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宝初把鸭子烫好,找来木盆,拔毛。

秦恭在一旁,执笔书写。

他在跟林宝初讨论盖鸭厂需要准备的东西,两人一问一答。

“一会儿你去找朱掌柜,他可以带你去挑地儿,最好是挑块靠近河边的,这样鸭子偶尔也能放风游水。”

“游水?”秦恭笔一顿,“那鸭子岂不是都游走了?”

林宝初把手上的鸭毛搓掉,换了另一只继续拔。

“不会,等北风来,把地吹干,我们就修桥,到时候单独给你圈一块水域放鸭。”

冬日河水少,过两天天气转冷,吹北风,地面与河流都会变干。

林宝初已经做了打算,趁这个机会在丰耕县的那条主河流上,修两座桥。

扶贫小队每次下乡,或者几个村子的村民要来城里,都要经过那条河。

水浅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挽裤腿趟河而过。

夏日雨水多了,全都得绕路,非常耽误时间。

修桥,也是为了便民。

“对我这么好?”秦恭玩笑地说。

“那肯定的啊。”林宝初说:“对我们丰耕县有利的事,我为什么要拒绝。”

有多少城市在想方设法吸引外资外商前来发展。

现在有主动过来帮助丰耕县发展的,她求之不得,又怎么可能把人拒之门外。

-

文晋还是生平第一次享受到这么周到舒适的客栈服务。

客房干净敞亮,被子是新洗新晒的,枕头里装的是决明子,让他睡得特别的舒服。

昨夜换下来的衣服,客栈的人已经帮他洗好、烘干。

只等他醒来,唤一句便能送到客房来。

文晋穿着一身洗干净的衣服鞋子,下楼用过早饭,就出门感受去了。

听闻丰耕县盖了一座免费看书的书馆。

池州府也有几家书铺,但能让人免费看的书馆,还真没听说过。

书籍珍贵,当真有人舍得供人免费看?

还真有!

文晋站在这座似真、似幻,充满书香气息的书馆中,感受到了来自心灵的震撼。

书馆开阔、明亮、安静。

书柜大多靠墙而立,或方形,或圆形,还有各种动物形状的。

猫、牛、猪、鸡、猴……

西红柿、葡萄、南瓜等蔬菜状的书柜也应有尽有。

它们均只打造了外型,中空的位置用于放置书籍。

打造成‘丰耕’字样的书架,无不在告诉所有人,这座书馆的主人是谁。

林宝初设计这样的书架,自有她的理由。

盛朝当下的环境,提到读书二字,便能叫九成百姓敬之远之,感觉遥不可及。

甚至还有的百姓觉得自己根本不配,不敢触碰这么神圣的东西。

所以,为了不让百姓们连书馆的门都不敢进,为了不让他们觉得书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

林宝初把一楼的书柜、书架都设计得趣味十足。

放置的书籍也挑选那些简单易懂的。

她希望前来书馆看书的人,不止是那些需要科考的人。

她希望书馆能吸引更多民众,孩子、妇人,种地的,做生意的,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人。

书馆刚开门没几天,前来看书的人并不多。

书馆的管理员们还在抄录每本书的位置、数量、类型等,方便日后管理。

文晋无人搭理,便自己逛了起来。

这不逛不知道,一逛真吓一跳。

从书馆丰富的书籍量可以看出,林宝初是非常认真的在做这个书馆。

文章、话本、乐理,农事、商事、工事,野史、正史……

应有尽有!

文晋不禁感到头皮发麻,他突然觉得,林宝初有些可怕。

逛完书馆,文晋又朝医馆去。

今日丰耕县大集,前来医馆看诊的病人不少。

不过大多都是只看诊,不拿药。

因为看诊不要钱。

谢谈竹和许良弼各有自己的看诊室,没出来,就没碰上文晋。

文晋也只在大厅转了一圈。

这简单的一圈,他就已经学到了不少。

原来医馆还可以这样盖。

文晋暗暗在心中感叹。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医馆,挂号、看诊、抓药、住院、疗治,大夫,药徒各司其职。

完整且有序。

住在这样的地方,有这样的医馆,这样的书馆,这样的客栈。

与理想中的桃花源何异?

文晋恍惚着走到县衙。

林宝初正在烧炉子,那两只鸭子都处理好了。

掏肚、吹皮、填料、挂糖水再晾干,时间差不多,马上就能入烤炉了。

炉子是之前烘葡萄干的炉子,填上木炭就能当做烧鸭炉。

林宝初见文晋走进院子也不说话,她忍不住开口。

“文大人,是不是客栈住得不习惯,昨晚没睡好吗?”

听到声音,文晋猛地回神。

“不不不,林姑娘误会了。”文晋尴尬地笑,“客栈很好、很好。”

好到,他都开始自我检讨了。

检讨他身为池州府的父母官,这么些年,他都给池州府的百姓做了什么?

好像……没做啥特别拿得出手的事儿。

还差点覆城。

“这是鸭子啊。”文晋看到一旁的竹竿上挂着两只鸭子,“林姑娘太客气了,我又不是客人,还猎来野味。”

“在下有愧,有愧。”

他只是把工人领来干活而已,又不是什么贵客。

林宝初招待他这般隆重,让他不敢当。

“文大人说笑了,你是贵客。”

她今晚还有事相求呢,怎么不是贵客。

炉子里的木炭烧红了,林宝初把挂在竹竿上的鸭子取下,放到炉子里烤。

文晋为官十几载,一听此话,便知林宝初还有别的事儿。

“林姑娘,我虽是个六品小官,但只要林姑娘开口,能办的在下定在所不辞。”

他说过无条件报答林宝初的话,依然算数。

林宝初救了池州城,保了他的乌纱帽。

那一箱来路不明的种子,怎么能换他池州府十余万百姓的恩?

林宝初把炉子盖上,拍了拍手,默默措辞。

“文大人,我想求你补办一场乡试和县试。”

“补办乡试和县试?”

这个要求有点出乎文晋的意料,“然后呢?”

林宝初也有点懵了,“然后就没了呀。”

文晋:“只要考试,不要功名什么的?”

林宝初惊恐地摇头。

这她哪儿敢啊!

文晋:“……”

就这?

他还以为林宝初怎么着也让他给丰耕县弄几个秀才出来什么的,谁知道她只是要一场考试?

“足疫耽误了今年的县试,在下本来也打算举行补考,你们有多少人,都来吧。”

盛朝乡试、县试每年都有,入京赶考才是两年一次。

文晋身为知府,他有权、有义务给朝廷输送更多的考生。

所以这事儿对他来说,就是顺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