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若楠惊讶于二人的熟稔。

这边王冬初已经和盆栽老头儿说上话了,不过是刘越问王冬初答,不外乎问的是入京之事。

刘越:“当初我就觉得你这人不一般,瞧瞧,我没有看错,短短几年你就搬到京城了。”

王冬初:“老爷子谬赞,也是家里孩子们争气。”

说着,刘越又问了王冬初两个读书人的情况,王冬初一一答了,临走时刘越说了声:“能被那小子看中,你家孩子学识品性定然是不错,改日让他们上门来,与老头子我探讨探讨学问。”

王冬初忙谢着行礼,“能得老爷子指点,是他们之幸。”

送走了刘越,留下一个懵懂的李花、震惊的沈若楠和高兴的王冬初。

沈若楠惊道:“婶子是如何认识刘国公的?”

“刘国公?”王冬初先是一惊,又莞尔,“难怪了。”

说着就把与刘越相识的过程大概说了一下。

这头,李花和沈若楠感慨王冬初的好运气,另外一边,刘管家也不懂自家老爷今日怎的大发善心,想要指点几个毛头小子。

刘国公背着手慢步在拥挤的街道上,“你不懂~”

璟儿大了,得给他预备些得力的人,不然将来朝中都是老臣,他的路就不好走咯。

回到家中,王冬初将此事说与罗立升二人听,直接将两个人弄懵了。

“不是,小姑啊,你怎么出去一趟,随随便便就认识了一位国公爷啊。”王阳简直不知道说自家小姑什么好了。

国公爷啊,别人求了不知道多少年都见不了一面呢,自家小姑去茶楼喝口茶就遇见了?

这也太离谱了。

王冬初纠正他:“不是出去喝茶认识的,而是之前在仙人山脚下摆摊的时候遇见的,你们还记不记得咱们隔壁卖盆栽的那个老头儿?”

罗立升从久远的记忆中找到一点老者的信息,“还有个算命的道士。”

王冬初:“没错,那道士就是沈以诚沈县令,这盆栽老爷子......我本来想着他的身份不一般,但是没有想到他的身份这么贵重啊。”

说着,王冬初也有些感慨。

感慨完了又道:“国公爷说要指点你们呢,你们怎么看?”

罗立升:“自然是求之不得的机会,不过......等过完了这段时日再送上拜帖。”

王冬初:“是极。”

皇帝寿宴之隆重王冬初等平民从宫门外那上百桌‘千叟宴’可窥一二,紧接着朝廷又发了布告,于冬季开恩科,广大学子奔走相告。

一时间,京城内不见大街小巷的学生们,都在家奋笔疾书,温习功课。

二人找时间去了一趟国公府,被国公爷考校一番,又指点了几个地方,末了还收到了一套国公爷亲自做了注释的书,感恩戴德地回了家。

罗立升和王阳被先生遣回家中温习功课,每五日去找先生请教一次,顺便交作业。

沈相偶尔也会抽出时间来问两个人的功课指点一二,还会与二人说金秋考官人选,已经他们的喜好问题,令二人分别做出不同的文章来。

每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如此这般,终于熬到了会试。

罗家人和王家人早在中秋节前就上了京城,这次一同来的,竟然还有刘老太。

她老人家言,一辈子就这一次,趁着身子太硬朗,总要来京城看上一眼,也算不枉此生。

老人家都发话了,王文林哪里敢不从,一路上是胆颤又心惊,好在刘老太的身子骨还真不错,也没有发生呕吐晕船现象。

完了,刘老太还嘲笑了王冬初姑侄俩一回。

贡院外,罗家人、王家人和李家人整整占据了整个茶楼的两间大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望着贡院大门。

刘老太嘴里念念有词:“各路菩萨保佑,一定要让我孙儿外孙考上啊。”

李夫人和高氏也在一旁拜菩萨祈福。

王文林坐在另外一边和李将军说话,脸带歉意:“实在是事出突然,这才推迟了婚期,还望亲家您见谅。”

