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 第七十九章 艾陵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上军将军胥门巢曾经是孙武的部将,跟着孙武打过许多胜仗,对孙武的《孙子兵法》颇有心得,也善于用兵。伍子胥当政时,因为孙武看不惯伍子胥的“倒行逆施”,来了个不辞而别,归隐山林去写《孙子兵法》。让伍子胥很恼怒,对孙武奈何不得,你就把恶气出在孙武的崇拜者身上,采取压制手段,一律不得重用。胥门巢也被降级使用,到姑苏城中做一个管胥门的百夫长,十几年没有长进。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难免怨怼,干脆自我作践,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胥门巢,意思就是准备这辈子把姑苏城中的胥门当窝巢了。伍子胥死后,胥门巢算拨开云雾见天日,被徐承推荐给吴王,夫差一面试,胥门巢对《孙子兵法》的研究精辟独到,和夫差很默契,当即破格大用,官拜上军将军。胥门巢对吴王感激零涕,恨不得马上能人尽其才,身尽其忠。

吴国十万大军水陆两路伐越,完全打乱了齐国田成子的部署。徐承的水军在余皇号率领下走海道绕过齐国的主力防线,从济水入海口进入齐国,那个时候济水和淮河都有入海口,不像后来黄河霸陵,把济水和淮河的入海口统统扫荡殆尽。徐承进入齐国国境后,带领吴军在齐军后面发起进攻,一连攻克了齐国好几座城池,所向披靡的余皇号眼看已经驶入淄水,威胁到齐国都城临淄,齐人大为惊恐,田成子只好命齐国三军统帅国书去迎战徐承,国书匆促应战,挡不住徐承的军队凶猛攻势,田成子又派自己弟弟陈逆(也叫田逆)率军助战,总算把徐承的水军赶出陆地,退回到余皇号战船上去暂避锋芒。

齐军喘息未定,前面的吴王夫差和上军将军胥门巢率领的陆路大军又到了,田成子只好命令齐军主力又调头迎战。

双方部队在齐国的艾陵一带相遇,两军展开恶战。本来吴国和齐国两军兵力相当,都是十万左右带甲之士和一千乘左右的战车,可这时候伯嚭率领的三万人的下军还在半路上,所以兵力上还是齐国占优。如果齐人依仗人多势众发起进攻,吴军人生地不熟,一旦采取守势很不利。夫差和胥门巢都是孙武的崇拜者,喜欢用奇谋,商量后决定以攻为守,置之死地而后生,主动向齐军发起进攻。七万人对十万人,按理说凶多吉少,要知道齐国在齐桓公时代称过霸,也是一支令天下诸侯侧目的劲旅,齐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但夫差和徐承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为将者能把士兵的潜能给激发出来,七万人未必不能打败十万人。更何妨夫差后面还藏着杀手锏呢!

双方在艾陵的平原上展开车战,兵力暂时占优的齐军数度把吴军杀退,眼看着吴军就要崩溃,可是在夫差和胥门巢身先士卒的榜样作用下,几次起死为生,绝地反击,夫差成功地让自己的士兵发挥出潜能,七万人成功和十万人打个平手,吴军全体超水平发挥。

双方士兵从上午战到下午,精疲力竭,很想休息一下再战。此时吴军的中军大营里震天动地的战鼓声突然戛然而止,代之而起的鸣金声。那时候三军主帅指挥战场上千军万马厮杀靠的是两种工具,鼓和钲,擂鼓向前进攻;鸣金(敲钲)后撤收兵,凡战者都懂得这个道理,简单明了。

