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新说 > 第429章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然而,在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的陆逊在猇亭和彝陵大破了蜀军。刘备急忙逃回白帝城,赵云率军守城。突然马良赶到,见到大军已经失败,懊悔不及,将孔明的话奏知刘备。刘备叹道:“如果我早听丞相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失败!现在我还有什么脸面回成都见群臣呢!”于是传旨停留在白帝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有人报告说:“黄权带领江北的军队投降了魏国。陛下可以把他的家属送去问罪。”刘备说:“黄权被吴军隔断在江北岸,想要回归却没有路,无奈之下只能降魏:是我辜负了他,不是他辜负了我,何必要惩罚他的家属呢?”于是给予他们禄米以供养。

黄权降魏后,诸将引见曹丕,曹丕问道:“你现在降我,是想效仿陈、韩吗?”黄权泣着奏道:“我受到蜀帝的恩典,待遇非常优厚,让我统领江北军队,却被陆逊隔断。我回蜀没有路可走,降吴又不可行,所以来投陛下。作为一位败军之将,能够免于死亡已经是幸运了,哪敢追慕古人呢!”曹丕非常高兴,立即任命黄权为镇南将军,但黄权坚决辞谢不受。突然有近臣报告说:“有间谍从蜀中来,说蜀主将黄权的家人全部被杀。”黄权说:“我与蜀主之间推诚相信,他知道我的忠心,肯定不会杀害我的家人。”曹丕相信了他的话。后来有人写诗责备黄权说:“你投降吴国却又不肯投降曹国,忠义怎么能够事奉两个朝廷呢?可叹黄权珍惜一条生命,他的才华却不轻易放过。”

然而,曹丕问贾诩:“我想要统一天下,是先攻取蜀还是先攻取吴?”贾诩说:“刘备有雄才,而且还有诸葛亮善于治国;东吴的孙权能够辨别虚实,陆逊现在驻扎在险要之地,隔江泛湖,都是难以轻易攻破的。在我看来,诸将中没有人能与孙权、刘备相抗衡。即使陛下亲临战场,也未必能够取得完全胜利的局势。我们只能守住,等待两国的变化。”曹丕说:“我已经派遣三路大军攻打吴国,怎么会有不胜的道理?”尚书刘晔说:“最近东吴的陆逊刚刚击败蜀军七十万,上下一心,而且还有江湖之阻,不可轻易攻破。陆逊策略多端,必然有所准备。”曹丕说:“你之前劝我攻打吴国,现在又阻止我,为什么?”刘晔说:“时机不同了。以前东吴多次战败于蜀国,势力受挫,所以可以进攻;现在他们取得了完全胜利,士气百倍,还不可攻击。”曹丕说:“我的意志已经决定了,你不要再说了。”于是他带领御林军亲自前往接应三路军马。早有哨马报告说东吴已经有所准备:吕范带兵拦住曹休,诸葛瑾带兵在南郡阻挡曹真,朱桓带兵守住濡须以抵挡曹仁。刘晔说:“既然有所准备,我们去恐怕没有益处。”曹丕不听,带兵前去。

与此同时,吴国将领朱桓,年仅二十七岁,非常英勇,孙权非常喜爱他。他当时正指挥军队守卫濡须,听说曹仁带领大军前来攻打羡溪,桓便调动军队守护羡溪,只留下五千骑兵守城。突然传报曹仁命令大将常雕和诸葛虔、王双,带领五万精兵飞速向濡须城赶来。众军都有惧色。桓握紧剑说:“胜负在将,不在兵之多寡。兵法说‘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胜于客兵。’现在曹仁长途跋涉,人马疲惫。我和诸位一起守住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制客:这是百战百胜的局势。即使是曹丕亲自前来,也不足为忧,何况是仁等呢!”于是传令,教众军偃旗息鼓,只做无人守卫的样子。

