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陆家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后,还是挺惊讶的。

真没想到,陆天磊兄弟三念书这么厉害。

周红英就再一次以为自己当初的决定后悔。

早知道四房能有今天,自己当初就不该做那样的事情的。

不然现在他们老两口子不就能跟着享福么?

不过不管咋样,他们陆家出了人才,有了三个名牌大学生,周红英脸上还是有光的。

因为回去后,那些邻居们看到她,都露出来了羡慕的眼神。

都说陆家是祖坟冒青烟了,不然一下咋出现了三个京大的大学生。

宋大江也来凑热闹。

看到宋家人,李爱兰故意说了句,“咱们村这一次不止出现了三个大学生,还有两个呢!”

大家连忙问了起来是谁。

李爱兰笑着道,“是宋娟娟和宋慧慧,这两个孩子也考上了京市的名牌大学。”

“啥?是不是宋老二的那两个闺女?”

李爱兰笑着回答,“对,就是她家的。”

宋大江一听,惊掉了下巴。

原来他们老宋家也出了两个大学生呢?

“所以说,重男轻女的思想要不得,这女娃娃要是努力有出息了,也厉害的很。”

这话是李爱兰故意说给自己婆婆,还有宋家人听的。

自己当初生了两个闺女,让婆家人瞧不起。

现在就让他们的知道,女娃娃培养好,不比儿子差。

当初宋老儿同样是没生儿子,被宋大江偏心对待。

宋大江现在自然懊悔着。

如今宋家的日子不好过,老大家的靠不住,老三家的也没啥出息,自己和老伴儿就没人孝顺伺候了。

如果老二和他们没生分,肯定不会对他们不管顾的。

可惜,现在即便后悔了,也迟了。

有些事情,既然是做出来了,就没办法弥补。

宋安安这边,忙着带着孩子接受采访呢。

家里出了好几个京大的大学生,都觉得是做父母的培养的好。

除了采访孩子本身,肯定也得采访一下父母是怎么去培养的。

陆建华面对媒体的提问,就将功劳都推在了宋安安的身上,“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其实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孩子们的教育上面的,主要都是我媳妇儿,是她将孩子养育的这样优秀的。”

宋安安对着镜头,轻咳道,\"其实我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抓的不多,主要是几个孩子努力,自觉,上进,才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等到采访几个孩子的时候,几个孩子又道,“是我爸妈爱与陪伴让我们努力上进,是他们身上的自强不息的品质牵引我们奋发向上的……”

几个孩子对着镜头,说了很多感谢父母的话,这些话都是他们不曾说,借着镜头才说出来的。

陆建华和宋安安听了,直接热泪盈眶,也感染了过来采访的记者。

这样的节目效果拨播出去,估计收视率蹭蹭上涨。

没过几天,三房那边,晴晴和媛媛也终于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两孩子都是被京市师范学院给录取的。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三房两口子自然高兴的很。

他们立马给宋安安打了电话,告知了宋安安这个好消息。

宋安安自然高兴的道贺了一番。

如今两个侄女考上了京市这边的学校,也算是心愿达成了。

李爱兰立马打算回老家摆酒席庆祝,让所有人都知道,她家也出了两个大学生。

因为考大学这事,陆家在村子里可以说出尽了风头。

五个大学生啊。

这一家子出了五个大学生还了得。

要说陆家不是祖坟冒青烟,估计都不会有人信了。

正常情况下,谁家能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都不容易,别说五个。

宋安安这边,也在京市这边办了酒席,请了亲朋好友来吃饭。

陆建华的上司和战友来吃饭的也不少。

连带着部队的老首长都赏脸来了,主要是觉得他们一下子出了三个京大的大学生,还有一个京市的状元,必须来沾光才行。

这一顿酒席办得自然十分热闹。

过了暑假,几个孩子就上大学了。

三房的两个闺女来京市上大学,李爱兰都没啥担心的。

毕竟四房在京市呢,能帮着他们照看。

如果三房不在京市,闺女不在跟前上大学,他们做父母的还可能担心孩子能不能照顾好自己的。

85年很快过去。

将几个孩子培养上大学以后,宋安安就开始忙着自己的生意。

86年这一年,国家已经放开了政策,私人可以开公司了。

宋安安等的就是这一天,立马就和宋燕燕以一起,注册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希望能将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她的火锅店也注册了公司,打算做连锁的餐饮品。

这几年都在京市发展开门店,以后 别的大城市也可以去考虑了。

比如海市,以及一些省会城市,现在的经济发展的都挺不错,所以消费能力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要是开店,肯定也能有不错的经营利润的。

因为开公司的事情,宋安安和宋燕燕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看着生意一点点的变化,他们挣得的钱越来越多,所有的辛苦也都是值得的。

当然,还好是现在孩子大了,不需要太多的照顾,所以他们才能放手去做自己的事业。

他们的公司顺利的成立。

公司成立好,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得开始招人。

一开始,经济刚发展的时候,宋安安觉得能招到高中生就可以了。

现在公司的规模达到了这个程度,在人才的运用上她也有了要求,开始招有能力的大学生。

公司的经营想要更好,最好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才去做。

不过这时候的大学生,还是更愿意去更稳定的公有单位。

宋安安便提高待遇,吸引人才。

只要待遇跟得上,就不怕没人愿意做。

事实证明,这一招确实是最有效果的。

她这待遇一提升, 公司招了不少的大学生。

到了87年,他们的公司经营已经很不错,势头也越来越好。

事业上的事情,宋燕燕的家人是不操心她了,可是个人的感情上面,家里人又重新开始操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