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太史信列传 > 一百五十一、肉丝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叮铃铃”……伴随着阵阵驼铃声,十几人组成的商队在无边大漠中晃悠悠地前行。商队的下一站是一座奇特的城市——迦叶城。

迦叶城位于凉州北部与鲜卑汗国交界的地方。这座城理论上归凉州管辖,实际上则与鲜卑汗国也有很深的牵连。这里既没有太守县令,也没有鲜卑王爷们任命的官吏,而是由世袭的西凉侯统治,看上去仿佛成为了新汉帝国和鲜卑汗国之间的国中之国。

话说当初鲜卑帝国覆灭的时候,末代皇帝慕容返众叛亲离。原本驻扎凉州的都督大野律(大野是姓氏)既不听从慕容返的命令攻打义军,又对义军加封的爵位不屑一顾,坐拥几万兵马吃瓜看戏。由于凉州偏远且贫穷,慕容返和义军首领虽然都骂大野律是“大野驴”,也只能远距离在语言上和大野律“友好交流”,并没有精力上门来打成一片。秦平燕称帝之后南征北战,进军凉州,力图打通向西进军的通道。大野律献出凉州大部分土地和兵马,被封为西凉侯并换得秦平燕“永镇西凉”的承诺。

不过,大野律的处境十分尴尬:领地上的子民越来越少。官方解释是,向往耕作安居的百姓南迁,向往骑马放牧的百姓北返,人口迅速减少。大野律一族又砍树、放牧不知节制,方圆百里的领地上,绿洲与荒漠此消彼长。仅仅三十年后,大野律的孙子继承的,就只剩下驻地迦叶城和周围十几里的绿洲了,其余地界皆是茫茫黄沙。

新汉帝国的皇帝们对待历任西凉侯都不错。大野律的继任者们不仅可以坐享迦叶城及周边地区的赋税,还可以每年从朝廷那里拿到几千两银子的俸禄(虽然这几千两银子都不够西凉侯妻妾们的脂粉钱),更有权任免城中军政官员。

太史信混在商队中,远远地望向迦叶城。迦叶城的城墙很高,建筑风格有点西域的感觉,与帝国传统上四四方方的城墙有些区别。

商队的牛掌柜很喜欢这个名叫“白起”的年轻人。此人高高壮壮,干活实在,话不多,却挺有眼色,总愿意搀一下上了年纪的老伙计,或者把驼峰上边歪到一旁的口袋扶正。

牛掌柜这一趟从长安出发,把几袋放了多年的劣质茶饼运到迦叶城卖掉,大约能有几十两银子的纯利。他想趁着自己还能扛得住,多跑几趟,为儿子在长安的角落里买两间小房子,让儿子看向村花时多些底气。牛掌柜还没出发,隔壁老张头就找上门来,请牛掌柜带上自己的远房外甥,口口声声说外甥一路上不要工钱,只要管饭,到了迦叶城自己就去投奔亲人。牛掌柜多年来很困惑:为什么自己已经管了伙计们吃饭,伙计们还不依不饶要工钱?要不是他这样的土老板,那些打工人早就饿得吃土了!好不容易碰到“白起”这个不要工钱的大聪明,牛掌柜自然没有拒绝的理儿。以牛掌柜的见识,必然不知道“白起”这个化名的原主,是被后人称为“人屠”的春秋战国第一杀神。

太史信这次出来,原本想要卖弄一点从“影魔”那里学到的技巧,改变一下自己的相貌。回想了多年前行走大漠的经历,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太史信故意毫无遮挡地在大漠行走,只过了半天时间,脸上皮肤就被晒得通红,还因为过于干燥而开裂蜕皮。一天之后,他脸上的肤色已经与印度瘪三无异。

出门前,全戎拿出了一盒质感类似胭脂的玩意儿,声称只要把它涂在肌肤上,就不会被灼热的阳光晒伤晒黑,还能保持皮肤的水润。太史信不相信还有这样的好事儿,就询问这玩意儿有什么坏处。全戎倒也坦率,直言脸上抹了这东西,晚上要好好洗脸,不然脸上可能会长痘。行走大漠中,哪有多余的水用来洗脸?太史信本着“糙汉子就是图省事”的想法拒绝了全戎的好意,却因为此时皮肤的不适隐隐有些后悔。

