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完,花婶子还瞥了一眼夏晓蓉,“有些人还真是脸皮厚,想着白吃人家的饭呢?啧啧啧,咋好意思的?”

夏晓蓉的脸色沉了沉。

她抿了抿唇后道,“这样吧,我也不白吃,这一顿饭我出一块钱的伙食费怎么样?”

吃一顿饭,出一块钱的伙食费肯定是够了的。

可惜宋安安不缺钱,果断拒绝,“不行,我今天准备的菜就这么多,不招呼外人吃了。”

陆芳芳知道宋安安就是故意针对夏晓蓉。

“四哥,夏知青都说了,出一块钱伙食费,这还不行么?

不就是一顿饭,四嫂人至于这样小气么?”

陆芳芳找陆建华告状,一是想陆建华帮忙说说话,二是让陆建华知道,宋安安多小心眼。

这样的女人,他四哥喜欢她干啥呢?

陆建华却板着一张脸道,“我在家都听你四嫂的,她说咋样就咋样。”

这会儿桌子前不少人,陆建华丝毫不觉得听媳妇儿的话多丢人。

哼,反正他乐意当妻管严怎么了?别人爱咋说咋说。

陆芳芳的面色一僵。

夏晓蓉深深的看了陆建华一眼。

她就知道她没看错男人。

陆建华这样的,一旦对你上心了,那就死心塌地,和沈勋那个男人完全不一样。

前世她嫁给沈勋,她被他的家人刁难时,沈勋就不会和陆建华这样护着她。

正因为知道了陆建华是个好男人,夏晓蓉更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把这样的极品男人让给宋安安。

当着陆建华的面,夏晓蓉装出一副体贴的模样。

她柔声冲陆芳芳道,“芳芳,既然你四嫂不喜欢我,不愿意让我吃,那就算了,等会儿我自己煮点吃的,你们不用担心我。”

陆芳芳只觉得对不起夏晓蓉,可也没别的办法。

毕竟这酒席的菜不是她家的,她四哥四嫂想给谁吃给谁吃,她又没资格指手画脚的。

陆芳芳应了一声,随后气呼呼的瞪了宋安安一眼。

宋安安懒得和她计较。

她招呼客人们吃饭。

本来饭菜准备的就丰盛,味道还好,又有烟有酒的,大家自然吃得很高兴。

吃完饭,花婶子和她家的儿媳妇还留下来帮忙收拾刷碗。

宋安安也不让人家白帮忙,装了些菜给了花婶子,“花婶子,今天谢谢的帮忙了。今天的猪肝汤做的多,剩了点,我给你装了一碗,还有其他的菜剩了的我给你匀了一些,你拿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这些剩下的菜都是上桌前盛好了剩下的,别人没碰过筷子。

不过这年头,粮食金贵,就算是别人吃剩的菜,也不会有人嫌弃。

宋安安给的猪肝汤是好东西。

猪肝补身体,味道还好。

宋安安给的菜虽然大多数都是素菜,可是这丫头手艺好,放得油水多,所以吃着味道也不错。

花婶子没和宋安安客气,高高兴兴的收下了。

回去后,还不住的夸宋安安人厚道。

她和儿媳妇不过是帮个小忙,竟然给她拿了这么多好东西呢。

工人们吃得好,上梁更加的尽心。

梁上好了,很快瓦片就铺设好了,一家人等待着搬家住进去。

等搬去了新房那边,和陆家离得远远的,夏晓蓉也没啥机会再接近陆建华。

主要是陆建华拿出来了态度来,宋安安相信这个男人不会移情别恋,真看上了夏晓蓉。

只要陆建华这边坚定不移,夏晓蓉就是玩出花儿来也无济于事。

陆建华这几天双腿恢复的也很不错。

一开始得需要借助拐杖才能慢慢的走路。

这几天不用拐杖的支撑,就可以自己走了。

虽然走路的速度比较缓慢,可是慢慢来,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陆建华也期待自己早点儿恢复到正常水平。

等彻底恢复了,就可以下地干活儿了。

到时候他努力挣工分,媳妇儿就能少辛苦一些。

宋安安这边,已经兴奋的安排着布置新家的事情。

他们家盖的是砖瓦房,别说,还真够气派的。

相比较大队的土坯房,这样的砖瓦房绝对算独树一帜。

房子建好了以后,大队的人都过来看了一下,就没一个不羡慕的。

宋安安房子盖得大,除了厨房,堂屋和杂物间,光是睡觉的房间就有八间。

宋安安和陆建华一间,乔翠花一个人一间。

三个孩子还小,现在凑合住一间,等大了可以分开了住,每个人都有单独的空间。

不过话说回来,等几个孩子大了,已经不住在这儿了。

宋娟娟和宋慧慧目前也住在一间,小女孩住一起安全一些,有个照应。

这样一分配,其实还剩四个房间空着的。

空着也没事,万一以后还有用处呢。

宋安安将从木匠哪里打的家具都给弄了回来。

每个房间配了一张床,一个书桌,一个衣柜。

等九月份,新学期开学了,宋安安打算送几个孩子去上学。

除了陆天浩,其他的几个孩子都可以入学了。

在二十一世纪,五六岁上学的有很多。

不过这个年代,孩子上学年纪差别很大。

有五六岁上学的,也有十几岁才开始上学的。

就是时代的人条件不错,送孩子读书的不多。

顶多送去念两年,认得几个字就可以了,不当文盲。

可是那种给孩子供出来,让初中高中的还是少数。

城里要好一点,即便现在高考暂停了,还是不少人会供着家里的孩子上高中。

一是城里的条件好,能拿工资,家里孩子上学也供的起。

二来是城里念书有用,学历高的,以后城里厂子招工能够找一个好一点的单位去。

但是乡下人不一样,乡下条件差,大家都没钱,自然供不起孩子上学。

所以乡下普遍学历程度比较低,识字的都不是很多。

宋安安知道,以后高考是可以恢复的,所以必须供着家里的孩子上学。

不说非让他们必须考上大学,这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认识,见解都和普通人不一样。

乡下人就是因为很多没读过什么书的,连带着素质水平普遍很差。

宋安安有这个条件,完全供得起家里几个孩子读书,当然得供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