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心?”

朱厚照下意识的重复了一遍。

苏策颔首,继续说道:

“以往是服徭役,百姓自然不肯多出力,能应付一天是一天。”

“都巴不得等到服徭役的时间一到,就立马回家继续种地。”

“可若是我们给他们足够的俸禄呢?”

“这样还会着急回去吗?”

朱厚照哈哈一笑。

“那肯定不会!”

“西山那帮工人都巴不得吃住都在工坊里,周围的人都想进去干活,哪还有想走的?”

弘治皇帝眼中划过异色。

没想到朱厚照在外面瞎折腾,还真有点收获。

能体察到百姓所思所想,是成为一个明君最基本的本事。

“没错,所以这才是以工代赈最为重要的好处。”

“它可以让百姓出力,让百姓有积极性去干活。”

“如此一来,效率就会提升,长久来看必然会产生良性循环。”

“朝廷建造利于百姓的工程,百姓收入提升,花掉银子促进商业发展,从而使商税更多,朝廷收入增加。”

这话一出口。

弘治皇帝倒吸一口凉气。

竟然还有这种联系?

他一直都在想,百姓若是真的能好好干活,那大明将来何愁不振兴?

可没想到,苏策竟然联系到了朝廷国库丰盈的地步。

说实话。

以前弘治皇帝和天下所有人一样。

都觉得商户地位低贱,只会投机倒把,钻营利益。

但经过提高商税一事。

大明国库日渐丰厚,收入越来越多。

弘治皇帝对商人的偏见就已经开始消失了。

可现在听完苏策所说。

忽然发现商户竟然远远比自己当初想象的还要更重要。

甚至直接关乎到了民生和朝廷的收入。

“还有呢?”

“你继续讲。”

朱厚照显然是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想知道苏策到底还推演出了什么,这位一直以来,在自己身边,一起赚钱的“好哥们”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本事。

“不过,这个法子并不能单独运用,还需要结合另一个步骤来推行。”

“那便是......跟大户借钱!”

叶淇傻眼了。

他本来听着很震撼。

但一说到借钱。

身为户部尚书,本能的就十分敏感。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叶淇顿时“怒发冲冠”,急的想发火。

银子就是户部的命根子!

钱多钱少,直接关系到他这个尚书的地位。

以前国库没银子的时候,户部被其余五部和陛下轮流伸手压榨。

那时候的叶淇几乎“人人喊打”,是个人都在质问户部的银子到底花在哪了。

可他清楚。

每年的赋税就那么些,基本就是死数,上下波动压根没多大。

每一项支出都在银子还没进账的时候就已经计划用完了。

至于结余?

他想都不敢想。

后来还是托了太子的福,有了商税进账。

收入日渐上涨,终于有了运作的空间。

直到最近,他这个户部尚书才算是有了地位,能在其余五部尚书和陛下的身边抬起头来。

“咱们国库才刚刚充盈起来没多久,怎么能贸然借钱?”

“到底要做什么,这些银子不够?还需要去借?”

他的反应似乎正中了苏策下怀。

只见苏策依旧面容不改,说道:

“若是臣说,这钱......借了不用还呢?”

这下子不只是叶淇傻了,就连弘治皇帝也开始听不明白苏策的意思了。

“有借无还?“

“老苏,这事可不能干啊。”

朱厚照皱起眉毛,这种行事风格显然不符合他的观念。

朝廷是天下人的朝廷,自当做个表率给万民看。

若是朝廷都开始言而无信了,那整个大明不就人心不古,世风欲下了吗?

可苏策却摇摇头。

“不还,不是说明面上不还。”

“而是将还钱的时间无限拉长,每年支付利息给那些大户,这样一来,不就相当于不还了吗?

这个操作实在是过于超前。

众人都没反应过来。

苏策继续补充道:

“我举个例子,陛下借了江南大族一千万两银子,承诺三十年还清,每年只用付给他们一笔可以忽略不计的利息不就成了吗?”

弘治皇帝立刻找到问题关键,质疑道:

“可这最终不是还要还吗?”

“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未来朝廷的钱,办现在的事,太过于激进了。”

他是中正守成之君,主张行事稳健。

平常做事更是要思虑颇多,考虑身前身后的无数事。

对于有风险的事下意识就十分反感。

“还了,就还了。”

“咱们不能再借吗?”

“借了东家的,就不能借西家的吗?“

将时间尺度拉长到二十年,三十年。

不论多大的利息都可以被拉长成一个几乎微若不计的数字。

“只要咱们用这笔银子去发展商业,那朝廷的收入自然而然的就会水涨船高。”

“到时候不说是一个一千万,就是两个、三个也能赚出来。”

苏策的一番话让众人都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

偌大的御书房中,没有一个人敢喘大气。

不是这条计划不可行。

而是真的可行,以至于所有人都被震惊到无言以对的程度了。

其中尤其是弘治皇帝所受到的震撼最深。

他是皇帝。

自然清楚这么大一笔银子能做什么。

以往的国库,不论是做什么都要“缩衣节食”。

把一笔银子掰成两半花。

尤其是到了恰逢灾年的时候。

大明上下四处起火,几个大江大河所在的行省都是嗷嗷待哺,排着队的等救济。

那时候也是弘治皇帝最焦虑的时候。

不是他不想管。

是朝廷真的有心无力啊!

想要彻底的大修水利,疏通漕运,修建大坝,几乎是完全不可能。

因为所用的银子简直是天价,朝廷根本负担不起。

所以就只好分发些粮食,保证百姓能吃上一口活命的饭,不至于被活活饿死。

就算这样,灾害导致的百姓死亡还是不计其数。

一直这样下去,几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在苏策忽然提出了解决办法。

弘治皇帝开始低下头沉思起来。

这法子......似乎真的能让大明“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