“停,快停下!”几个士兵看到商队靠近,用凉州方言大声叫喊。迦叶城附近时有土匪强盗出没。城主西凉侯派兵巡查往来商旅也是情理之中。

太史信打量那几个士兵,见他们有的拿着汉军式样的长矛,有的拿着鲜卑马刀,身上的衣服也并不统一。要不是看到了大野氏特有的绿色军旗,太史信真会把这几个人当作土匪强盗。

不远处还有一队客商。他们的行李被另外几个士兵扔到了地上。眼看士兵又要把货箱往地上摔,牛掌柜连忙掏出一把铜钱塞给领头的士兵:“军爷,辛苦啦,跟弟兄们喝口茶。小的运的是茶饼,不经摔。”

那几个士兵不耐烦地摆摆手,示意牛掌柜一行可以离开了。

太史信没说话,走出好远,回头看了一眼那几个士兵。

牛掌柜把太史信的举动看在眼里,在他肩上拍了一下:“恁舅舅让我交代你点儿。看见没,这就是眉眼高低、说话办事儿的学问,你多学着。也就是我愿意教你。刚才要是不给他们钱,茶饼摔碎了就卖不上价咯。”他看见又离得远了些,一口啐在地上:“妈妈的,迦叶城从上到下的官儿都是买的,心都是黑的!”

太史信脸上不动声色,心中暗笑不已。他早就知道,历代西凉侯都是“竭泽而渔”的高手。他们不仅肆意砍树放牧,毫不顾及绿洲的面积越来越小,也想出很多歪门邪道来发家致富,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卖官鬻爵。

大野氏的卖官鬻爵很有创意:一是按年卖官。比如,不论出身背景,五十两银子可以当一年的都尉(无实权),两百两银子可以当一年校尉(有实权)。二是五花八门的自创职位。在官僚系统的正常职位以外,西凉侯瞎编乱造了很多虚职,满足不同人群提升身价的需求。比如,效仿西陆,创办“元老会”,以三十两一位的价格出售“元老”名额。哪怕是作奸犯科的盗匪,只要花钱了,就荣升迦叶城元老,每个月可以参加元老大会,在会场为西凉侯鼓掌加油。三是一官多卖,轮流“坐庄”。实职有限,想当官的人多,怎么办?职位涨价自然少不了,价高者得,还有一替一个月,交错上任。尤其是可以收税的官员,一个个都把税负加了一倍不止,甚至把税收到了五百年后。

西凉侯把盘剥百姓做到这个份儿上,就算是秦二世看了都得佩服不已。即便如此,凭借着帝国皇帝许诺的世袭罔替,大野一族依然高枕无忧。百姓们告状无门,造反无用(曾经有个西凉侯被变民杀掉,随后另一个姓大野的被封为西凉侯,继续鱼肉百姓),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离开迦叶城讨生活。多亏了历任西凉侯对百姓一如既往的大缺大德,迦叶城的人口一度只剩下鼎盛时的三成。近几年,随着帝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迦叶城成了不大不小的贸易节点,不仅各种物资丰饶起来,人口也有明显增加。

太史信跟着商队继续前进,又经过了三拨吃拿卡要的士兵,终于到了迦叶城门口。这十几里走来,眼看着脚下的地面从黄沙到稀疏的灌木,再到成片的青草绿树,心底的感觉还是有些奇妙的。一些西行的客商宁可被贪官污吏薅羊毛,也要路过迦叶城,原因是这座拥有泉眼的城池能给旅人一个歇脚洗澡的地方,向西也能节约两百多里的脚程。

“沙海里难得的绿洲,怎么就这么孤悬在外,宛如独立王国?”太史信有些疑惑,随后又想明白了其中的缘故。对于新汉帝国来说,迦叶城早就是许给了大野一族的封地,凉州并不缺这么个规模不算大位置又很偏的城池。而对于鲜卑贵族来说,迦叶城四周全是沙子,既没有耕种价值,又没有成为牧场的可能性,与其渡过重重沙海来攻城,倒不如给这座城池一片安宁,派人装成土匪强盗打劫客商。

