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德文?”

徐端疑惑的问道。

“这些不重要”,夏耀摆摆手,端着枪仔细打量。

这些枪的做工与夏式步枪不相上下,只是做工粗糙了一些,用久了也容易卡壳和走火。

但是夏耀的心情并没有变好,反而有些沉重。

能用来收买新罗人为他们卖命的武器,必然是淘汰的产品,如今自己还只向外面提供燧发枪,可那些敌人却像不要钱一样的往外扔后装枪了,

岂不是说,他们的火力,已经强大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步?

“妈的!”

夏耀狠狠骂了一句,自己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如今西域、高句丽半岛几乎是在同时受到了进攻,这要不是对手蓄谋已久的他都不信!

东西夹攻,恐怕现在南海那边也不太平,对手的舰队恐怕早在某一处海湾潜伏着,随时准备向北进发。

现在自己可没有卫星,对方在暗我在明,茫茫大海对手想要藏起来根本找不到!

这种被动挨打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命令:兵部马上下文,命胡秦率南海舰队日夜巡航,随时保持警惕,一旦发现陌生船只马上截停!

“是!”

徐端急命手下的侍郎速速拟文,向胡秦的舰队发信。

还好现在已经有了电报,不然光是想要传个讯估计都得几个月。

不过现在直接一封电报拍到南边去也不可能,还需要经过几个中转基站。

“告诉电报组,全部用密码!”夏耀嘱咐一句。

“你是说....”徐端看着夏耀。

“不错,我担心敌人也已经有了电报技术,随时可能截取咱们的情报,最近这段时间都加点小心,全部使用密码发电。”

“老臣明白了。”

看着眼前的李行在,夏耀一时有些犹豫。

如今尚没有搞清楚敌军的具体人数、武器配置,贸然增援高句丽十分不妥。

可是对方一旦攻占高句丽半岛,那就代表着大夏的东门向对方洞开了!

况且,对方一旦彻底占领半岛,就可以迅速建立海军基地,那对大夏的海防也是严峻的挑战!

这,夏耀绝不能忍!

“命令:调李知义的两万川军赴京,蜀中防区暂由方中神枪军接管!”

“命令:调丁豹的两万虎豹军出津赴京,津门防区暂由王成神机军接管!”

“命令:胡秦东海舰队即日开赴辽东郡都里港待命!”

“命令:命辽东军随时做好准备,严守高句丽方向,做好抵御敌军进攻的准备,必要时可自行决断,先斩后奏!”

李知义本就在陈耿军中从军,荆襄之战后因立有大功,积功升任军长,后被调去蜀中,成立了大夏第一支完全由川人组成的川军团,目前有现役士兵两万多人。

这一次,算是倾巢而出了。

而丁豹的大哥丁虎,本来就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后来一直被夏耀放在津门独领一军戌守,名为锻炼,实为重用。

现在大夏的西北、东北、西南三个方向,都随时可能面对敌人的进攻,所以徐成(西域)和方中(驻守安南州、广西、广东、福州一线)的部队坚决不能动。

陈耿的部队又广跨从关中一路到松江,整个长江一线,也不能动。

现在能马上能抽出来的兵力,就是没什么战事的蜀中,和辽东一线夏璋的甘州军了。

不过夏璋的甘州军,现在早就改名叫辽东军,辽东三省全部都在他的防区之内。

如今的辽东军也有近三十万人,李知义和丁豹的部队开上去,是第一批作为试探的先遣军,而辽东军就是他们的靠山。

一旦战争全面开打,辽东军就会全部进入高句丽境内。

其实不用夏耀嘱咐,闻战而喜的夏璋,在得知新罗作乱的第一时间,就开始陈兵边境,死死盯着高句丽半岛的战事。

而他所等的,就是夏耀的那一道进攻的命令,一旦命令下达,全军就能迅速开拔!

“陛下,这...是不是有些不妥?”

信步尚书汤善述犹疑的问道,毕竟这算是牵扯到国战了,大夏的一言一行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别的藩属国会不会有意见,说大夏干涉他国内政?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这是内政吗?”

夏耀冷喝一声:“这是侵略!而且他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什么高句丽,而是我们大夏!

我们的敌人也绝不是什么新罗,和那个谨小节而忘大义的东瀛!”

“殿下您的意思是?”

身为七部尚书之一,他当然也知道,陛下这些年一直担忧的问题是什么。

夏耀点点头,苦笑道:“朕的担心看来并不算是杞人忧天,对方还是忍不住动手了。”

随着刁祖开年老,告老还乡在晋州养老之后,如今朝中的老臣可着实不多。

而能劝住这位陛下的,数来数去也就只有户部尚书苏康苏公爷了。

只可惜这几天苏康去了晋州还没回来,朝中能劝住这位爷的,也就只剩崔尚书和周尚书。

可惜这俩人和他是一个鼻孔出气的:

崔由:“陛下,我马上命礼部拟文,写下讨贼缴文,咱们名正言顺的去臣服不法!”

周肆:“陛下,您需要我去准备什么,臣立刻去准备!咱们的新家伙也该亮亮相了!”

就连李克这个平时上朝都不怎么说话的尚书都张嘴了:“战地医院的事情臣会去办妥,绝不会让战士们受伤了没地医治!”

说完,看向了新任工部尚书,接替了刁祖开位置的陈广:“我需要专列运送药品和医生,麻烦陈尚书准备。”

陈广躬身抱拳:“运输物资的事情就交给我。”

吏部尚书李瀚也站了出来:“这段时间我会汇合御史台李大人,联手清查全国吏治,绝不会让人在这个时候给您添堵!”

汤善述虽然这些年也算的上是兢兢业业,但是多年在长安累积下来的习惯,还是让他本能的抗拒这些战事。

而且,以前大夏以文立国,向来讲究以文御武,但是现在的陛下,却是以军事为基础,民生为国本的双管齐下,互相制御,让他很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