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新说 > 第430章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先主刘备驾崩,整个蜀汉朝廷都陷入了悲痛之中。诸葛亮率领众官员奉梓宫返回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将其安放在正殿之内。举哀行礼结束后,开始宣读先主的遗诏。遗诏中,先主表示自己初得疾病时只是下痢,后来转为杂病,无法自救。他知道自己年过五十,不算夭折,但也希望儿子们能够努力追求贤德,以服人心。他还特地叮嘱刘禅要事丞相如父,勿怠勿忘,同时要求他们兄弟追求闻达。

读完遗诏后,诸葛亮向群臣表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因此请求立太子刘禅为皇帝,继承汉统。于是刘禅即位为皇帝,改元建兴。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成为蜀汉的实际掌权者。先主被葬在惠陵,谥号为昭烈皇帝。皇后吴氏被尊为皇太后,甘夫人被追谥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也被追谥为皇后。同时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然而,这一消息很快就被魏军探知,并报入中原。曹丕得知后大喜,认为刘备已亡,自己再无后顾之忧,可以趁机起兵伐蜀。但贾诩却认为,刘备虽亡,但诸葛亮必定会成为蜀汉的擎天柱,扶持嗣主。因此,曹丕不可仓促伐蜀。这时,司马懿从班部中站出来表示,现在不乘机进兵更待何时。曹丕大喜,向司马懿问计。司马懿提出五路夹攻的策略,即从辽东鲜卑国、南蛮、吴国、降将孟达处以及京兆五路同时进攻蜀汉。曹丕听后大喜并立即实施。

而在蜀汉方面,后主刘禅即位后多有旧臣病亡。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事务都由诸葛亮裁定。此时后主尚未立皇后,诸葛亮便与群臣上言推荐张飞之女为皇后。后主采纳了这个建议并立张飞之女为皇后。

建兴元年秋八月,曹丕调集五路大军,准备进攻西川。第一路由曹真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阳平关,第二路由反将孟达率领上庸军十万犯汉中,第三路由东吴孙权率领精兵十万攻取峡口入川,第四路由蛮王孟获率领蛮兵十万犯益州四郡,第五路由番王轲比能率领羌兵十万犯西平关。这五路军队实力强大,对蜀汉造成了巨大威胁。

后主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惊慌,立即召见孔明入朝商议对策。但是使者前去后报告说,孔明因病无法出府。后主非常焦急,连续派遣黄门侍郎董允和谏议大夫杜琼前去求见孔明,但都未能入府。杜琼表示:“先帝托孤于丞相,如今主上刚刚登基,却被曹丕的五路军队入侵,形势非常紧急,丞相为何推病不出?”门吏传达了孔明的命令,称病稍有好转,明天早上会出来议事。董允和杜琼只能叹息而回。

第二天,多官再次前往孔明府前等候,但孔明仍未出府。多官感到惶恐不安,只得散去。杜琼奏报后主说:“请陛下亲自去丞相府问询情况。”后主随即引领多官进宫,向皇太后禀告情况。皇太后非常惊慌,说:“丞相为何如此?竟有失去先帝的委托!我要亲自前去。”董允奏道:“太后不宜轻举妄动。我相信丞相一定有高明的策略。还是等待陛下先去,如果遭到怠慢,再请太后在太庙中召见丞相。”太后接受了这个建议。

次日,后主亲自驾车到达相府。门吏见到后主的驾车,慌忙跪地迎接。后主问道:“丞相在哪里?”门吏回答:“不知在何处。只有丞相的命令,让我们拦住百官,不得轻易进入。”后主下车步行,独自进入第三重门,看到孔明独自倚着竹杖,在小池塘边观赏鱼。后主在后面站了一会儿,慢慢地开口说:“丞相安乐吗?”孔明回头一看,见是后主,慌忙放下竹杖,跪地拜伏道:“臣该万死!”后主扶起孔明,问道:“如今曹丕分兵五路,进犯境界非常紧急,相父为何不肯出府视事?”孔明大笑起来,扶着后主进入内室坐定,奏道:“五路军队到来,臣怎会不知道?臣并非在观鱼,只是在思考问题。”后主说:“那该怎么办?”孔明回答:“番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这四路军队,臣已经都退去了。只剩下孙权这一路军队,臣已经有了退兵的计划,只是需要一位能言之人去传达。因为还未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在仔细思考。陛下何必忧虑呢?”

