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元始天都传 > 第404章 正一薪火,太一现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4章 正一薪火,太一现世

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罗万象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

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在这里,花代表教义。我们看到花,只会觉得它就是一朵花,有花的一些特征而已。然而,事实上,佛教中的花,有着整个宇宙的痕迹。

看到花,我们不仅仅想到阳光、沙漠、土壤、海水,还会透过这朵小小的花,可以看到无限!

所以,每一个佛教徒在看到画中的花时,都会感受到花在宇宙中的象征意义。

第二种象征意义是,莲花也用来代表产生于空性智慧的慈悲。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菩萨居于尘世,同样也不惹半点尘埃。”

慈悲促发誓愿,智慧则保证了精神的自由。这里的意思是,菩萨来到尘世普度众生,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完全不为世间的尘埃所障眼,不因表面的美丽而喜,不因表面的丑陋而恶,不因表面的邪恶而嗔。

智慧让他得以看透一切事物的空无与无限的本质,而不会像无明之人那样遭遇精神的扭曲、玷污和腐化!

莲花在炎热的夏季在水中开放。而水代表清凉、宁静,炎热代表烦躁、烦恼。

莲花的寓意就是,佛教能在产生烦恼的世间,带给人们清凉祥和宁静的心境,也比喻从生死烦恼中解脱而往生净土佛国的人,都是莲花化生的,长于莲花,居于莲花。

因此,很多佛弟子之间,相互称为莲友,而佛弟子共修结社称为莲舍,净土宗也被称为莲宗。

所以,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

“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世间道士,身上充满着神秘色彩,他们一身青衣道袍,脚踏十方布鞋,手持拂尘,隐居于山野之中。

正所谓“法有三乘,仙分五等”,道教神话里的仙人按照道行的高低分为了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五等仙。

同样,道士也有等级之分,据道经记载,道士可分为七阶,即七种不同的境界,分别为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幽逸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

“一者天真,谓体合自然,内外纯静。二者神仙,谓变化不测,超离凡界。三者幽逸,谓含光藏辉,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谓幽潜学道,仁智自安。五者出家,谓舍诸有爱,脱落嚣尘。六者在家,谓和光同尘,抱道怀德。七者祭酒,谓屈己尘凡,救度危苦。”

除此之外,道教不同的门派对于道士等级的划分也是不同的。

当年祖天师张道陵创立了道教的雏形——五斗米道,张天师之孙张鲁在蜀地将五斗米道发扬光大,并且将道士划分为三个等级。入道者初名“鬼卒”;

入道已久并笃信其教者,号“祭酒”;

统领教民多者称“治头大祭酒”,而张鲁则自称“师君”,为五斗米道最高掌门人。

另外,道士根据授箓品级,分为五等,即:

初次授箓:授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简称“都功箓”,属六、七品职衔。

第二次加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简称“盟威箓”,属四、五品职衔。

第三次加箓: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简称“五雷箓”,属三品职衔。

第四次加箓:加升《上清三洞经箓》,简称“三洞五雷箓”,属正二品职衔。

第五次加箓:晋升《上清大洞经箓》,简称“上清箓”,属正一品职衔。

需要注意的是,从道士身上穿的道袍颜色也能区分他们的等级,其中紫色最为尊贵,即:

紫色法衣:大师讲经所着,亦可为天师老臣,高阶法师。

红色法衣:上等法师所着,上表祈福所用。

青色法衣:中等法师所着,拜斗,祝寿常用。

绿色法衣:下等法师所着,散人仙客亦着。

黑色法衣:斗部所穿。

白色法衣:冥司着。

历史上道士有很多称谓,在隋唐时期,习惯上把男道士称为“黄冠”、“男官”等,而女道士则称“女冠”、“女官”。后来又将男道士称为“乾道”,将女道士称为“坤道”。

此外,道士还有以下几种称谓:

真人:庄子的《南华真经》有记载: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真人是需要有很高的境界的,可以洞悉世界的本源,能达到道教要求的天人合一。

法师:法师又叫作高功,是经过全真拨职或正一授箓仪式以后,在斋醮科仪中担当主要角色的道士。

方丈:方丈是对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称谓,可由住持升座。

天师:“天师”的意思是合乎天然之道的老师,一般用来称呼祖天师张道陵以及历代继承者。

高功:为道教法师的专名,在道士中是被认为道功最高,故称高功。

羽士:羽,含有“羽化飞升”之意,因道士多求成仙飞升,所以道士也会自称羽士。

道教主要分为五个派系,分别是正一道(如茅山)、全真道、真大道教、太一道和净明道。

全真教,是道教的一个流派,强调儒、释(佛)、道的融合,以归大道,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但本身是属于道教的派别,算不上佛道双修。

其中的太一道,远迩响风,受箓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而得此称,属于符箓道教,与正一道极为相似。

而真大道教的特点,是以清修寡欲、谦卑自守、力作而食为教旨;以无为保正性命、以无相驱役鬼神为教行。

信教者,仍须正式出家,遵守教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