鸣金是收兵的命令!吴军主动鸣金收兵,让齐军大大松了一口气,正好可以歇歇。心念一动,憋着的一口气漏了,整个人自然松懈下来。哪里知道这是夫差的诈术,兵不厌诈!事先和将士们商量好,鼓声急停马上鸣金,不是收兵,而是更加猛烈的进攻。这样一来,齐军自然上当,刚刚松懈下来的身体又要在短时间内紧绷起来继续高强度搏杀,谈何容易?齐军被吴军杀个措手不及,阵脚大乱。恰在这时,夫差的预备队来了,伯嚭率领的三万下军赶到了,伯嚭的三万人是生力军,一旦加入战团,气势如虹,对精疲力竭的齐军来说是灭顶之灾。

这就是夫差最后的杀手锏。

他逼着七万人超水平发挥和十万齐军死战,目的就是能留下三万人的预备队,在齐军精疲力竭之际利剑出手、一剑封喉,最后解决问题。

齐军大溃,十万将士除了相国田成子和他弟弟田逆兄弟等少数几个逃脱,几乎是全军覆没,连元帅国书也死在乱军中。十万将士绝大多数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坐等待毙。吴国一下活抓了齐国有名有姓、有官有爵的大将六人,其它虾兵蟹将不计其数,战利品堆山叠海。

这就是吴齐艾陵之战,春秋时期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的战役。创造的死亡记录一直要到战国后期,才被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打破。

夫差取得这样的战绩前无古人,至今天下没有一个诸侯霸主做到过。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前代霸主无不相形见拙。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夫差赐死伍子胥后,最担心国人背后说他自毁长城,现在他用事实向国人证明,这种担心纯碎多余。“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三十年”,伍子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伍子胥威震天下诸侯,号称战神,他打了一辈子仗,就算把他的所有胜绩加起来,也不如艾陵一战战果丰硕、影响深远。

而名载史册的艾陵之战确实全程是夫差一个人指挥的。

夫差志得意满,打扫完战场,乘胜北上,一路上打着救鲁的旗号对齐国留下的烂摊子进行大扫除,夫差霸气冲天,许多被齐国灭掉的小国在他扶植下得以复国,失去的天堂要回来,这些小国感恩戴德,很愿意推拥吴国为天下诸侯盟主,但夫差看不起这些小国,国小言轻,他当前最需要的是听到的是战败国齐国和同盟国鲁国的声音。只要齐国和鲁国两个足够份量的诸侯国承认吴国的霸主地位,那么他一心追求的称霸大业基业已成。

齐国是大国,曾经的天下霸主,现在也有称霸的实力,要是他肯拥戴吴国为霸主,其影响力非同小可,可以说重于泰山。经过艾陵之战,齐人被打痛、打怕,夫差自信齐人一定会让自己心想事成,拥戴自己做霸主。

鲁国不是大国,但它名气很大,在孔子和他的弟子的炒作下,宛然成了乌托邦式的仁义之邦,是天下有怀旧情结的斯文人神往着的圣地。它的号召力同样不容小觑,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仅次于建都镐京的周朝。现在夫差对鲁人有起死回生之恩,相信鲁人一定会知恩图报,主动送来“盟书”推荐吴国为盟主,让夫差心想事成。

可是齐国和鲁国却一直躲着、拖着没有给夫差送来“盟书”。这让夫差有点恼火,太不知趣,于是继续进兵,在你们的国土上横冲直撞,看你们还能躲到什么时候。。

直到夫差的大军到了泰山脚下,泰山是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北面是齐国,南面属鲁国,吴国大军兵锋指向何处那里必定遭殃,只要夫差一个念头就能决定,不给你们犹豫的时间,齐悼公的使者这才带着金银财帛和求和盟书姗姗来迟。

齐悼公成为第一个吴王夫差的拥趸,公开站出来表态愿意拥戴夫差成为天下霸主。齐悼公此举并不是齐人集体意愿,而是他齐王一个人的意愿。齐国虽然在艾陵之战中损失十万将士、千乘战车,但国内尚有带甲士兵几十万,战车一千多乘,还可以和吴国再战,绝对不会这么快低头服输,丧失国格人格。齐悼公把个人私利凌驾于国家共利之上,是居心叵测。田氏比王室更富有、更得人心,代姜子牙的子孙而王已成必然趋势,齐悼公不甘心拱手让贤,断送祖先姜太公的千年基业,要绝地反击,于是心生奸计,想借吴国这股外力来对付田成子!拍好吴王夫差的马屁,吴国就是他的靠山,借吴王之手来收拾田成子。

