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庄子里有两处温泉,这也是李长宁特意选了这处庄子的原因。想到来回都不容易,所以李长宁决定带着黛玉在这里多待几天。

在李长宁带着黛玉住在庄子上的时候,果然,宫中下旨,将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家两府凡有诰命者皆按品大妆,一共四轿入宫谢恩。贾赦,贾政亦换了朝服,带领几个小辈,侍奉贾母入宫,贾家两府莫不欣然踊跃,就连府上下人亦是挺直了腰杆。

等贾母等人进了宫,要先去凤仪宫谢恩,再接着去凤藻宫见元春。只是贾母等人到凤仪宫谢恩时,没想到赵太后也在,正在逗着大皇子。

苏皇后叫起后,赵太后才问“今儿是什么日子,怎么这家的女眷都进了宫。”

苏皇后道“您忘了,上皇和您的旨意,她家的大姑娘,甄太妃身边的那位贾女官今日封妃呢。”

赵太后道“是了,本也不是什么要紧事,不过贾家人倒还算懂规矩,知道先来凤仪宫谢恩。你们自去吧。”

见赵太后只和苏皇后搭话,不欲与她们多言的样子,贾母只好领着其余三人退下。

苏皇后看着他们诚惶诚恐的样子,对赵太后笑道“母后何必吓她们,他们家虽没出息,到底还有爵位在身。”

赵太后却不屑“不过一个一等将军,上皇虽开恩,他们家居然也能舔着脸挂着国公府的牌子,全家没一个清醒的。

那贤德妃的封号居然没人看得清,还这么招摇,一个女官晋上来的妃,哪里看出来的贤德。”

苏皇后也知道这不过是赵太后因为之前李长宁的事,对贾家不满罢了,他们家女儿封妃,在他们看来也是大事了,家中有诰命的穿诰命服进宫谢恩也不过是依着规矩来。

不过苏皇后可不想在在这会去扰赵太后的兴头,只道“他们家想让家中衔玉而生的哥儿和长宁的小姑子结亲,林家不愿,是以长宁过府两次,最后都有些不快。”

赵太后哼了一声“怕是他们家老太太的意思,这家也只有这个还算有点眼力见,虽然也不多。

怕是看中驸马和林大人日后的前程了,还好林家不算糊涂,没有一味念着亲戚的份上把女儿送进火坑。”

“只是....”苏皇后有些犹豫,但还是说了“眼见贤德妃封妃,林家的前程又越来越好,贾家怕是不甘心,林家的长辈又不在,长宁这边还得管着她小姑子的事,可要敲打敲打贤德妃。”

赵太后摇头“不必,咱们出手也不妥,长宁如今出嫁了,这说来还是林家的家事,她自己处理就好,咱们不好插手。到底是天家公主,哪能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

苏皇后想着也是“母后说的是。”

赵太后道“不过是你太着急长宁了,只是皇帝不是说贤德妃吗,怎么还加封了什么凤藻宫尚书。”

苏皇后暗想,虽说是以上皇和太后的名义下旨的,可见太后是一眼没看那懿旨上写的什么,也是一点没关心啊。

就解释道“甄太妃想让甄家的女儿也进宫,皇上不愿意,又有贤德妃的舅舅还得用,就又加封了凤藻宫尚书。皇上说 ,不是什么要紧的,就是听着威风。”

赵太后笑道“胡闹,也不怕御史又闹他。”

苏皇后只跟着赵太后一起笑,也不说话。

宫道上,贾家人的气氛可就没有这么好了,毕竟赵太后对她们的态度可算不上好。

王夫人担心道“怎么觉得太后娘娘说到咱们家大姑娘封妃的事,有些不高兴呢,还是太后娘娘下的旨,却觉得娘娘倒似不知道此事似得。”

这话一出几人心里也有些打鼓,那宁国公府的尤氏安慰道“想是因为皇后娘娘也在的缘故,毕竟皇后娘娘才是后宫之主,太后娘娘总得多照顾些皇后娘娘的情绪。”

王夫人也忙点头“很是,很是,咱们娘娘已经身居高位了,低调些也好 。”

贾母安静听她们说完才说道“都安静,这是宫中,不是你们可以随便乱说的地方。”众人这才安静,一直走到凤藻宫。

到了凤藻宫,元春已是华服盛装坐于高位,看见家人,难免又是一番诉衷肠。元春从贾家带进宫的大丫鬟抱琴好一番劝解,几人才收了眼泪。

元春先是稳定好情绪就问“家中为何一再的得罪晋国长公主,我虽说不知具体是为了何事,也听说了长公主两次过府,到走时都是有些不愉快的。”

元春一问,王夫人就按捺不住的将事情添油加醋的说了,最后还强调

“宝玉可是娘娘的同胞弟弟,可在长公主说来不过是个不知礼数的纨绔子弟。”

元春听着王夫人言,也是无奈,偏又是自己的母亲,只好安慰“长公主虽这么说了,但好歹没有将这话传出去,日后家中只好好教导宝玉就是了。

我也很多年未见宝玉了,若宝玉真如家中所说的那般聪慧,日后得了功名,长公主岂不对他另眼相看。”

贾母听着也是附和,又将宝玉在元春面前夸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那元春自进宫以来就几乎与家中断了消息,哪里知道宝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

今日听贾母和王夫人对宝玉都是夸赞的,心里自然也想着,待宝玉日后有出息,进朝为官了也能给她撑腰。

而王夫人只当元春如今成了娘娘,家中是要鸡犬升天的,还待再说李长宁的不好,就被贾母给拦了,只和元春说着家中的事。只是未免元春思家太过,倒是说着宝玉居多。

等到贾母等人到时间要走时,又见贾母从袖中拿出一个荷包,那荷包鼓鼓囊囊的,道“这是家中恭贺娘娘大喜的,娘娘务必收下。”

元春也猜到那是什么,又因着贾家众人就要出宫,难免悲从心起,落下泪来,贾府众人也是不忍,只是时间到了,不得不走。

等到房中只余元春和抱琴时,抱琴才安慰道“娘娘莫要伤心了,今天是娘娘的好日子,按规矩,陛下晚些要过来,娘娘得好好打扮一些才是。”

元春这才收了心思,由着宫人打扮。只是这一夜元春到底没有等到昌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