然后,魏国先锋常雕带领精兵前来攻取濡须城,远远望去城上并没有军马。雕催促军队急速前进,离城不远时,突然一声炮响,城上旌旗齐竖。朱桓横刀飞马冲出,直取常雕。战斗不到三合,桓一刀斩下了常雕的头颅。吴军乘胜追击,魏军大败,无数人死亡。朱桓大获全胜,得到了无数旌旗、军器、战马。曹仁带领军队随后到达,却被吴军从羡溪杀出。曹仁大败而退,回去向魏国主报告了这次大败的情况。曹丕非常惊讶。正在讨论之际,突然有探马报告:“曹真、夏侯尚被陆逊埋伏在南郡,诸葛瑾也在外围埋伏,内外夹击,因此大败。”话还没说完,另一名探马又报告:“曹休也被吕范击败。”曹丕听说三路军队都败了,不禁叹了口气说:“我没有听贾诩和刘晔的建议,果然有了这样的失败!”当时正值夏天,大瘟疫流行,马步军队十人中有六七人死亡,于是他带领军队回到洛阳。吴国和魏国从此不和。

接着,先主刘备在永安宫染病不起,病情逐渐加重。到了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还哭关羽、张飞两位义弟,病情更加恶化,双眼昏花。他对身边的侍从感到厌烦,就叱退左右,独自躺在龙榻上。突然阴风骤起,将灯吹摇,熄灭后又重新亮起,只见灯影下站着两个人。先主怒道:“我心情不宁,让你们暂时退下,为什么又来!”但他们不退去。先主起身查看,发现上首是关羽,下首是张飞。先主大吃一惊说:“二弟原来还在!”关羽说:“我们不是人,而是鬼。上天因为我们平生不失信义,所以命令我们为神。哥哥和兄弟们即将团聚了。”先主扯着大哭。突然醒悟过来,发现二弟不见了。于是他唤来侍从问情况,当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先主叹道:“我在人世的时间不多了!”于是派使者前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人星夜前来永安宫,听取他的遗命。孔明等与先主的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到永安宫见先主,太子刘禅留守成都。

孔明到达永安宫后,见先主病危,慌忙跪拜在龙榻下。先主传旨,让孔明坐在龙榻旁边。他抚摸孔明的背说:“我得到丞相,幸运地实现了建立帝业的愿望。可惜我的智慧和见识有限,没有听取丞相的建议,自取失败。我悔恨成病,死亡已经近在眼前。我的嗣子孱弱,不得不将大事托付给你。”说完,眼泪流满了脸。孔明也哭泣着说:“愿陛下好好保重身体,以实现天下人民的期望!”先主环顾四周,只见马良的弟弟马谡在旁边,先主命他暂时退下。马谡退去后,先主对孔明说:“丞相,你观察了马谡的才能如何?”孔明回答:“这个人也算是当世的英才。”先主说:“不对。我看他言过其实,不宜大用。丞相应该深入观察他。”他分别吩咐完毕后,传旨召集诸臣入殿,写了遗诏,交给孔明,并叹道:“我没有读书,只略知一些大略。圣人说:‘鸟将死,其鸣也哀;人将死,其言也善。’我本来打算与你们一起消灭曹贼,共同扶持汉室,不料半途而别。麻烦丞相将遗诏交给太子禅,不要当成常言。凡事还望丞相教导!”孔明等

孔明等人泣拜于地,说:“愿陛下保重龙体!我们将尽心尽力,竭尽所能,以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握住孔明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们心腹话!”孔明说:“陛下有何圣谕?”先主哭着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完成伟大的事业。如果嗣子有能力,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行,你可以自己成为成都的主人。”孔明听后,汗流遍体,手足无措,泪流满面地跪拜在地上说:“臣愿竭尽股肱之力,忠心耿耿,甘愿以死报答!”说完,他磕头流血。先主又让孔明坐在龙榻上,叫来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分别吩咐说:“你们要记住我的话:在我去世后,你们兄弟三人都要以父亲的身份侍奉丞相,不可懈怠。”

说完,他命令两王一起向孔明拜谢。两位王子行完礼,孔明说:“我虽然愿意流尽肝脑,但怎能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先主对众官说:“我已经托孤于丞相,让嗣子以父亲的身份侍奉他。各位官员都不可懈怠,以免辜负我的期望。”又嘱咐赵云说:“我和你一起经历了艰难困苦,没想到在这里分别。你要想起我们的交情,时刻关注我的儿子,不要辜负我的话。”赵云泣拜说:“臣敢效犬马之劳!”先主又对众官说:“各位官员,我不能一一嘱咐,希望你们都自爱。”说完,他驾崩,享年六十三岁。当时是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

后来,杜工部有一首诗来悼念他说:“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这首诗表达了对先主刘备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