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一杆铁戟镇天下 > 第391章 偷梁换柱,出兵追击董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1章 偷梁换柱,出兵追击董卓

此话一出,周围几个亲信将领立刻朝着孙坚单膝跪地。

“恭喜主公!主公得到传国玉玺,此乃天意!这是预示着主公将要重拾大统,改朝换代!”

孙坚听到部将的话,脸上先过一丝难以言喻的神色。

是啊,现如今的大汉已经名存实亡。

既然董卓可以祸乱朝纲,那为什么他孙坚就不可以推翻旧朝,改朝换代呢?

但是随即,这个可怕的念头就被孙坚压了下去。

推翻大汉!

这个想法太可怕了,饶是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也被自己的这个念头给吓到了。

“尔等休要胡言!我得此玉玺,自然是要送还给陛下的。

不过,在这之前,还要将董贼诛灭才行。”

说罢,孙坚爱不释手的将玉玺放回到了木盒之中。

“德谋,将玉玺收好,此事绝对不可外传!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

孙坚点了点头,随后沉声说道 “其他诸侯也都陆续来到了洛阳城,咱们是时候跟他们会面了。”

随后,孙坚便带着部下的人朝着其他诸侯的位置赶去。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武靖的缘故,原本历史上孙坚获得传国玉玺的时候,会被袁绍的探子发现。

然而,此时的孙坚周围,根本就没有袁绍的探子,只有自己的亲卫。

这只有一个解释,袁绍派在孙坚身边探子,已经在乱战之中被杀死了。

如果按照这个剧情发展的话,孙坚说不定可以安安全全的带着传国玉玺回到长沙。

但......

...

夜晚,武靖军营内。

或许是因为这一战再次击败了董卓的缘故,又或许是因为夺回了洛阳。

此时的各路诸侯齐聚,笑声洋溢在军营各处。

然而,武靖却没有跟他们一起饮酒作乐,而是回到了自己的营帐内。

是武靖不合群吗?

当然不是。

因为武靖要见一个重要的人。

当王明将一个造型华丽的木盒放到武靖面前时,饶是穿越而来的武靖,此时也有些小激动。

将木盒缓缓打开,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武靖感觉到好像有一道金光闪过。

木盒打开,一个造型古朴的的印玺出现在武靖面前。

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着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字。

在玉玺的一角,有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黄金补上的缺口。

这就是当年王太后砸王莽砸出来的缺口。

没错,武靖让王明办的事情,就是偷梁换柱,用假玉玺换出了真玉玺!

两个玉玺几乎是七八分的相像,如果不是熟悉玉玺之人,根本就看不出区别。

孙坚一个外臣,虽然知道玉玺的大概模样,但是并没有见到真正的玉玺,定然认不出玉玺的真伪。

用假玉玺换真玉玺,这是武靖想出来的计策。

现在太后有了,少帝有了,玉玺也有了。

只要时机一到,三者同时现世,天下谁敢不从?

戏志才看着武靖抚摸着传国玉玺的模样,眼中闪烁一丝微光。

“主公此计这是?”

武靖回过神来,看了看一旁的戏志才,随后将玉玺放回了木盒内。

“很简单,偷梁换柱嘛,用一个假的玉玺换出来真的。” 武靖笑着说道

戏志才略微沉思之后,露出一丝恍然之色。

“主公这是要扶正少帝,树立正统?”

武靖看了看戏志才,带着一丝佩服之色。

“不错,就是要将少帝重新扶上皇位,以正大统!”

“可是...主公,请恕属下之言,一旦主公如此做,只怕...主公心中之夙愿就无法达成了。” 戏志才皱着眉头说道

武靖自然知道戏志才的意思,如果回去之后,武靖直接将少帝的事情公之于众。

然后扶正大统,跟刘协对抗。

这么一来,武靖这边就是天下正统,所有人都要以刘辩为尊。

可是同样,若是如此,武靖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

注定他只能当霍光。

除非武靖谋反,将皇权推翻,另立新朝。

可若是那样的话,武靖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董卓。

天下诸侯必定群起而攻之,幽州军是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这个地步。

而且武靖的名声也就彻底的臭了,从此跟董卓一样,成为一个篡逆之辈。

这不是武靖想要的。

“军师之所想我懂,但是我之所想,军师却未明了。

待时机成熟,军师自会知晓。”

