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己这段时间,已经把大部分Ap基础课都学完了,专业课也看了不少。市场上也有很多先进机甲的设计可以用来参考,基本上问题不大。

说做就做,断桥开始在投影上绘制蓝图。

目前市面上主流动力盔甲分两种。一种是工程类的盔甲,以通用性、大量插件和续航为主。另一种是军用盔甲,强调动力、灵敏度和防护。

军用盔甲里又分重型和轻型。重型顾名思义,为了厚重的附加装甲牺牲了机动性,主要用于城市与空间站的攻坚作战。轻型则将改造空间放在动力和探测系统上,强大的可通过性与高速高强度,让其更适合侦查、奔袭与特种作战。

断桥给自己做的是一套超轻型动力盔甲。

一般的动力盔甲内外有三层结构,外部防护层,中部传动层和内部适应层。在此之上又有头部监测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电控系统,维生系统,防御系统和武器系统。

断桥身高有限,他还是未成年,只有一米六五。因为需要贴合使用者,身高极大的限制了动力盔甲的改造上限。

为了完成设计目标,这套超轻型装置放弃了大部分系统。它用碳纤维和高分子材料作为骨架,取消外部防护层以减轻重量。有限的设计空间里,大部分都让给了动力系统。从外部看去,这架装置到处裸露着电线与骨架,更像是动力外骨骼而非动力盔甲。

断桥从二手市场里掏了几十个木星军用小型电机和诺玛无人机脉冲喷口,并给自己的盔甲装了十多个。包括腰部的矢量喷口,腿部的减震滑轮,以及一个包含动力系统的附加喷射背包。4块串联氢电池,连接在传动系统组成的通道里,为装置提供持续的动力。

断桥在AI的辅助下,自己写了飞控和电控。他把这套系统用无线网连接到超算分机上,只要还在赫尔曼内部,就可以进行实时运算,随时纠正运动姿态。

在赫尔曼复杂的地形下,这套动力系统拥有优秀的力回馈反应,可对地形建筑扫描,进行路径分析。

在前进时,六个方向都能矢量运动。并且可以装着断桥,在满载荷下,以120码的巡航速度狂奔。

断桥甚至还用车床车了一套滑翔装置,它的骨架使用石墨烯,翼膜使用坚韧柔软的高分子乙烯材料。断桥巧妙的设计了一个收缩机构,可以在不用的时候,收回动力背包内。

如果不是断桥体质太菜,他还可以取消一些飞控限制,进行高G过载运动。

回想起小时候,自己在软禁的别墅里,为了逃跑而设计的简陋滑翔翼。眼前的这套装置,不可谓不精妙绝伦。

年轻的学徒立刻就穿戴上自己的作品,点亮了操作系统。趁着夜色没人,撒开丫子在赫尔曼狂奔。

续航正常,电匮反射正常,电机运动正常。

矢量喷口正常,传动系统正常,系统连接稳定。

太妙了!

断桥一个大跳,飞跃十余米,从一个平台跳到另一个平台。接着又来了两个后空翻,再从某个窗口一跃而下,在半空中展开滑翔翼。

高速飞行时的气流,吹的他睁不开眼。重力好像悄悄离开,任由少年肆意妄为。空中的断桥如同一只小鸟,在赫尔曼的各种悬空建筑中来回穿梭。

“失策了,下次还得做个面罩。”

不过这种飞翔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自~~~由~~~~!”

