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在逃天子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池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池州(第二更!)

济度在战场上被弄得焦头烂额,面对这种情况,当然没有耐心抽丝剥茧处理事情,只能拿出满清的看家本领,那就是杀!

但是这个杀也有讲究,不能滥杀一通。

而是有目的性的将第一起案件相关的所有人都杀了,无赖、百姓、乃至知县统统都给杀了,罪名嘛,泄露军机。

其他人则通通放了,当做无事发生。

这个罪名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了。

除此之外,两江总督郎延佐被严加斥责,罚俸十万两。

至于郎延佐有没有那么多钱,就不关他的事。

济度的雷霆手段还是起到了作用,至少南京城内恢复如初,沉闷,肃杀。

只是这种平静是不是满清想要的那就不知道了。

而战场上,朱肆从容而还,在义军中引起了很大震动,原本的天罗地网,被天子庖丁解牛,轻松化解。

最令义军感到的振奋的是,明军能够在野战中击败八旗骑兵,这可在有明一朝都是极为少数。

天子执掌神器,名实具在,又能马上征战,进可收复中原,退也可保一方平安。

这让准备前去投奔的义军更加坚定了信心。

这一战不仅仅是打掉清军嚣张的气焰,更是让江南百姓彻底归心。

有不少豪强得到清军野战大败的消息,也乘机起兵,匆匆赶来池州与明军会师。

现在义军加上明军总共四万五千之多,这还是朱肆让各地百姓官员不要轻举妄动的结果,否则只要他振臂一呼,弄个二十万兵马的声势不成问题。

但是这些未经训练的百姓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连辅兵都算不上,顶多只能算民夫,问题是现在明军不缺民夫。

虽然义军按照明军的标准,只比民夫好一点,距离合格的辅兵还有点差距。

但是清军那边也不全是战兵,辅兵也占了一大半。

济度手上有三万,加上最近收拢的溃兵,不会超过四万。

这点兵马,明军据城而守根本不怕。

现在济度远在南京,就算已经出发,与他们至少还有四五天的距离,足够做一些事情。

到了现在,明军在战略的目的其实已经到达了。

明军此行主要就是接应义军,现在安庆守军只有一万多人,彻底龟缩在了城中不敢出来,明军这么多人虽然不敢说能攻下安庆,但是借路而走还是做得到的。

但是朱肆还是决定让义军留守池州。

倒不是因为安庆,而是因为更上游的九江还在清军手中。

自古长江上游的势力若是得了荆湘,那么九江(古称柴桑)就是必争之地,民初朱元璋就是在这一带与陈友谅反复拉锯,直到鄱阳湖水战获胜,才一举鼎定了南方局势。

九江属于江西,自明军占据荆湘后,此处和安庆就成了清军防守的重心。虽然水战张煌言不惧清军,但是万一在九江形成拉锯,被济度追上了,那就麻烦了。

明军荆湘的水师到现在基本没什么实力,根本无法提供帮助。

但不走长江,也有道路可到湖北,那就是从安庆绕道,沿着马鹿河进入太湖。

到了太湖后,就离英山县没有多少距离,走陆路进入荆湘即可。

又或者沿着长江,继续西进由彭泽进入雷池,而后走黄梅和宿松,也可以到湖北。

这几条道路已经被明军熟悉,没有太大的危险。只是这样一来,张煌言的水师就到不了荆湘,他的战船,要么凿毁,要么就得归满清所有。

明军虽然陆战为主,但也需要水师,朱肆还是不想放弃。

得想办法把九江的兵也给调出来。

所以这池州还得守,此地既可以成为明军转战各处的补给点,也可以牵制满清一部分兵力,让其不能尽情的围剿明军。

并且现在秋粮快要征收,朱肆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可能让满清从容征粮。

现如今,江南的兵力在被打掉了近三万人后,地方上已经没有多少防备,就算州府守军可以凭借着城池坚守,但是下面的县城呢?

明军大可不必攻占州府,下面的县城足够明军补给休养。

所以朱肆决定不罢兵。

经过这两战,义军对于朱肆也心服口服,在军事哪里还会质疑他的决定,自然是无比支持。

在池州休整两天后,得知济度的兵马也开始朝上游进军,朱肆也开始行动了。

依旧留两千铁城营的士卒在此建筑防御工事,然后又在义军中挑选两千精壮,组成万人开始巡游淮西一带。

现在南京发生了那么一档子事情,让济度也不得不分出五千兵马,其中有一千还是从京师带来的满清八旗,镇守南京。

自己率领三万三千人,水路并进,向池州进发。

朱肆则渡过长江到了枞阳,而后沿着菜子湖由水路一路北上,沿着运河朝桐城进发。

桐城、舒城、庐州(也就是合肥)在一条航运上。

庐州为地理要冲之地,水路陆路都十分发达,向西可以沿着运河进入中原腹地河南,向东则通过巢湖进入长江。

向北更是能直通凤阳。

老朱家的祖坟可是在凤阳,此地的意义也不容小觑。

当济度率领大军抵达池州后,已经是四天后的事情了。

由于有张煌言的水师在,他们也不敢与明军在水上决战,并且清军的水师也多是运输粮草辎重,也没几艘像样的战船。

并且经过那铜陵,还有池州一战(与凤阳守军的交战),义军的士气也上来了。

尤其是张煌言部,虽然不敢在陆路上与清军野战,但是在长江上,他从来就没怕过清军,得知清军刚要靠岸,就率领水师主动出击。

将清军的运输船,或是焚毁,或是俘获,再次给了济度一个惊吓。

然而江南毕竟富庶,清军征粮也不是什么难事,这种事情济度也有所预料,也不如何的生气。

但是当他兵临池州,看到城头并没有天子龙旗时,他再难平静,暴跳如雷。

甚至城墙上的明军挑衅的说出了天子的去向,让济度有本事自己去追。

这种事情,清军自然也不敢信,既然来到了池州城下,怎么也不肯放弃眼前的肥肉,于是开始摆开阵型准备攻城,同时四处派遣探子,打探朱肆的动向。

池州又不是什么小城,里面总共有三万义军,除此之外枞阳还有五千,又得城中百姓拥护,兵力相等。

再说早在七月,张煌言与明军取得联系后,就将其他州府的粮草辎重运输到池州。

就算全城敞开吃,吃个一两年没有任何问题,根本不怕消耗。

他们又有水军,与枞阳的水路也是畅通的,无论从任何角度,都没有害怕清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