本来王阳是在冬日里成亲的,谁曾想,今年的恩科在冬日里,正巧把这成亲的日子重合了,两家人没有法子,共同商议着往后推,直接退到了明年开春。

李将军表示理解,“阿阳的前程重要。”

虽然心有不满,但是,这还真不是人家的错。

且王家人包括王阳自己也真诚的道歉了,自家也不是那等胡搅蛮缠之人。

等阿阳考上了进士,自家的女婿身份更高,自家脸上也有光。

没错,李将军就是如此自信,从没有想过自家女婿考不上怎么办。

学子们在贡院待了几日,家人们就在贡院外的茶楼里待了几日,日渐心焦,尤其是见那些被抬出来的有气出没气进的学生们,一颗心更是拧巴在一起。

唯有王冬初,一直很淡定。

王冬雪觑了她一眼:“你倒是心宽。”

王冬初呷了口茶:“能读的书读了,也努力了,能不能成的,只能靠他们自己了,咱们急有什么用?”

被那么多的大佬指点,连考官喜好的文风什么的都考虑到了,若是他们再考不上,王冬初觉得,不如让他们回家种田。

漫长的九日过去,贡院的大门终于开了。

众人也顾不得贡院前被挤得水泄不通,一窝蜂的跟着挤到人群中。

王冬初眼疾手快拦下了自家老娘:“娘,您这么大年纪就别下去挤了。”

“是啊娘,您这老胳膊老腿儿的,一下去可别被人挤倒了,”王冬雪也拉着自家娘劝道,“家里的小厮都在贡院门口等着呢,大哥他们就算跑下去,连茶楼的门都出不了。”

不是王冬雪夸张,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好不容易把王阳和罗立升接到了,两个人胡子拉碴,身上的异味十分重。

王冬初看向罗立升:“臭号?”

罗立升面无表情地点头。

他这运气,也是没有谁了,一路过关斩将,没有想到在会试的时候抽到了臭号!

若不是视线有准备,若楠姐准备了一味香丸,他估计会臭死在贡院。

比起臭号的臭,家里考棚的臭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等到人流终于少了以后,一行人这才回家。

两位考生洗了个澡然后就睡过去了,这一觉直接睡到第二日下午,胡乱地填饱了肚子,又继续睡。

王冬初安抚心焦的家人们:“放心吧,贡院出来的学生都是这样的,立升和阿阳的状态不错,能吃能睡。”

等到第三日早晨,二人一早就起了床,吃过早食后就去了学堂。

从学堂回来后,二人又开始闭关读书。

王冬初思忖片刻,吩咐下人按时送饭送水,其余人见二人这样废寝忘食,也不敢过多去打扰。

一个月后,贡院门前放榜。

仍旧是那间茶楼,一大家子人全部挤在里面,两扇大开的窗户被挤得看不见外头的一点风景。

金晋几个小年轻占据一个窗口,以刘老太为首的老年组占据了一个窗口,剩下的人则是坐下喝茶吃点心。

王冬初瞟了眼坐在自己身侧的两位当事人,一位面带笑容,一位表情平淡,一如往常。

只有王冬初知晓,二人心中的不平静。

因为面带笑容的人变成了罗立升,而表情平淡的人则是王阳。

勾了勾嘴角,拿了一块点心吃,唔——真甜。

金晋伸长脖子往贡院门口看,恨不得向那海外国送来的长颈鹿那般长的脖子。

贺韫拉了拉他,“你小心些,别落下窗去。”

金晋龇牙:“我这不是太激动么。”

姜毓留取笑他:“你看那两个当事人,多么平静,你好生学着些。”

金晋哼了哼,不过他也好奇,“你们两位都不紧张的么?”

