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豆的事,我估计咱村也用不了太多豆种,每家种个三四亩就顶天了。”

钻在高粱地,玉米地里折豆秆,绝不是个好活,天气本就热,还要蹲着,四周不透气儿,又躁又闷,跟干涸的鱼儿似的,那滋味…

“富贵叔,你在村里统计一下,有多少家要种黄豆,最好不要超过四亩。明年想种多少随他们自己。”

王家屯大约有六十户人家,像李家荣这样三代同堂不分家的也有二十来户。

“我可以拨出二千斤黄豆。套种的话,每亩用五斤左右就够了。除了留够咱王家屯用的,剩下的黄豆,你与各村的村长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分配…”

“清欢,你不是说…”王富贵诧异。

“富贵叔,你是村长,平时需要你与他们打交道。让他们念你一份情,比我有用多了。”

清欢施出一份情,最多名声好一点。用处不大。

而王富贵就不同了,各村村长欠他一份情,往后村与村之间有什么事纠缠,王富贵出面解决,还不得给他几分面子。

“诶诶,叔明白……让叔说什么好呢!”王富贵眼睛湿润了。清欢这是给他做了多大的情面啊。

“富贵叔,这些黄豆,每斤可是要用五斤新豆换的。我只收四斤。剩下的一斤留给村里。”

“应该的,应该的。”

一亩地,收成不用如周家亩产那么高,按一半来算,也得一百五十斤黄豆,拿出二十多斤,还是得到的多。

别说清欢是资本家,不劳而获。二千斤,几个月就变成了八千斤。这也只是基数大,显得很多的样子。

这些黄豆要不是留着做种,全都做成豆腐,豆浆等产品,所获利润可不止这点。

放在郝有享的早餐店,利润更是嗨了。

而郝有享用的豆子,清欢也只是翻了一倍价钱而已。毕竟是自己徒弟。

“富贵叔,是你从我这里领的黄豆,到时候,我可只管与叔你要。”

“放心吧,收上来的黄豆,绝对不能差事。”

王富贵明白,哪个村里没有几个不识好人心的主?你给他好的豆种,他真敢拿瘪瘪赖赖的那种还你。

清欢可不耐烦与他们掰扯

经他的手,他还能没办法治他们。

清欢想不到的是,因为她好心制定每户最好种四亩地的黄豆,一是想让他们先体验一下暑天收豆的不容易,从而明年量力而种。二是均出一些豆种能多一户人家种植。

哪知使得一些大户人家闹的不可开交。

李家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自王富贵放出风说每家最多领四亩地黄豆种。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李家荣心里有数,清欢早给他打过招呼了。黄豆,玉米各给他留出来了五十斤。

王富贵可能不知道这一茬,也给他讲:清欢的意思说是最好不超过四亩,怕的是第一年种,忙不过来,白瞎了豆种。

还帮着李家荣出主意:劳力少,地少的家庭种不了这么多,找几家可以匀一匀…

李家大儿子,二儿子来到李家荣屋里骂骂咧咧,说是他们家人多,地也多,怎么才给四亩的量。

李家荣有心解释,无奈两个儿子你一言,他一句,没给李家荣张嘴的机会。

“爹,咱家兄弟三个,加上你与娘,怎么也得是四户。偏只给一户的种子。这怎么能行。”老二说。

“是啊爹,看王富贵那矬子耀武扬威的得意样……咱李家要真得只能种四亩地,在王家屯还能抬得起头吗?”

李家荣一听,还以为两个儿子脑子灵光了,知道想事情了。不禁有几分希冀地问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爹…”老二有些踌躇:“咱不能如了王富贵的意。他是村长不假,也不能事事让他牵着鼻子走。”

说着用胳膊捣了捣老大。

“爹,我和老二是这样想的。”老大也心虚,但他比老二胆子大。毕竟他是老两口第一个孩子。头生孩子都娇,很是受宠了一些。

“爹!”老大凑上前,小心的说:“不如,咱们家假装…分家。”

“什么?”李家荣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了,但心却生的疼了一下。

“你说的什么?我没听清。”

或许太疼了,疼的有些麻木。李家荣面上来不及有什么表示,只机械般的又问了一次。

“我和老二觉得咱们家…假装分家,”老大没从李家荣脸上看出什么表情,壮着胆子又说了一遍:“这样咱家不就能有四户的豆种可种?”

“假装分家?”

“嗯嗯!”

“怎么个假装法?”

“爹,咱们先把地分了,其他的不用分,还是一家人。”老二抢着说。

“呵呵呵…”听后,李家荣什么也没说,只是呵呵了几声。

儿子这是看我老了,把我当傻子呢。

“爹,行不行你给个准话啊。”老大沉不住气。

“收割的时候怎么算。统统都拉到我这里来一块儿收,还是怎么着?”

“这…”

两人有些傻眼。没想到他爹脑子转的这么快。

“当然是一起打收了。”老二脑子转的也不慢。

“哈!……”李家荣吸了口烟,顺了顺气:“你俩都给我滚吧。”

两人灰溜溜的走了。

“他爹…”在里屋的老伴出来,不放心的瞅着李家荣的脸看。

“没事,死不了。”李家荣叹了口气:“死了,才真如了两个兔崽子的意。”

“看你说的,哪能这样想自个儿子。”老伴杨氏也叹了口气:“人都是有私心的,为自个想,正常。”

“这不是为自个想的事,这是和他爹耍心眼,还耍不到正道上去。自私自利的东西。”李家荣指指西院道:

“老三不自私?不为自己小家着想?人家两口子走正道,不算计家里。”

李家荣心闷的不行,与老伴说了一声就出门散心了。

虽说开春了,地里并没有多少活计。大老爷们,小媳妇儿各找各的地儿晒太阳,闲唠嗑。

李家荣心闷,想静一静,就顺着小路,信步来到田地里。远远看到有一人在田地里劳作。

李家荣虽然眼老花了,但不用多瞧,就知道是周家老大。那块地是周家的,别家都是种上了小麦。周家因为种蔬菜,冬天才闲着。

“这么早啊,就翻地?”李家荣过去打招呼。

“李叔,你来了。”周自信见来人把铁锹插进地里,迎上前一步,爷俩就地蹲下:“清儿说天气回暖以后,气温稳下来就可以种春玉米了。我先把地翻一遍备着。”

“那就好!那就好!”李家荣羡慕了。

这金子一样的玉米啊,竟然春天还能种!

这事儿着急不来,再着急上火,也没有闲地。就是想跟在人家身后发财都没有办法。

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看似落后了一步,以后再想跟上就有点吃力了。

“叔,你有事?”周自信看李家荣皱着眉,一直不松开。

“唉!孩子小的时候,日子不好混,大了更是不省心,还不如小时候呢。”

这话周自信就没法接了。他不了解情况,反对亦或赞成都无从说起。

“呵呵,小有小的好,大有大的好。不都是盼着长大?总会长大呐。”过了一会儿,周自信才说。

孩子小的时候,不光大人盼着孩子长大,孩子自己也盼着快点长大。盼不盼的,都要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