实验成功的断桥,兴心十足的开始设计空城的动力盔甲。

断桥首先浏览了历届兵击社锦标赛的视频和数据,发现其他厂商的动力盔甲确实比未央的好。

虽然动力盔甲已经退出海军主力,但当前主流动力盔甲还是各有千秋。

贸易联合会的动力盔甲注重防御,以诺玛运输为例。他们拥有各种型号的重型装甲,用于矿业护航与开拓安保。这类涂满绿色迷彩的装置,带有厚重的复合爆反,强大的动力系统可以在复杂环境里进退自如。搭配红宝石设计局的一系列轨道武器和小型能量武器,可远可近,是相当强悍棘手的单兵装备。

讲究的就是一力降十会。

安东尼奥斯财团的动力盔甲,强调综合属性,并结合本地实际运用,拥有较多的巷战与强袭作战经验。财团的装甲大多拥有先进的感知设备和隐身设备,在多种军用波段上有较好的压制性。在赫尔曼的传动和电控技术加入后,财团装甲可执行大气层内突袭、外部空间破拆、敌后渗透等高难度任务,是相当优秀的多用途武装。

除了贵,啥都好。

璀璨星河的装甲,是拉格朗日世界里,装备率最高,质量也最均衡。继承帝国装甲遗产的宗教骑士们,身披白色偏转涂层的动力盔甲,拥有强大的抗干扰与战场适应力。部分配装电子战设备的高端型号,在局部地区的特种作战中,无往而不利。璀璨的宗教骑士们往往喊着口号,默念圣经,冒着枪零弹雨集团冲锋,颇有帝国遗风。

和其他势力普遍开始退役动力盔甲不同,璀璨星河海军各部门,依然保留在船舱里披甲的军事条例。凯旋城拥有全拉格朗日最大的动力盔甲生产线,其产品质量优秀,价格适中,畅销皇冠星域内外。

相较而言,未央自己的动力盔甲就很“拉”了。

未央的政治家们,坚信舰炮的射程远胜贴身肉搏,而政治影响力更胜舰炮万分。未央的舰队在拉格朗日各地,更像外交官,而非军事力量。未央的标准舰队已经逐渐淘汰披甲兵种,只有灭火者武装、飞马军团这类的精英部队,还有海军陆战队留存。

大量的库存装甲,都被木星工业和盘古重工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经过改造后,成为工业用动力盔甲进入民用市场。

断桥看着这些资料,心想着要给姐姐设计怎样的盔甲。

想起空城那离谱至极的动作和招式,断桥决定要做就做最好的,怎么极端怎么来。

首先是整体框架,空城接近一米九的身高,框架可以扩充至二米二,这样就可以塞进大量子系统。

断桥一边绘图,一边计算最佳长宽比,轴距和动力扭距。

空城搏斗的特点,就是速度奇快无比,力大砖飞。年轻的学徒先是结合了诺玛运输与安东尼奥斯财团的优势,设计了的厚重外部装甲和灵敏的传统系统。为了运行这套系统,又做了三个功率极高的机械发动机。但这东西体积太大了,完全超重,没办法发挥空城的全部优势。

断桥苦思冥想,不停地翻阅最新论文,又把wayne家地下室全部搜了一遍,试图寻找灵感。

他在wayne的笔记里,找到一种特殊的发动机设计。

弦力发动机。

顾名思义,这种发动机用弦力驱动。不同于传统工质发动机、元素发动机和电机。弦力发动机功率很高,体积也很小,但功耗比也很高。这种发动机通常用于一些,性质特殊的物品上。比如定向爆破设备、超算运行单元、超高速探测器等。

空城不是龙语术士,对弦力更是一窍不通。

但是断桥会啊。

年轻的学徒突发奇想,如果我一直远程提供能量呢?

说干就干,断桥先是想办法蚀刻龙语术式,然后制作转换装置。这些东西基本都是他自学的,没有人教他。

遇到复杂看不懂的术式,他就用天赋硬刻上去。而有些冗余结构,也被他一并优化。

在制作的过程中,他对弦力又有了一些独特的理解。

首先是拓扑学。在黎曼猜想中,各种维度的复杂事物最终都能拓扑成一个简单而连续的物体。断桥发现大部分物体的最终形态,就是一条闭合的线。

线。。。。弦。。。?