罗立升笑答:“紧张有什么用?考都考完了。”

说的淡定,内心仍旧不可避免的紧张。

不多时,放榜的官差来了,众人让开了一条路,官差们一退,人群一窝蜂的涌了上去。

一时仰天大笑、嚎啕大哭之人数不胜数。

罗李两家的小厮足有七八个在底下,还有金晋几个的小厮也被派去看榜了,几个人生撕开一条路来,挤到最前边,一双眼睛从前往后扫,又从后往前扫,与边上的人你挤我来我推你,终于看见了自家少爷的名字。

小厮:“中了中了,都中了,都中了。”

小厮高兴地冲出来,等挤到茶楼时,身上的衣服不知道被水拽岔了,头发也凌乱不堪。

顾不得这‘落魄’形象,小厮狂奔至自家主子面前,“中了中了,两位少爷都中了,咱家少爷排名第十六位,表少爷排名第三十二!”

“好!”

王冬初腾地站起身,“赏!”

身边跟着的张嬷嬷早就把准备好的红封递给几个小厮,高氏、李夫人还有刘老太也各自赏了银钱,一家人喜得牙花都露出来了。

刘老太眼含泪花:“好啊好,你爷爷在天有灵也可安息了,老大啊,咱什么时候回去啊,好将这个好消息告慰列祖列祖呀。”

王文林:“娘,还有殿试呢,等参加完殿试,办了阳儿的婚事,咱们带着新媳妇儿一起回家给祖宗们报喜。”

刘老太擦了擦眼,“嗳......好好好。”

会试上榜者,除非是非常非常倒霉的倒霉蛋,殿试基本不会再被刷下来。

殿试在放榜后的第三日,回来后,王阳和罗立升先去了学堂里,回来后两个人的表情和会试结束差不离,王冬初心下有数。

又过了两日,殿试放榜,二人赫然在列,罗立升二甲第一名传胪,王阳是二甲第五名,这名次出乎王冬初的预料,罗立升和王阳也很是诧异。

放榜当日,二人打马游街,共赴琼林,一时风光无限。

进士登第之后不能直接当官,先要到吏部再参加一次考试,叫“关试”,关试合格后把档案从礼部转到吏部,就算是具有当官的资格了。

二人殿试的名次都很不错,关试也很不错,只等待吏部这边授官。

琼林宴结束后第二日,二人连夜去了沈家一趟,回来后,罗立升与自家人开了个小会,说了自己的打算。

罗立升:“娘,儿想去岭南府为一方县官。”

众人皆是一惊,罗立新更是紧蹙着眉头:“三弟,岭南那地界虫瘴多且不说,据闻那地方的百姓蛮横无知,不若你再考虑考虑?”

其他人纷纷点头。

罗立升虚虚摇头,只看着自家老娘。

王冬初抬了抬下巴:“说说你的想法。”

罗立升:“初时,沈相往返西洋,走的就是岭南的,且自沈相回朝,朝中一直传言陛下要开放海禁与海上各国交流,今年陛下万寿节所置办的番邦集市,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藩国的商人们带来的物品与大夏的物品做交换,这其中带来的利益,有眼睛的都看得见。

君不见,若楠姐的冰肌玉骨最新出的香和胭脂水粉,供不应求嘛。

且,若楠姐近来直说想出海去外面看看,还有所准备,因此,他猜测,这开海估计就在这两年了。

若是去了岭南,则功绩都是县城的。

但是,正如大哥所言,岭南的百姓多且杂,教化这方面得下很大的功夫才行。

还有,岭南地界山多地少,对于赠粮这一方面,罗立升还是有点信息的。

王冬初沉吟片刻:“你想好了?”

罗立升很坚定地应下,“是,我想好了。”

“既然你想好了,那你就去吧。”王冬初应下,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当老人的支持就好了,其余的,让他自己去奋斗吧。

罗立强看看自家娘,又看看自家三弟,最后挠挠头,“老三,当官这事儿哥也不懂,但是哥这里认识一些商人,若是你需要,回头哥介绍你们认识认识。”

在罗立强的认知里,任何一个地方想要兴旺,来往的人就要多。

而什么人天南地北的跑?那就是商人了。

罗立升高兴应下:“多谢二哥。”

罗立新叹了口气,挠挠头,“大哥啥也不懂,除了会点木工活儿,其他真帮不上你,不过大哥手里还有点积蓄,你先拿着用,那岭南穷山恶水的,没有钱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