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爷爷询问自己这幕后之人是谁?

朱瞻基本能地就要把真相给说出来。

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看向老爷子深邃的眸子,摇了摇头道:“孙儿也不知道。”

朱棣呵呵一笑。

他感慨地叹了一口气,随即道:“让爷爷来想想,爷爷来猜猜他究竟是谁。”

“敢在我的眼皮子底下这么做的,一定是胆大包天之人。”

“除了那群读书人,还有一个人的可能性最大。”

顿了顿,朱棣又看向朱瞻基,思索道:“你觉得,会不会是你二叔?”

冷不丁来这么一句话。

坐在老爷子身旁的朱瞻基,顿时浑身都险些涌起一股冷汗。

老爷子一猜一个准,直接就把矛头对准了二叔。

无论是智慧,亦或者是看人的能力,都是顶级的。

也难怪,世人会喊他永乐大帝了。

可是,自己身为朱家人,能够认可老爷子的话吗?

老爷子直接把这个答案甩出来,一方面是猜测,另外一方面难道就没有试探自己的意思吗?

他想看看,自己这个孙儿对于二叔的态度,究竟如何。

老爷子的招数,朱瞻基可不会上套。

朱瞻基甚至没有片刻思考,直接摇头道:“爷爷,您会不会太多疑了,怎么都疑到二叔身上去了?”

“二叔好歹是咱们自家人,您这么怀疑他,二叔要是听见了,该多寒心啊。”

“这事儿啊,指定是外人干的。”

面对孙儿有些指责的话,朱棣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笑呵呵地点头:“你说得对,咱自家人不该怀疑自家人。”

“是爷爷多虑了。”

朱瞻基笑道:“爷爷,您就别费心神了,到时候让锦衣卫查查吧,看能不能找到真相。”

“不过,这次能查出是幕后有人作祟,爷爷你也该放松一些了吧?”

朱棣微微颔首:“你给爷爷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啊,听见是有人作祟,的确是松了口气。”

“但是,作祟的人能将百姓鼓动起来,是不是也代表了他们内心中并不满意我这个皇帝呢?”

朱瞻基闻言,微微沉默。

因为事实的确如此。

朱棣呵呵一笑,神色中有些感慨:“咱要多做好事,多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才能让百姓改观啊。”

“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

朱瞻基点头。

他知道,爷爷想要造福百姓。

可是现如今,该做什么才能造福百姓,让百姓夸赞永乐帝呢?

仔细地想了想,朱瞻基忽然眼前一亮:“爷爷,孙儿有个办法。”

朱棣诧异地看向孙子:“你个小屁孩,鬼点子还挺多。”

说罢,朱棣坐端正,如同一个准备听课的学生,笑呵呵又宠溺地望着孙子:“那你说吧,爷爷洗耳恭听,就做一回你的学生。”

朱瞻基闻言,神色也严肃了下来。

立刻换了一个板正,严肃的脸蛋,站起身来,故意学着夫子的模样,背起双手,昂起脑袋,沉声道:“好,那今天我就要做一回天子的老师了。”

“爷爷,你要好好听课,不然按照规矩,要打手的。”

朱棣哈哈大笑:“好。”

他倒是很期待自己这个好圣孙能说出点什么办法来。

朱瞻基咳嗽两声,心中盘算着,该怎么把自己胸中的见识和知识传播给老爷子。

他想了一会儿,这才开口郑重道:“造福百姓的方式有很多种,第一条,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朱棣诧异道。

“这是哪里来的道理,是解缙和你说的,还是你爹告诉你的。”朱棣道。

朱瞻基学着教过自己的,古板老夫子的神色,眉头一皱,不悦地道:“天子的老师在说话,天子可以插嘴吗?”

“有问题,应该待会再问,等我说完再提。”

朱棣倒是并没有觉得孙子僭越,反而越发觉得孙子可爱,顺眼,他笑呵呵道:“行,那你说。”

朱瞻基对于朱棣的态度很是满意,点头道:“为什么说要想富,先修路呢?”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偏远的村落有了路,他们才可以走出来,与更多人交流,进行贸易。”

“有了路,他们才可以到各大州府去,促进各大州府的贸易和繁华。”

在这一点上,历史中的明仁宗朱高炽就摸到了一点门道,在任期间就经常修路,可以说极大地促进了‘仁宣之治’的诞生。

朱棣思索道:“人聚为财?”

朱瞻基心中感叹一声,不愧是永乐大帝,还真是一点就通。

他郑重道:“对,就是人聚为财。”

“大家都聚集到同一个州府去,就会增加贸易,最终使得这个州府成为超级大城,无论是在财政,还是人口上都极为出色。”

“可是从村里到州府的路太长,若全是泥泞的话,百姓又怎会愿意出来,所以必须得修路。”

这一点可以参照后世的一线大城市,就是这个思路。

朱棣微微颔首,又惊诧地看向孙子,小小的年纪竟然已经能指点国家财政了?

“说得有道理,继续。”朱棣道。

朱瞻基点点头,背负着双手:“这第二条嘛,就是开海禁!”

“开海禁?”朱棣皱眉。

朱瞻基道:“只有开了海禁,才能与国外通商,通商才能有钱。”

历史中,大明的海禁政策,是由洪武爷提出的。

寸板不可下海!

虽然这样做,能够挡住倭寇的侵扰,但同样也犯下一个错误。

那就是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直接导致了大明的发展至少倒退五十年!

所以,在朱瞻基眼中,海禁必须要开,开了才能广纳世界之财嘛。

见朱棣似乎不太愿意,朱瞻基立刻忽悠道:“爷爷,难道您不想打仗的时候不缺钱花?”

“还抠抠搜搜的打仗?”

“这都啥年代了,咱们得给将士们吃好的,穿好的,这样他们才有力气跟您征伐漠北啊。”

朱棣闻言,眼睛微微一亮:“呵呵,做梦都想啊。”

“这群老兄弟跟着我打仗,军装破了自己缝,衣服烂了自己补,过得憋屈。”

“你爷爷这辈子啊,就没打过有钱的仗,到哪都抠抠搜搜的,平时打了胜仗,想奖赏将士们,往口袋里一掏,没几个子儿。”

朱瞻基就坡下驴,继续道:“所以得开海禁啊,开了就有钱,您有钱了,那还不得大干一场?”

朱棣哈哈大笑,这句话深得朕心,他拍了拍孙子的肩膀,满面红光:“好圣孙啊,哈哈哈,真替爷爷着想。”

“但是海边的倭寇怎么解决,海禁一开,滋扰无穷。”

朱瞻基轻描淡写道:“小小岛国,灭了呗。”

“咱中华四千年大国,灭不掉一个岛国?”

“开了海禁,您有钱,百姓比您更有钱,还会说您不好吗?”

他在疯狂撺掇爷爷,让爷爷对岛国产生坏印象,从而彻底铲除这个只知道侵略的民族。

当然,朱瞻基知道这是短时间不能实现的。

他也没有贪功冒进,在老爷子心中留下一个种子就行。

在朱棣思索期间,朱瞻基继续道:“这第三条,就是摆在眼前最近的一条了。”

“什么?”朱棣抬起头,目光灼灼。

朱瞻基深吸一口气,无比郑重道:“修书!”

“着一本古今第一奇书,着中华四千年来,第一本类古及今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