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 第174章 卖鱼的小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是我把这两个月卖泡泡糖的经历娓娓道来。

“你小子行呀!这几年在三株公司还真学到些东西。看来即使离开三株公司,你也能活得不错。”

“唉,没办法呀!不像你们有铁饭碗,我既然已经下海了,就得先学会游泳。”

“对了,你刚才说你们雇了个业务员是我们一中的老师,姓什么?”

“姓韩,好像叫韩霞,教物理的。她比咱俩大五六岁,是咱们哈师大物理系的。我上次跟她提过你,她说认识你。”

“哦,是她呀!我知道她,不过她的名声不太好,听说离婚了,因为作风问题。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是在舞厅里认识的,她和我那哥们处上了。”

老二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唉!因为她是你们的业务员,我不好说太多。”

“明白了,但她能力挺强,特别能卖货。别的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回头我问问我那哥们跟她处得怎么样了。”

“你可别说是我说的呀!”

“知道了,来喝酒!”

“干一杯!”

“干!”

这一顿酒喝了足足两个多小时,之后老二提议去打台球。

我俩找了个星牌台球室大战了一番,可能我这段时间久疏战阵的原因,或许是今天喝的有点多,最终我以2:8惨败。

看来想在高二哥的呼兰主场击败他着实是有些难度。

3月7日一早,我在呼兰市场花150元雇了辆货车,去办事处装上了这几天清回来的43箱白酒、25箱三株口服液,跟车一起拉回哈分公司返货。

回公司办好入库后,又找领导签字拿回了老滕、王晓光等人的毕业证。

下午回办事处,见小施与一个年轻女孩在屋里有说有笑,看着不像是业务员。

见我进屋,小施忙介绍:“这是我女朋友杨丽。”,又向女孩介绍道:“这就是我跟你常说起的陈哥。”

我忙把小施拉进里屋,“这是咋回事?你不是跟韩姐处朋友吗?怎么又冒出来一个?”

小施向门外瞅了瞅,不好意思地低声说:“我跟老韩差的岁数太大了,再说她还是个离婚的,我俩根本不可能!就是处着玩的。”

“哦,我看你俩前些天那黏黏糊糊的劲儿还以为你们是认真处对象呢!”

“我俩就是各取所需,老韩心里也明白咋回事。”

“你有对象的事,老韩知道吗?不能因为这事影响她卖货吧?现在她可是咱们的王牌业务员呀!”

“这个杨丽是我们鹤岗老乡,我同学的妹妹,我们早就认识,只不过是在前几天确定的女朋友关系。我还没跟老韩说这事,先瞒她一段时间吧。”

“嗯,行,我就当不知道这事。”

“对了,一会儿来四个交通专科学校的,你还得培训一下。”

“嗯,看来咱俩贴的招聘广告还是有点效果。”

正说着,外面有人敲门。小施女友去开门,原来是交通专科学校那四个来参加培训的大学生。

我忙出来接待,小施女友进了里屋。

一小时培训完后,把他们的学生证留下,每人打了欠条,各拎了两大兜产品下去推销。

送走这四个大学生后,又去小付公司找文秘范爽打印了几份招聘广告。

第二天上午与小施又去东北农大、哈师大、东北林大、黑中医、哈工大校园里贴了一圈招聘广告。

下午我回公司结清了“三株阁佬贡”白酒在公司的挂账。又与财会对了一下口服液的挂账,除了钟山拉走的那50箱外还有几十箱的账对不上。

我是后接手的呼兰市场,之前有些被医药公司扣货的历史遗留问题,因当事人有的已经离开了,原始的扣押单也找不到了,只有复印件,而公司只认原件,看来只能先搁置一边以后再说吧。

小施那边下午也没闲着,他和他同学小邹去火车站一带贴招聘广告。

我在公司忙完后正准备回家,腰间的传呼机响了,低头一看是小施打来的,要我回办事处等他。

晚上五点多,小施他俩拎了一袋羊肉、青菜和六瓶哈啤进屋。

“你这是要在办事处涮羊肉吗?用什么涮呀?”

“用电饭锅涮,你没在这几天,我已经涮过一次了。”

我在呼兰这几天,小施一直在办事处吃住,还要管理着业务员这几天的出货结款。

“哦,用电饭锅涮稍微慢一点,我家都是用液化汽罐,火比较急。”

“一样,效果差不多。”

说着小施把厨房里的电饭锅放到了办公桌上,不一会儿,我们三人便围坐在办公桌旁开始了大快朵颐。

这是第一次与小施这个同学在一起喝酒。

小邹是小施的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出来打工了,前些年在鹤岗干过饭店服务员,也摆过地摊。

去年初,小邹来哈市发展,给一个批发鱼的老板打工。他老板那儿能提供吃住,有时小施回哈市开会没地方住就在他宿舍挤一宿。

春节前小邹出来自己单干了,他每天从他原来的老板那儿进鱼在早市上卖。

他很勤快,免费给顾客收拾好鱼,收拾出来的鱼籽、鱼膘还能卖给饭店,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上一二百元。

从他嘴中了解了他们老板那些鱼贩子们的事,这些小老板们都很辛苦,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就起床,还要跟着下面小工一起卸车、过秤。

但他们一过了中午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便都一个个衣着光鲜改头换面了。

几乎每个小老板脖子上都会挂着一个大金链子,有的聚在一起玩牌、打麻将,有的呼朋唤友出去吃饭,饭后还要去歌厅、夜总会潇洒一番。

实际上他们每天不少赚钱,好的时候一天就能赚上一两千元,但他们很少有能攒下钱的。

或许他们品尽了世间的饥苦,便想以一种更刺激的方式犒劳一下自己。

看来每个人的活法都不一样。小邹看不惯他们这些老板的做派,便出来自己干,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过上安稳的日子,以后攒钱回鹤岗买房子娶媳妇。

小施比小邹的理想稍微远大一点,作为一个煤城的人他想以后赚到钱在省城哈市买房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