齐悼亡明明白白就是想狐假虎威。

齐悼公在百里之外的齐都临淄抛来了媚眼,夫差本来就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岂能不觉?夫差不但接受了,而且是感激涕零。从此对齐悼公另眼相看,“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你能“容”,我就能“死”。夫差已经把齐悼公当自己的知己,他捧着齐悼公送来的盟书面对泰山发誓,一定要维护齐悼公在齐国的国君地位,绝对不让田成子代齐而王阴谋得逞。数年后,他遵守誓言,为此不惜千里驰援齐国王室,就像这次救鲁一样。

夫差只认知己,哪里知道这齐悼公却是一个抱不上树的庸才,害了他自己丢命不算,还害得夫差亡了吴国。这就是错认知己的下场。不过这是后话。

齐国的使者到了,而鲁国还是沉默着不表态!

夫差怒了,你鲁国要不是我吴国千里驰援,早就被齐国灭了,难道没有一点知恩图报之心?还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吗?于是就命令伯嚭带上五百乘战车前去曲阜向鲁哀公“问好”。伯嚭明白自己的使命不是“问好”而是“问罪”,所以去曲阜的一路上对鲁人很不客气,该抢就抢,该夺就夺,气势汹汹。

吴军上下对鲁人这个仁义之邦很是失望,吴人为救鲁和齐人开战,虽说大获全胜,但胜利是用牺牲换来的,吴人在战斗中也死伤两万多人,正在伤心呢!现在你鲁国得救了,却连吴人最起码的要求都满足不了,岂有此理?不给你脸色还不知道谁是爷!

由此可见,孔圣人和弟子们殚精竭虑、不惜牺牲生命也要保护的家乡其实一点也不美好,一点不像是礼乐最后的据点、道德最后的圣地。

而鲁哀公更不是东西,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势利鬼,跟其它诸侯国国君别无二致。

鲁国没有派使者来奉承吴王夫差,无非就是不服气吴王夫差做天下霸主。和礼仪之邦的鲁国相比,你吴国只能算是化外之民,还没有进入核心文明圈呢!就算吴国王室以前出过一个大贤人季康子的,曾经点评天下诸侯的礼乐而艳惊天下,但优秀的也只有他一个人,其他人都是对牛弹琴,一窍不通。鲁人除了藐视吴人的道德素质外,还有就是两国的等级问题,周朝的诸侯国国君分公、侯、伯、子、男五等,鲁国是周公旦之后,千年前封国之初就是公爵身份,现任鲁哀公虽然窝囊得很,但他的爵位依然是祖传的公爵,而你吴国国君只在几年前才被周天子匄封为子爵,现在到你夫差手里,也不过升了一级是男爵。这个爵位简直是抢来的,而且公爵和男爵能比吗?一个是国家级,一个是县处级。所以鲁哀公想来想去感觉不能丢这个面子,白白送吴国一个盟主之位。

