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时,又有几人进屋。

是谭正清一家三口,还有裴亮和小喜。

谭正清眉开眼笑道:“真是没想到,这生意第一天就开门红,这么多年攒的几箱子小物件,总算派上用场了。”

父女俩这么多年做了不少木工活,本来是做来练手或者把玩的,可是时间一久,攒了几大箱,也没别的用处,放在家里吃灰,又有些遗憾,总有种暴殄天物的感觉。

前几天,萧杏花临时决定盘活这条街,就拉了他们过来开铺子。木工活是件费时费力的活计,两人来不及准备别的,就把这四大箱小物件摆了出来。

秋月满脸喜色:“今天卖出去小半箱物件,收回来一两多银子呢,大多是孩子们喜欢的鲁班锁和七巧板这些东西,都是那些过来看热闹的人,顺手给孩子买回去的。”

“可真不少。”徐婶赞叹道:“听说在那风水宝地修建庙宇的苦工们,一个月的工钱也不过二两银子,而且还是半年甚至一年一结。你这第一天开铺子,卖的还是闲置在家没用的小东西,一天就卖了一两多银子,得多少人眼红呐。”

“就是啊,我们可高兴着呢。”姜慧娴的语气也格外轻快,“咱们小门小户的,一个月要是能挣个十两八两的,真是做梦都能笑醒。”

萧杏花经手的生意,几百两上千两,甚至买房买地一次最高花了两万两,一两多银子对她来说,已经没什么惊喜了。

可做人不能忘本,每次察觉到自己有得意忘形财大气粗的想法时,就会想起前世,连给佑安抓药的几个铜板都凑不齐的事情来。

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

正是因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初心,所以她才能一直保持悲天悯人的心境。

“真是了不起。”萧杏花由衷地替他们开心,“这才刚开始呢,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谭正清深以为然:“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我们以后也不仅仅是卖小物件,而是以大件定制为主。那个比较省心,赚得也多些。”

一直没插上话的裴亮,啧啧道:“都说谭大人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怎么这会儿也想起做赚钱的生意了?”

同为太子一党,谭正清和裴家父子一向交好。

他也不责怪裴亮揶揄自己,反倒哈哈大笑道:“你小子二十出头了吧?什么时候成亲,提前几个月知会一声,我帮你的新房打几个柜子,保管比市面上的好用又耐用。”

“……”裴亮瞄了眼身边红了脸的小喜,嘿嘿一笑:“快了快了。”

萧杏花好奇地看向小喜。

小喜如今已不是奴籍,而是无法查证身世的平民百姓,配尚书府的庶子,按理说是远远配不上的。

她关心道:“小喜姑娘,你今天的生意如何?”

裴亮将铺子记在小喜名下,以做为她日后的嫁妆,给她涨几分脸面,可谓是用心良苦。

小喜开的是胭脂水粉铺子,所以今天特地精细装扮过,算是拿自己打个样,给顾客展示自家货品。

此刻的她,忙了一天下来,脸色依然白里透红,娇艳欲滴,加上本就国色天香的好样貌,连萧杏花一个女人看了,都忍不住生出几分喜爱来。

小喜见萧杏花眼睛都看直了,脸色不禁更加羞红了几分。

“总共卖出去两盒脂粉和一盒玫瑰膏,也就开了个张,总共卖了两百多文。”

兴许是生意不尽如人意,小喜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

萧杏花帮她分析道:“今天来瞧热闹的男子居多,女子并没有几个,进你那胭脂铺的就更少,能开张已经是你经营有方了,等这条街热闹繁华起来,你的生意绝对差不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呢。”小喜抬头,眼中多了几分自信。

萧杏花上上下下仔细瞧着小喜,突然说道:“小喜姑娘,我总共见过你三次,你三次的衣饰和妆容都不一样,但是每次都觉得是恰到好处的惊艳。等这条街上有人气了,你的生意也可以不仅限于卖胭脂水粉,帮人从头到脚的装扮,也是一条好路子。”

小喜眼神一亮。

“宋夫人果然如传言所说,天生会做生意,小喜我,真是太佩服了。”

裴亮插嘴道:“宋夫人眼光果然好,小喜从小就爱倒腾打扮,同样的衣装,她穿起来就是格外好看,我母亲和几个姨娘,还有我的姐姐妹妹们,但凡要见人的场合,必是要喊她去帮忙挑选衣饰和梳妆打扮的。”

这也是裴亮在府中一众婢女中,独独看到了小喜的原因。她实在是,太出挑了。

萧杏花今天观察小喜格外仔细,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天生好看的人不少,但要是能让人一眼惊艳过目不忘,妆容和衣饰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她笑道:“小喜姑娘,果然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呢。”

等谭家人和裴亮走后,刘青便进来汇报战绩。

“今天还不错,居然开张了。”刘青做回了老本行,喜悦由内而外,肉眼可见,“比预想的好多了,居然卖了两身便宜的粗棉布男服。”

这才第一天,萧记名下的十几个铺子就全部开张,都有进账,实在大大出乎所有人预料。

不过,萧记包子铺和萧记茶铺的生意火爆,是在预料之中。

毕竟,别的可以不买不用,吃饭喝水却是每个人都必须的。

京城中人正遗憾二姑包子铺关门了呢,可今天来这看热闹的人们,发现双水巷端头的萧记包子铺里,包包子的居然都是熟悉的面孔时,才知道二姑包子铺不过是换了个招牌,又重新开张了。

尤其是那一模一样的熟悉味道,更让人们放心了,好多人回去后,都自发地将此事宣扬开来。

“包子铺今天卖了多少钱?”萧杏花问负责包子铺的徐婶。

徐婶递上账本。

“今天做了四千个包子,三文钱一个,总共卖了十二两银子。”

“好。”

萧杏花接过账本,顺手拿起算盘,开始算起包子铺的利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