后主听完孔明的解答,既惊又喜,说道:“相父果然有神奇的计策!请告诉我退兵的策略。”孔明说:“先帝将陛下托付给臣,臣岂敢怠慢。成都的官员们都不懂兵法的妙用,关键是要让人难以捉摸,不能泄漏给他人。老臣先了解到西番国王轲比能,率兵进犯西平关;臣推测马超积祖是西川本地人,深得羌人之心,羌人将马超视为神威天将军,臣已先派人,日夜传令,让马超严守西平关,埋伏奇兵,每日交替,以兵拒之:这一路无需担忧。另外南蛮孟获率兵进犯四郡,臣也已派遣魏延领一军,左右出入,制造疑兵之计:蛮兵只靠勇力,心思多疑,如果见到疑兵,必定不敢前进:这一路也无需担忧。还有孟达率兵出汉中;达与李严曾经结下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时,留下李严守卫永安宫;臣已经写了一封信,只待李严亲自写上,让人送给孟达;达必然推病不出,以耽慢军心:这一路也无需担忧。还有曹真率兵进犯阳平关;那地势险峻,可以守住,臣已经调遣赵云带一军守把关隘,不出战;曹真若见我军不出战,不久自行退去。这四路军队都无需担忧。臣仍然担心无法全面保证,因此秘密调遣关兴、张苞两位将领,各带三万兵马,驻守要地,作为各路的救援。这些调遣的事情都没有经过成都,所以没有人察觉。只有东吴这一路军队,未必会动作:如果他们看到四路军队胜利,川中危急,必定会来进攻;如果四路军队不济,他们又会动什么呢?臣推测孙权还记恨曹丕三路侵吴的仇恨,必不会听从他的话。虽然如此,还需要一位能辩口利舌的人,直接前往东吴,用利害说服他们,然后先退东吴;其他四路军队又有何可担忧呢?只是还未找到说服吴国的人,所以臣才犹豫。何必劳烦陛下圣驾前来?”后主说:“太后也想要前来见相父。如今听到相父的话,如梦初醒。又有何忧虑呢!”

孔明与后主坐在一起,数杯酒后,他们的脸上都洋溢出了微微的红晕。后主显得很高兴,这种喜色在他面上是少见的。他别了孔明,走出大门,坐上了御车,回到了皇宫。众官员都站在门外,看着后主的御车慢慢消失在视线中,他们都在疑惑,不明白后主为何会露出这样的喜色。

孔明注意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邓芝。他独自站在一旁,仰天而笑,面上也有喜色。孔明让人留住邓芝,等其他官员都散去后,他邀请邓芝到书院中谈话。

“现在蜀、魏、吴三国分立,我们想要一统天下,应该先攻打哪个国家?”孔明问邓芝。邓芝回答说,“以我的看法,魏国虽然是汉贼,但势力强大,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慢慢图谋。而我们的主上刚刚登上皇位,民心还未安定,我们应该与东吴联合,结为唇齿,洗去先帝的旧怨,这才是长久的计策。”

孔明听后大笑,“我思考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去实现。今天我终于找到你了!”他站起来,拍着邓芝的肩膀,“我希望你能去东吴,表达我们的结盟之意。我相信,只有你能完成这个任务。”

邓芝听后,有些惊讶,也有些惶恐,“我怕我的才能不足以担任这个重任。”他推辞道。但孔明坚持道,“我明天就会奏请天子,派你去东吴。请你不要推辞。”邓芝只好答应下来。

第二天,孔明向后主奏明了他的计划,后主同意派邓芝去东吴。邓芝拜别了众人,踏上了前往东吴的道路。这就预示着蜀国与东吴的和平使者即将开始他的旅程,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