这只是鲁国冷落吴王夫差的思想原因,还有一个更现实原因是此时的鲁国正在征服邻国邾国,战斗激烈,实在抽不出身。

鲁国国家弱小,和强大的齐国为邻算是倒了八辈子霉,常受欺负,总是扮演被害者的角色,看上去很可怜,其实一点不值得同情。因为有时鲁国会改换角色,摇身一变成张牙舞爪的侵略者。凡事都得看对象。鲁国在强大的齐国面前低声下气,可是在比他弱小的邾国面前照样是耀武扬威。真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鲁国把比它更弱小的邾国当作它的属国加以欺负,自己以宗主国自居,每年都收管理费或者说是保护费,邾君每当觐见鲁君还需带上金银财帛以示孝敬。一旦宗主国有战事,在属国征钱征粮征军队更是难免。不然就要干涉你的内政,更换国君,或者直接把你灭了国。两国的隶属关系维持了几十年,到邾隐公即位,不想继续这种屈辱的关系。邾隐公是个愤青,不知天高地厚,鲁国的霸陵让他脑后长了反骨,要找机会摆脱鲁国的控制。齐国伐鲁,机会来了,邾隐公马上更弦易辙,投靠到齐国的怀里,齐国在前面挥拳,他在后面踹脚,帮着齐国收拾鲁国,妄想从齐人灭鲁的盛宴中分一瓢羹。

本来邾隐公的计划有可能成功,可是吴国突然出兵,把齐国打回老家去,齐人跑了,可你邾国跑不掉。邾隐公押错了赌注,到了输钱还账的时候。

鲁国死里逃生,点点恩怨牢记在心,找你邾国算账是理所当然。

当吴王夫差在泰山脚下等得望眼欲穿的时候,鲁哀公正忙着收拾邾国。可是这鲁国被“三桓”掏空了国本,它的本领全在嘴巴上,动手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围着邾城久攻不克。直到伯嚭大军赶到曲阜来找鲁哀公兴师问罪,还没把邾隐公捉拿归案。

伯嚭本来不想管鲁国和邾国之间那点破事,可是听说邾国是齐国的盟国,那就是吴国的敌人,这事就不得不管。伯嚭催动大军攻城,五百乘战车才动用一半,就把邾城拿下,邾隐公束手就擒。鲁哀公想宰了吃里扒外的邾隐公,可是伯嚭没有授予鲁国裁决的权力,一切权力归于吴王。伯嚭代替吴王夫差行霸主之职,邾隐公被废黜,提前退休,国君之位被他的儿子邾桓公替代。吴人的独断专行比镐京的周天子还天子。鲁哀公心里有气,可有什么办法。

吴人不但帮鲁国保住了国家,还降服了乱臣贼子,鲁哀公不想有所表示行不通了,于是决定用“五太牢”的礼节来接待吴国大军,一太牢是牛一头、羊一只、猪一匹,五太牢就是五头牛、五只羊、五匹猪。这对鲁哀公来说已经是拍着胸脯降低身份、厚礼相待。

可是鲁哀公所谓的厚礼相待对伯嚭来说是侮辱,天大的侮辱。

吴国大军为你鲁哀公冲锋陷阵、浴血疆场,死伤许多优秀的将士,终于让你鲁国死而复生,你只拿出五头牛、五只羊、五匹猪作为谢礼,而且这些谢礼还是用战车生生逼拿出来的,岂有此理?

伯嚭本来就是无事找事来的,就让你鲁哀公没有好日子过。他抬头看天,提出鲁国必须用一百太牢来犒赏吴国大军,否则大军原地安营扎寨,后果自负。

伯嚭不知礼仪,竟然狮子大开口,提出用一百牢劳军,把鲁哀公给吓坏了。就算周天子大驾光临,按照礼节,也只要十二牢就可以打发走。不是出不起这一共三百头牲畜,而是不敢出。鲁国礼仪之邦美名传扬天下,是花环也是负担,要是做出这样违背礼仪事来,斯文扫地,脸面全无,以后别想参加诸侯们的聚会,就算遨请你参加,你也抬不起头来和他们高台说教。这事传到镐京周定公的耳朵里,必定震怒,诸侯竟然享受比天子还高出数倍的待遇,这是在践踏他周天子的尊严,惩罚是必须的,轻则把你的爵位降级,公爵变子爵,重则剥夺你的爵位,把你贬为庶民。到时候谁都可以欺负你鲁国,不出三五年,你鲁国一定被诸侯们瓜分殆尽。

万万答应不得,一旦答应,下场就是亡国。

可是不答应就不能躲过亡国之灾,请神容易送神难,同样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