盔甲的框架可以持续优化,复杂而超重的结构,可以用玄妙至极的拓扑曲面和桥接,来降低重量并提升强度。防护面也可以用拓扑学,来优化最佳曲率和角度。

(拓扑学,研究集合图形或空间在连续改变形状后,还能保持不变的一些性质。)

(黎曼猜想是真的,好几个科学家论证这玩意获了诺贝尔,非常奇妙。)

然后就是弦力发动机本身,断桥从未想过,弦力这种近乎于魔法的东西,居然也可以被固化在高科技设备上。

或许世间万物,日出日落,正电负电,微观宏观,都源于同一种规律呢?

或许。。。强力、弱力、引力、电磁力,甚至弦力,都可以被统一成一种力?

领悟归领悟,实践归实践,他的机架设计很好,但还缺一样东西。

这副空城专用的动力盔甲已经完成大半。它高度接近两米四,外形流畅,威武至极。外部装甲是钨金与钛,用于高速冲击下维持结构,内部装甲是石墨烯混合分子硅陶瓷件,可以缓冲动能并抵抗热能。

骨架层是拓扑后的航空合金与蜂窝钢,在保持强度的前提下,大幅度减轻重量,扩大容积。

子系统包括一台改装过的安东尼奥斯民用感知系统,安装了断桥自己改的未央操作界面。另有四套赫尔曼最新的传动系统和一套木星电控。

动力系统是八个弦力发动机,分布在身体各处关节,搭配诺玛运输的强大电机,既可爆发输出,也能持久续航。

武装系统断桥还没想好,不过眼前这架明显超过比赛要求的“杀戮机器”,光是用外壳撞也能拆银行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系统点不亮。

断桥还没有真正的使用过龙语,弦力发动机他只能靠蛮力发动,并不能在远程维持。

距离一远就断线。

这可咋办,他自己又不能穿这个。

带着疑问,断桥再次走进髦能行者的官邸。

--分割线---

这是第八天了,年轻的学徒依然对着鱼缸一无所获。

还是旋转的螺旋,密集的分层,快速的消散又重聚。鱼缸内如同梵高的作品一般,不断的改变着流体的形态。

根据书本里的知识,这些流体之所以变幻莫测,除了宏观层面确定的物理规律,也包含了微观层面的量子不确定性。

由于海森堡不确定性,微观粒子运动无法精确预测,累积效应又在宏观上导致了不对称性。总而言之,流体力学就是一个玄而又玄的东西

不。。。。。。这些日子,也并非一无所获。

一直在实践的断桥,忽然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如果。。。。。。我是说如果。。。。。。。。

这个漩涡。。。。。看起来。。。。。像不像。。。。。。。一个个盘龙文字?

断桥的大脑开始了抽象思维,他的视线越过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漩涡,如同希区柯克变焦一般,在脑子里幻想与之对应的文字。

变换的螺旋有大有小,层次比邻。这几圈个组成一对,那几个圆又混成一团。

弯弯绕绕的曲线被断桥用大脑“拉直”,然后在意识海洋里重新组合。

不断涌出的流体,穿过正中央的圆柱体,形成两团大小相似的漩涡,拖着尾巴向下旋转。

这是一个。。。。。。。“门”字。

我曹!

如同某扇大门被真的打开,一瞬间,自己就进入在一片从未涉足的世界里。

一片由漩涡构成的山,一片由文字构成的海。

这。。。。这是。。。。。。。

各种复杂的漩涡在断桥眼中,变成抽象偏旁部首,然后在这片光怪陆离的海洋里,掀起弦力的惊涛骇浪。

未央431年中旬,年轻的断桥终于叩开了量子海的殿堂。

弦力单元、流体力学、拓扑学、微观世界,盘龙文,宏观具象。

这些本来毫不相关的东西,此刻在他的大脑里融为一体。

由流体力学构建的微观世界,由大量液态分子乃至原子,在海森堡不确定性下的物理碰撞中,在漩涡鱼缸这么一个宏观层面上,通过盘龙文的偏旁部首,连接上了一片自己闻所未闻的领域。

“这。。。。这真的是一片海,一片看不到边界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