戏志才凝重的看着武靖,良久这才点了点头。

不知道为什么,戏志才最近总觉得自己有些猜不透武靖,这跟之前可大不一样。

在以前,无论武靖做什么,自己总能猜出个大概,并且给武靖提出最好的方案。

可是最近这一两年,武靖总能做出一些出乎他意料的事情。

比如,将少帝跟太后接到幽州。

再比如,现在将传国玉玺偷梁换柱送到手。

以及刚才武靖说的以后自会明了的事情,这都是戏志才猜不到的。

如果武靖知道戏志才在为这些事情疑惑的话,那一定会笑出声来。

这不是废话嘛,就算戏志才聪明绝顶,再厉害十倍,他也不可能比武靖这个后世人知道的更多。

先知先觉,本来就如同降维打击一般的存在,人力根本无法阻挡。

武靖没有在意戏志才的疑惑,而是将目光看向了王明。

“子期,长安那边如何了?”

“回主公,王越跟史阿已经前去打前站了,凭借咱们在长安城的打下的基础,再加上那数亿资产,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快速站稳脚跟。”

听到王明的话,武靖缓缓点了点头。

“通知王越,短时间不要抛头露面,只需要站在幕后指挥即可。

另外,你迅速绕路赶往长安,主持那边的大局。

王越武力虽强,但这些事情并不擅长,还是要你去才行。

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你二人熟人众多,一定不要让任何人发现你们的踪迹。

有什么事情,就命令王二跟程二牛他们去办。”

王明躬身说道 “是,属下铭记。只是....主公,我们...何时能够回到主公身边?”

说这句话的时候,王明抬头看了看武靖,生怕他不高兴。

算起来,王明在京城也有两三年了,跟武靖甚少见面,更多的只是书信往来。

王明很有野心,他不甘心只当一个跑腿办事之人。

如果能够回到武靖身边,自己一定可以爬得更高。

王明是聪明人,他能够看得出来,自己的主公未来一定是不可限量。

跟在他身边,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武靖笑了笑,拍了拍王明的肩膀。

“放心吧,你跟我这么多年,又尽心尽力的为我办事,我不会亏待你的,同样,我也不会亏待那些替我办事的人。

至于时间嘛...很快!最多一两年,你们应该就可以回到幽州了。”

王明得到武靖的答复,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是,主公,属下一定尽心尽力为主公办事!属下告辞了。”

说完,王明便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王明离开之后,武靖的脸色平复了下来,看不出任何表情。

“主公,看来王明对主公很是忠心,而且为人机敏,此人可堪大用。”

武靖闻言,并没有反驳,而是叹了口气说道 “王明这个人很聪明,懂得审时度势,办事也牢靠,确实可堪大用。

不过嘛...就是有时候小聪明太多了。”

戏志才笑了笑,知道武靖是因为刚才王明出言询问何时能够返回而对王明生气。

王明此举,看似是希望能够尽快返回武靖身边侍奉。

但实际上,恰恰就是这一点,暴露了王明内心的想法。

他表忠心表的太片面了。

“人无完人,有缺点的人才更容易掌控,用起来也更放心,不是吗?”

武靖一愣,转过头看向了戏志才。

二人四目相对,随后同时咧嘴一笑。

再次回到座位上坐下,武靖收敛了神色。

“对了,袁绍哪里可有消息传来?”

戏志才摇了摇头。

“没有,从诸侯会合到现在,袁绍那里一直没有动静,袁术那便也是一样。”

武靖皱了皱眉头。

“不对啊,按理来说,孙坚得到传国玉玺这种大事,袁绍跟袁术的探子应该第一时间禀报自家的主子才是,怎么可能到半夜了都没人禀报?

难道是...”

