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弘治皇帝顿时板起脸来。

“胡闹!”

“百姓传言岂有空穴来风?”

“若不是你整日胡闹,带着苏策一同在京中胡作非为,那些百姓怎么可能传你的坏话?”

朱厚照不敢吱声了。

忿忿的坐回去。

苏策有些看不下去。

直言道:

“陛下,其实此事怪不得殿下,其实正是臣意欲所为。“

见是苏策的想法。

弘治皇帝不禁正色。

露出了些疑惑的神色。

在他印象里,苏策可不是冒冒失失的人,他要做什么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

苏策沉吟片刻,淡淡一笑。

“陛下,当前大明各地水患频发,百姓流离失所,不少河道、房屋、田舍被冲毁,正是需要赈灾的时候。”

“若是臣刚才献上的祥瑞能用于此,岂不是正合适?”

弘治皇帝这才想起来他给自己的那张草纸。

“此物还未经尝试,如何能保证效果?”

苏策似乎是早就料到了弘治皇帝会这么说。

“臣不是与太子殿下在京城中开了几炮吗?”

他一提到这个。

弘治皇帝顿时有些不悦,眉毛皱了起来。

那是“几炮”吗?

朕在御书房里都听见了!

偌大的皇城,这么大动静谁听不见?

不知内城多少权贵都听到了,现在开始传你苏策和太子伙同起来做什么坏事了。

这要朕怎么给你们收场?

其实弘治皇帝并不觉得在皇城开炮这件事有什么太大的不妥。

身为皇帝。

必然不能按照寻常人的方式来考虑问题。

他看重的更多是事情的后果和影响。

苏策和朱厚照在皇城开炮是在他自己的宅子。

并未引起太大损失,或者说弘治皇帝压根什么损失都没有。

但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引起流言蜚语。

皇城乃是天子脚下,被称为“禁城”。

里面的风吹草动都会传遍大明。

可能在这里一件很小的事,就会引起有心人的联想。

正因如此。

这声炮响。

在京中大家可能知道,是你苏策和朱厚照在胡闹。

但是传出去,保不齐就变成皇宫遭袭了。

对于弘治皇帝来说。

这种祸乱人心的传言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但苏策却微微一笑。

“陛下,臣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若不能引起天下瞩目,这大炮就算是白响了。”

众人齐齐看向他。

苏策现在身份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

竟然又胆子说这么狂的话?

还是在陛下面前。

苏策却依旧不慌不忙,沉稳的说道:

“水泥此物出自臣的手里,莫非陛下还信不过吗?”

“当初的白糖,毛衣,哪一个让陛下失望了?”

他轻笑一声,旋即接着说道:

“想要运用此物,必然需要大量人手。”

“此时若是陛下提出以工代赈的法子,岂不是一举多得?”

他这一句“以工代赈”的话说出口。

众人皆是一惊。

朱厚照也吃惊的望着他。

之前老苏就是说要用大炮炸宅子,方便重新修盖。

没想到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把其中一系列的事情都想通了。

这种堪称恐怖的布局能力,让他不得不对苏策的看法更加尊崇。

明明都是一块谋事的好哥们。

怎么你主意就那么多?

弘治皇帝同样震惊。

那一句话引发了他的诸多联想。

作为皇帝,他要考虑的远远比臣子要更多。

对于一道新的政令,不仅要考虑当前产生的后果。

更要考虑十年,二十年,乃至对于后世的影响。

以工代赈的法子,恰如字面含义。

以俸禄的方式来换取赈济灾民。

但这个法子过于新颖,以前从未有人尝试过。

因此就连弘治皇帝一时间也被吸引住了。

苏策接着说道:

“这个法子,首先便是能让流民安定下来,让他们获得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救济受灾的百姓。“

“其次是可以修缮河道,重新恢复耕田,从长期来看,更是能保证未来的损失降低。”

“并且修建堤坝、栽植树木巩固河道、重新修缮房屋,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灾民正好可以填补其中的缺口。”

此言一出。

就连弘治皇帝都是愣住了。

流民从来都是大明最为头疼的问题。

灾民、流民只差一字,但其中却是天壤之别。

灾民只是暂时难以继续生存,被灾害所逼迫,等待官府救济。

只要粮食运到,有一口吃的,苟活下去,他们多半都能渐渐恢复过来。

然后日后和从前一样,从事耕种,继续生产。

可流民就不同了。

一旦离开了他们一辈子生存的地方,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动乱。

在这个时代。

百姓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离开所在的村庄。

一辈子种地,逢年过节赶集时才会到附近的集市上,采购一些必须的东西。

可以说,他们在的地方就是祖祖辈辈的根基。

离开了那里,就离开了祖业。

不仅相当于离开了原本的生活方式。

更是在心里放下了原本乡土人情对他们的约束,从而变成劫道作恶的刁民。

要是碰上个胆子大的。

还有可能揭竿起义,就地造反,反对王朝统治。

这才是皇帝最为担忧的事情。

闹大了之后,就需要无数人力物力,调集军队前去镇压。

正因如此。

流民才会被每一任统治者所忌惮。

但现在苏策却有法子安置灾民,稳定流民。

这法子,弘治皇帝怎能不吃惊?

此刻,苏策并未停下。

他接着说道:

“但是那些只是简单的现象和后果,最根本的好处还不算。”

弘治皇帝立刻侧目。

苏策所说“以工代赈”的上面两个好处就已经足够让他心动了。

但还不是最关键的好处?

那......

弘治皇帝目光灼灼。

“好!”

“朕明白你的意思,你继续说。”

苏策颔首,躬身谢礼,然后接着道:

“若是单单只有那几样的话,只能算是良策,算不得什么经世之言。”

“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在于......”

“......人心。“

他一停顿。

几乎是吸引了所有目光。

御书房中。

几位大臣都是紧紧盯着他,等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