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标这样说,也是出乎朱英和营门官的意料。

谁都知道,朱英是老朱的义子,他带来的孩子说是世子,自然就是世子。

他依然挺起胸脯,趾高气扬的说:“这是末将职责所在,请世子不要为难属下!”

“既然知道,我是世子,就把营门打开!”

“请问世子,有吴王的军令吗?”

朱标和朱英是临时起意,根本就没有禀告朱元璋,自然是没有军令。

可是朱标说瞎话,脸不红,心不跳的:“有!”

“请世子拿来,给末将看了,放你进去!”

“来的时候匆忙,忘了带了!”

“那末将就不能让世子进去了!”

“放肆,本世子是吴王世子,要进自己的军营检阅,还要别人允许?你把门打开,不然的话,砍了你的头!”

这营门官坚持原则固然不错,也要分人。

如果他朱标不是世子也就算了,现在他是世子,就是这支军队的少主。

哪有少主不能进自己家地盘的?

其实,这营门官之所以敢和朱标、朱英硬扛,是得到老朱的密令,要考验朱标。

现在,明显是朱标经过了考验,营门官被吓着了。

他连忙对手下士兵说:“快,拿开路障,打开营门,让世子进门!”

“是!”士兵们手忙脚乱,拿路障的拿路障,开门的开门。

然后分列两边,让世子进营,朱英就带着朱标威风凛凛的进了军营。

士兵们也早就听说过吴王有个智胜甘罗,屡建奇功的世子,早就想看看他的风采。

听说世子来了,诸将都是极为高兴,从营中出来,列成整齐的队伍,欢迎世子。

看着朱英领着神采奕奕的小世子走来,一个个欢呼起来。

“世子殿下,世子殿下!”

“世子殿下,世子殿下!”

想到这些人都是自己兵,愿意为自己出生入死,朱标也有一种慷慨激昂的感情。

由于现在不是战时,所以士兵们都穿着常服。

他们手中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冷热兵器都有:既有火铳,火炮这种初时的火器,也有大刀,弓箭这种冷兵器。

自从唐朝时候,一个炼丹师,发明了火药以来,人们就不断的把它用在战争中。

只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火器还不能长足的发展,所以很长时间,还是火器和冷兵器共存。

到了南宋时期,这种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

随着蒙古人的绝情,骑兵横扫亚欧大陆,可以说是没有敌手。就是传的神乎其神的欧洲重装骑兵,在蒙古轻骑面前也是毫无还手之力。

可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兵,在偏安一隅的南宋面前却碰了钉子。

就是因为,宋人不断的改进武器,尤其是火器。

用科技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才能硬抗蒙古人五十年之久。

在四川更是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让蒙古人再也没有共主,陷入了分裂,也拖延了元人灭宋的进程。

虽然火药技术已经十分先进,可蒙古人先后侵占了四川和云南,对南宋已经形成了包围之势。

加上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人,把火药技术告诉了元人,南宋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最后陆秀夫抱着小皇帝在崖山殉国。

就是这样,宋人的反抗意识也给元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为了打消宋人的反抗意识,元庭做了极大的管控:五家才允许用一把刀,兵器更是严禁私藏。

举世闻名的唐刀锻造技术,就是在那时期失传的。

冷兵器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是火器的发展了。

唐刀工艺复杂,不过火器就简单多了,加上开矿修路的时候能用着,所以没有完全禁下来。

随着反元起义如火如荼,火药工艺又如雨后春笋一样涌出来。

尤其是老朱家,被夹在张士诚和陈友谅中间,背腹受敌,所以尤为重视火器的研发。

在宋人用竹筒发射火药的基础上,发明了火铳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火器。

这时候火铳的射程是一百米,有效射程是五十米。

朱标看着士兵手中的火铳,忍不住伸手从一个士兵手里拿了一个,还要做扣动状。

“世子小心,这火铳威力巨大!”朱文英怕朱标伤着人,就赶紧来阻拦,“你要看,我可以他们演示给你看!”

“好吧!”朱标又把火铳丢给那小兵。

朱文英拔出军刀,对手下士兵道:“神武营听令,跑步到演武场!”

“是!”他手下的军士领命,立刻跑着去了演武场。

朱标和朱文英赶到的时候,士兵们已经站好,前面五十米处还放了草人做靶子。

朱文英站在一旁,拔出军刀问道:“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预备,发射!”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噼噼啪啪草人被打的稀巴烂。

朱标看着这些文化汉奸嘴里只能用来做炮仗的火器,也忍不住拍手叫好。

朱英看标弟难得如此高兴,指挥刀一挥,就换了第二队。

第一排退下,第二排就上,噼噼啪啪,又打出了一枪。

擦,这不就是三段击吗?

不是说大哥在和缅甸人作战的时候,才有的这种技术吗?

怎么,大哥现在就研究出三段击了?

在第二排士兵打靶的时候,第一排撤下来的士兵,什么也没有做。

啊,这!

还是没有研究出来啊,我要不要告诉大哥?

可如果我说了,这三段击的功劳不就成我的了?

大哥可是为开疆拓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替我朱家看管云南三百年。

这份忠心真是千古罕见啊!

何况大哥从小看着我长大,亲如兄弟,我怎么能夺取他的功劳。

这三段击战术,还是让大哥自己研究吧!

随后朱英又带着朱标看了下,骑兵,步兵的攻防,虽然比不上现代的士兵冲锋,却也比宋夫子的之乎者也强多了,朱标也看的津津有味。

演练完,天也快黑了,朱英还把朱标带回家吃饭。

虽然都姓朱,可是谁都知道朱标才是朱家军的少主,朱英只是臣子。

看到朱标大晚上的来自己家,冯氏也是觉得很是荣宠。

“见过嫂嫂!”

“啊,世子来了,快,屋里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