想到这里,武靖的心中冒出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袁绍跟袁术派去监视孙坚的人,已经战死了。

探子战死,那就无人探查孙坚的情况,自然也就无人向袁绍禀报此事。

“主公,或许是情况混乱,探子来不及禀报也说不定。

待各路诸侯各自归账,说不定这些探子就会前往营帐禀报。”

武靖想了想,这个可能也不是没有。

“找机会通知咱们的探子,让他们仔细盯着袁绍跟袁术的营帐。”

“是,主公。不过...如果没人禀报,主公又打算如何?”

“那自然是将消息透露给袁绍跟袁术了。” 武靖淡淡的说道

“主公,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却没有将消息公布,显然是包藏祸心,其野心甚大!

可若是将消息透露给袁绍袁术二人,那么三人之间必起争端,若是打起来,于我等无益。” 戏志才沉声说道

武靖点了点头。

“嗯,你说得对,不过你这都是建立在诸侯还需要联合起来讨伐董卓的前提下的,可若是讨董联盟散了呢?”

“散了?主公之意是说,拿下洛阳之后,各路诸侯开始各生心思了?”

武靖咧嘴一笑。

“然也!明日一早,咱们就要启程追击董卓,你看着吧,我敢保证,各路诸侯肯出兵的寥寥无几。

他们现在哪里还顾得上救皇帝,匡扶汉室,他们现在只想要得到高官厚禄,保存实力。

这个联盟,只怕是维持不了多久了。”

戏志才点了点头,显然也是认同了武靖的看法。

“若是如此,那孙坚不久之后必定会率军返回长沙,而袁绍兄弟也定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三者之间必起争端!

然而,袁氏兄弟实力强大,孙坚此战损兵折将,若是群起而攻之,或是沿途设下埋伏,只怕是凶多吉少啊。”

“孙坚不能死!” 武靖斩钉截铁的说道

“为何?”

“因为我会给他透露这个消息,让孙文台提前做好防备。

一旦双方动手,孙坚必定会损兵折将,但若是提前准备,或许可以保全性命。

只要孙文台活着,对我们就是一大助力。

孙文台可是江东猛虎,而袁氏兄弟惹了这头猛虎,势必会遭到反噬。

一个跟袁氏兄弟有血仇的猛虎,才是一头好猛虎,不是吗?呵呵....”

看着武靖淡淡的笑容,戏志才眼中也露出一丝笑意。

二人就这么相视而笑,颇有一丝反派的感觉。

...

次日一早,诸侯再次齐聚。

果然,说起派兵追击董卓的时候,绝大多数诸侯都是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唯有曹操、刘备、武靖三人出战。

公孙瓒之前受了伤,以此为由拒绝出战。

而孙坚则是以部将折损众多为由,同样决绝追击。

公孙瓒跟孙坚的理由还是比较正当的,尤其是孙坚。

那一战,孙坚部下折损近半,这是所有人都亲眼所见的。

孙坚不出兵,那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

其他人不出兵,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部下折损也不多,本人也没有受伤,麾下也都有骑兵。

饶是如此,依旧是拒绝出兵追击,反正就是各种理由搪塞。

被逼无奈之下,只有武靖跟曹操刘备三路大军朝着董卓追击。

大概追了百余里,大军停下。

因为前方有两个路线,一个是赶赴荥阳跟成皋。

而另一条路,则是赶赴广成。

两条路都可以通往长安城。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两条路必定会有西凉军驻守。

“武镇国,我与玄德率军前往荥阳追击,你率军赶赴广平一带追击可好?

你我互相之间保持联系,若有危机,还可互相支援。”

武靖若有深意的看了看曹操。

“孟德啊孟德,你还是选择了这条老路啊,希望你不要被徐荣打的太惨。” 武靖心中暗道

“好,既如此,孟德兄、玄德兄,咱们长安城外见!”

说完,武靖直接一马当先,朝着广成位置杀去。

曹操看着武靖离开,眼中闪烁一丝自得之色。

为什么他会选择荥阳,因为他的探子早就打探过了,董卓的大军是从广成位置离去的。

而荥阳这个位置只有少量的西凉军撤退。

也就是说,如果有守军驻守,他们走荥阳这条路也是守军最少的。

武靖选择的那条路,才是守军最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