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首门60炮运到港口之后,鲁斌让炮排把娜美号侧舷的一门铸造的最好的青铜炮吊装了下来。

两门炮都安装在炮车上,拉到靶场测试。

两门炮一字排开,首先是外观的不同,青铜炮明显要粗短不少,相应的重量也比铁炮重至少50公斤。

鲁斌让人在800码外(730米)青铜炮的极限射程竖立一块厚木板,首先是用青铜炮轰击。

炮排老兵熟练的给火炮装填火药和实心弹,然后开火射击,只见一阵浓烟升起,铁球砸向木板,厚木板上被砸出一个白点。

“嗯,不错嘛!打得挺准!”

鲁斌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夸奖道。

紧接着开始实验铁炮,对于这门铁炮,炮兵们提起就探过伤。

额,就是敲击炮壁听声音,用手触摸内壁的光滑程度,最后获得一致的好评,认为这门炮铸造的不错。

可唯一担心的点就是减重这么多,对于寿命是否会有影响,要知道火炮炸膛可不是说着玩的啊!

炮排排长让鲁斌离火炮远一些,准备用长引线点燃火炮。

由于这门铁炮的口径大于铜炮,所以炮弹外面裹了厚厚一层亚麻布,为了得出最佳的实验数据,两门火炮采用的是相同的装药量。

在鲁斌生产出栗色火药的时候,就已经根据火炮的装药量定装了一些药包,所以装填起来非常方便。

同样的装药量和炮弹重量的前提下,第二门火炮也被点燃。

“轰!”

炮弹飞向同一块木板,鲁斌远远的举着望远镜观察效果。

“嗵!”

炮弹砸在木板上,余力居然把木板砸出一个大凹坑。

“嗯,射程基本没什么区别,由于倍径提高,同样的装药量下,威力也提高了一点。”

炮排排长点点头:

“如果换更大的装药量和炮弹的话射程应该还会更远。”

鲁斌快步走向火炮,对于如何观察火炮的寿命,鲁斌简直一窍不通,站在排长身边看着他仔细的检查着火炮。

排长里里外外检查一遍,松了一口气说道:

“先生!以我的经验看,这炮没什么问题,可以尝试1.5倍到两倍的装药量看火炮会不会出现结构性损伤。”

鲁斌点点头,栗色火药本身就降低了燃速,对比黑火药本身就可以减少装药量,相应的提高了火炮的寿命。

现在以1.5倍甚至2倍的装药量来测试的话,只要不出现结构性损伤,火炮基本不会有其他的问题。

“开始测试吧!”

……

———————————————

经过好几轮的射击,甚至包括了急促发射的实验,这一门火炮最终完美通过测试。

鲁斌对这个结果毫不意外,本身这门炮就是以先进的方法铸造的,而且还模仿了顶顶有名的拿破仑大炮的外形倍率。

如果这不通过测试的话,鲁斌要怀疑铁范法的真实性了。

至于炮弹的问题,其实鲁斌想测试一下是否可以一步到位,直接搞披铅弹。

这一门火炮鲁斌完全不打算装备,而是准备完全拿来当测试品用。

其实这个时代的火炮和火枪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靠发射弹丸砸人或者砸船。

要是按照后世的标准,21mm口径的火枪完全可以称之为炮了。

可这个时代的炮用的都是实心石弹或者铁蛋,完全靠惯性毁伤,其实枪炮分家是从炮弹里可以内装填炸药开始的。

哪怕自己对于雷汞或者红磷引线有设计思路,鲁斌也不觉得自己能解决炮弹碰炸引线的技术。

要知道炮弹出膛的压力可和手雷完全不是一回事,用手雷的触发方式放到炮弹上非常有可能导致直接炸膛。

所以对于鲁斌而言,现阶段的火炮完全可以模仿线膛米涅弹的设计思路。

用米涅弹的气密性设计弥补精度的不足。

自己现阶段已经可以给枪管子拉膛线了,给炮管拉膛线也不是多复杂的事情,多费点功夫就是了。

自己的60炮,60mm的口径比6磅炮多了3mm口径,完全可以以6磅炮的炮弹为基础,裹上一层铅屁股,就像放大版的鲁蛋一样。

铁球裹铅有几个好处,首先当然是气密性了,可以极大的提高射程,然后就是裹铅可以延长膛线的使用寿命。

再然后,舰炮作为技术工种,不像线膛枪那样容易泄密。

打不过别人,危机时刻大不了自沉,这样别人就不知道自己武器的秘密。

而且裹铅的弹丸在砸中敌人的船只以后,炮弹产生形变,其毁伤的核心依旧是铁丸。别人很难发现线膛炮的秘密。

当然,鲁斌知道最好的材料肯定是用铜,可特么的铜多贵啊,现在啥都靠进口的条件下,能用铅就不错了。

说干就干,鲁斌立马让人把铁炮拉回工厂,然后和木匠一起努力做了一个放大版的爱荷华线膛机。

这拨人拉膛线倒是挺熟练的,当膛线机做出来以后,才用了3天的时间便把膛线拉了出来。

膛线倒是挺顺利的,炮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无非就是往6磅的铁球上挂一镑的铅,再模仿鲁弹做一个木弹托。

可真正实验过后才发现问题非常复杂,首先是往铁球上挂铅之后,铅皮太薄,发射出去之后难以起到稳定弹道的作用。

反而由于炮弹前后的质量不均匀,导致炮弹横飞,还不如滑膛炮。

于是鲁斌又用更小一号的铁球披铅,这下由于铅皮太厚,炮膛里挂铅严重,才连续发射两发就差点引起炸膛的风险。

鲁斌不得不重新铸造一批锥型的铁炮弹,然后再外面披覆一层铅来继续进行实验。

可是这种炮弹装填起来可比铁弹丸麻烦多了,由于弹体呈现锥形,哪怕是已经把外径做的比炮口尺寸略小。

可由于膛线的原因比起线膛枪的装填还是麻烦的多,至少线膛枪可以用通条捅进去。

而前膛炮捅进去就要费太多的力气了,几个人一起合作才装填成功。

其实把炮弹再做小一些就可以滑进去,但是还是一样的问题,那样的话气密性就不够,披铅的厚度就要增加。

然后陷入到了膛线挂铅、容易炸膛的死循环。

鲁斌知道其实有是解决的方法的,那就是把前膛装改为后膛装。

像阿姆斯特朗大炮一样从炮尾装填,那样就可以解决装填的麻烦。

可鲁斌心里还是有逼数的,材料的问题可太头疼了,冶金本身就是自己的弱项。

以现阶段大规模练钢都是问题的科技水平,后膛装的炮闩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而且本身阿姆斯特朗大炮也由于安全性的问题被英国海军撤装过,后膛被前膛取代开历史的倒车。

当然,还有一种更适合前膛装的方式,那就是取消披铅,模仿拉·希特加农炮(la hitte cannon)用特制的炮弹。(图片评论区)

可这完全是点歪了科技树的结果。

鲁斌顿时陷入两难的境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