牛掌柜带队走到城里的一处集市,招呼太史信和其他伙计把骆驼身上的茶饼搬下来,跟一个收茶叶的大胡子商人磨了半天嘴皮子,最后带着一脸被打劫的表情接过了一袋银子。拿到货款之后,牛掌柜照例带着伙计们下一次馆子。考虑到这次买卖比预计少赚了三钱银子,牛掌柜没舍得请大家吃传说中的牛肉拉面,而是热情地把人带往物美价廉的馆子。

听说牛肉拉面泡汤了,其他伙计并没有什么反应,想来是对牛掌柜的富有且慷慨体会很深。太史信倒是有些失望,因为他一直想见识一下那家牛肉拉面馆大师傅的精湛刀工——所谓牛肉拉面,就是碗里有一片指甲盖大小且比纸还薄的牛肉。

到了牛掌柜口中“物美价廉”的三丰面馆,太史信惊讶地发现这个店面狭小、招牌破旧的小店竟然挤满了人。远道而来的伙计们连油乎乎的长条凳都轮不上,只好或站或蹲在一边等着。牛掌柜不情愿地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铜钱,放在面馆柜台的盒子里。

忙着煮面的老板双手在围裙上一抹,收下钱,行云流水地把面盛到碗里,撒上三五片菜叶,加点汤汁,递给食客。

太史信和几个伙计一样,接过那一大碗面,倒上一点可能见证过女娲造人的发黑老醋,直接在面馆外边席地而坐。他故意盘着一条腿,伸直一条腿,惹得旁人嫌弃。

“看,这是啥子!”同行的伙计洪五夸张地把筷子举高,大惊小怪的样子仿佛发现了秦始皇陵墓中的宝贝。

“我就说他家的面好嘛,看,还有肉。”牛掌柜看出洪五夹起的是一根肉丝。

伙计们羡慕洪五的好运,纷纷开始在面碗里翻找。太史信也扒拉了一下碗,没找到肉丝,径自低头吃面。

“格老子的!”洪五又怒骂一声。

众人看去,发觉刚才洪五得意忘形,把肉丝掉在了地上。有的食客幸灾乐祸,有的食客视而不见,洪五自己懊恼不已。

突然,众人觉得眼前一花,看到一道黑影蹿向洪五,停在洪五身前的地面上。

太史信一直保持着警惕,自然看清那一道黑影其实是个灰头土脸的小女孩。小女孩衣服破烂,满脸尘土,头发都打结了。她刚才飞快地冲向洪五,趴下身把地上混合了沙子和泥土的肉丝吃到嘴里。沙子和小石子摩擦着小女孩的牙齿,发出咯咯吱吱的声音。

洪五举起手来,准备把这个把他吓了一跳的小孩打一顿。牛掌柜抓住洪五的手腕:“贼杀才,自己把肉掉了还怨人家?出息!”洪五不敢不给牛掌柜面子,但是依然恶狠狠地看向小女孩。

面馆老板也走了过来:“这是街坊家的娃儿,父母走得早。家里就她和奶奶。丫头不容易啊,天天给我端端碗收收摊,晌午给奶奶带碗面回去。她自己只吃客人剩的。你们谁的面吃不完,给她点,就是做善事啦。”

太史信一声不吭,自己去拿了个空碗,拔出半碗面,端着碗走向小女孩,却发现自己放在原处的半碗面被一个同样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抢走吃了。太史信看看小女孩,又看看小男孩,目光有些迟疑。

“谢谢哥,”小女孩挤出一个笑脸,“哥,你吃吧,我不饿。”

太史信走到柜台旁,放下钱,又盛了半碗面,撒上菜叶,浇上汤汁,悄悄在面碗里加了几根肉丝,把碗递给小女孩:“跟哥一起吃面吧。”

小女孩开心地和太史信席地而坐。两个人各自捧着半碗面吃得津津有味。

柜台的盒子里,多了三文钱。太史信请小姑娘吃两文钱的面,一文钱的肉丝。

十三年后,一个名叫长孙佑安的才女,凭借一篇《应龙祭》引得洛阳纸贵。长孙佑安惊才绝艳,却有个旁人难以理解的嗜好:吃肉丝面,每次只吃半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