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瞻基看着爷爷静静感受这一幕,也不由笑了。

他笑得很开心。

只要爷爷开心,他就开心。

作为爷爷最疼爱的孙子,能为爷爷办这些事,他就高兴。

“爷爷。”朱瞻基轻轻喊了一声,攥紧了爷爷的粗厚大手,那上面满是老茧。

朱棣也攥紧孙儿的手,低头看向朱瞻基,老虎的眸子已是红润无比,望着他道:“瞻基,爷爷该谢谢你。”

“爷爷没想到你能这么快把盐的事情办好。”

说到这,他语速加快:“爷爷没想到……你能这么优秀。”

“比太祖的皇太孙好多了,哈哈哈,比太祖的皇太孙好多了。”说到这,他有些哽咽。

朱瞻基道:“爷爷,这话被太祖爷听到了,会不会揍你。”

朱棣咧嘴一笑:“爷爷从小被他揍大的,怕啥。”

“到了地底下,我还念着他揍我呢。”

而也就在这时,纪纲突然拨开重重人影,直接朝着朱棣走来。

在看见朱棣后,纪纲拱手低声道:“皇爷,李芳远已经来信了,说答应给咱们大明进贡那些东西。”

“礼单上的东西,他全部答应了。”

朱瞻基闻言,顿时一喜:“爷爷,看来金元吉还是有点用的。”

朱棣也来了劲儿,笑着道:“好,距离咱爷孙北征的钱财又近了一步。”

“爷爷,你同意带我去了?”朱瞻基有些惊喜。

想想北征的波澜壮阔,他已经很激动了。

朱棣道:“是啊,让你开开眼界,见见我大明虎贲。”

历史上,永乐北征可是有名的壮举,若是能亲眼目睹并参与,也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啊。

朱瞻基笑着道:“爷爷你不许反悔,反悔是小狗!”

“皇帝当小狗?”朱棣道。

……

从宫外回来,朱瞻基便回宫了。

他回来之后,既高兴,又在揣摩着李朝的心思。

他觉得李朝能献这么多东西来,就是好事,至少大明不用倒贴出去了。

大明的朝贡体系,是一大弊端。

这个弊端要是不改的话,大明是很吃亏的。

历史中,最巅峰的时候,大明朝贡的回礼占用了每年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一。

这个数额巨大。

偏偏文官们还要面子,哪怕顶着国库没钱,都要给人家回礼。

每次朝贡的时候,人家都是笑呵呵来,抱着一大堆东西笑呵呵走。

朱瞻基觉得,要想改革大明,强盛起来,这一点必须去除!

左思右想,朱瞻基决定明天去找解缙一趟,看看解缙是什么说法。

次日一早,朱瞻基没有闲着,洗漱过后就直接出宫,去找解缙。

而此时的解缙,还在翰林院中与杨士奇等人拼命地编撰大典。

大典的目录已经制好了,总共有一万多册,初步估算涉及字数达到三亿六千多万字。

历史上,最全的大典!

光是永乐大典,都够后世向外国吹嘘许久了。

来到翰林院,朱瞻基直接走进去,便看见院子里,有一张巨大的案台。

案台之上,堆满了书籍,数十名翰林正在奋笔疾书,编撰大典。

而解缙反倒是坐得安安稳稳,指点他们的工作。

朱瞻基笑着走上前,朝着解缙拱手道:“先生。”

解缙见朱瞻基来了,笑道:“怎么有空到这来?”

而此时,那些翰林太过专注,一个个都没抬头,还没发现太孙已经到了。

朱瞻基也不计较,拉着解缙走到了一边:“解先生,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解缙道:“殿下请说。”

朱瞻基直言不讳:“我想改变朝贡体系。”

“改变朝贡体系?”解缙微微挑眉,觉得有些奇怪。

朱瞻基笑着道:“是啊,大明每年用作回礼的钱太多了,占据了大明财政的三分之一。”

“只要能减少这部分开支,大明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解缙闻言微微颔首:“你说得没错。”

顿了顿,解缙又道:“但是……”

“殿下,我能理解你,可是其他人能吗?”

朱瞻基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先生,你觉得我能将这件事办成功的几率有多少?”

解缙呵呵一笑,意味深长,没有答复。

“太孙,这件事还是等到您成为皇上再说吧,到时候阻力会小很多。”

朱瞻基道:“不行吗?”

解缙摇头:“这是太祖爷定下的规矩,不太可能。”

听见解缙这番话,朱瞻基的心中也心知肚明。

解缙身为大明第一才子,自然是聪明绝顶的,他说不可能,那就极有可能不可能!

但是……

朱瞻基想试试。

改造大明,应该就从现在开始啊,等到自己当皇帝,那得猴年马月了。

再说了,朱瞻基觉得等到自己当皇帝,应该是征战四方,先将整个娅洲变成大明版图再说。

“先生,我想试试。”朱瞻基拱手道。

解缙轻叹一声:“太孙,若你真想试,我定竭尽全力帮你,但是你先去把这件事告诉杨士奇他们,看看他们什么看法。”

朱瞻基道:“好!”

说罢,朱瞻基也没迟疑,直接走了过来。

数十个翰林还在埋头苦干,根本没有发现朱瞻基来了。

朱瞻基喊了一声:“诸位,辛苦了。”

翰林们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纷纷朝着太孙拱手,拜见太孙。

朱瞻基脸上扬起一抹笑容,朝着杨士奇招了招手道:“杨士奇,我有个问题问你。”

杨士奇连忙放下手中的笔,随即拱手道:“太孙请讲。”

朱瞻基道:“你觉得大明现在的朝贡体系怎么样?”

杨士奇一愣,随即头头是道:“我觉得挺好,如此方才彰显我大明富有四海之风。”

其他翰林也纷纷拱手,表示支持杨士奇的说法。

朱瞻基眉头则微微一皱:“你们不觉得大明是冤大头吗?”

杨士奇道:“撮尔小国,不用放在眼里。”

朱瞻基哑然:“也许你们认为的撮尔小国,会在六百年后攻破中原大地,在中原大地上屠戮你们的百姓呢?”

杨士奇觉得很是惊奇:“那怎么可能?太孙您说笑了。”

“我大明地大物博,强盛无比,岂会被撮尔小国战胜?”

他一脸傲然,根本没把倭国,李朝等国放在眼里。

朱瞻基有些无奈,士大夫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于自信了一些。

当然,这个事摆在现在来说,的确很荒谬,因为大明实在太强了。

索性,朱瞻基也不跟杨士奇绕弯子了,直接道:“我打算改变朝贡体系,取消回礼之策。”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