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事的时候,曾燕呢喜欢沿着长街骑自行车,网友们也喜欢,这时候的京城清静,空旷,有种被全世界遗忘的寂寥。

她想用自己的眼睛,把这一特殊时期的风貌记录下来。带着网友们寻访幸存下来的城墙,钻进大栅栏附近被遗弃的烟馆,黑洞洞的房间里供烟客休憩的矮炕还都在呢。

没忘了当代购,不能老买工业制成品,乡下的东西一样好。有绝世好伯伯老傅的大力支持,曾燕呢没少在乡下扫荡。

京城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几百年间,吸引了大量行商来此交易,周边的物种极为丰富。

请老马帮忙,曾燕呢换了一块金子。哦,那兜消失的赎金在邹孝信藏身的窝点被找到,老曾终于不用卖身还债了。

手里有钱,曾燕呢拿着老傅给的采购员介绍信,顺应时节先去了陇驾庄生产队,搞了数千斤的盖柿,这种口感像蜂蜜一样的柿子,曾经是贡柿的一员。

果肉橙红,纤维含量少,清澈透明,口感极佳。个头还大,最大的有一斤重,盖在一起像小山。

老傅不问缘由,大手一挥给了她一整本介绍信,单位名头可以随便写,谨慎起见,曾燕呢把外表做了修饰,让队里把东西拉到指定地方,再收进空间。

她付钱痛快,又是京城来人,现在财务制度不完备,队里不需要发票核账,对大主顾更要客气,才不会好信儿地打听来龙去脉。

不但买了柿子,还弄了好多柿子苗。网友们消费的同时,帮她搜集京郊的物产地图,曾燕呢顺着地图去找,找到了好多被遗忘的好味道。

秋天不光吃柿子,北郊的还产冰糖味的八棱脆海棠果,乒乓球大小的果子又脆又甜。网友表示,吃了八棱脆海棠果,再也不想吃苹果了。

吃完海棠还有菱枣,玫瑰香葡萄,金把黄鸭梨……

京郊山地多,昼夜温差大,水果糖分足,口味没的说,价格也是白菜价,像秋梨只有几分钱一斤。

曾燕呢问不老屯大队的队长,“您这的黄土坎梨脆甜多汁,核小肉厚,卖得有些便宜哈?”

姓王的大队长把曾燕呢当成大救星,“同志,幸亏你来了,鸭梨采收期太短,今年又是个丰年,要不是你来收购,我们就得像往年一样,把梨发酵了喂猪。”

曾燕呢:“……”

事实证明,这个时代的猪过得确实好哇。

挣钱不能忘记孝敬长辈,曾燕呢时不时地会提上些东西去看望老李一家,金师傅,老马,还有她认识的一些老手艺人。

赶上休息日,提着采购水果时顺道买的油鸡去大院看望老傅。油鸡作为贡品,曾经是洋务大臣李鸿章最爱,老佛爷也爱。

进了大院,来到傅家,发现傅家出差的老佛爷回来了。

孟丹瘦高,足有一米七,下乡半年,风吹日晒,皮肤发黑,跟最近被她养的白胖,愈来愈向…呃…东欧大白猪靠拢的老傅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有种动画片人物的喜感。

“孟大娘好。”曾燕呢忙着问好。

孟丹这人初一看,跟老傅一样不苟言笑,老傅闷骚,混熟了发现是个逗比,孟丹是真严肃。

目光犀利地打量曾燕呢,长相秀美,身高不矮,态度不卑不亢,孟丹对小姑娘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她最满意的是小姑娘跟她一样黑。

秋老虎晒死个人,曾燕呢成天在外面疯跑,已经黑了好几个色号了。谁成想还因此得了孟丹的青眼,呵呵,“同种族”优势。

老傅看到油鸡双眼放光,“伯伯最爱吃鸡。”

曾燕呢心说,你跟日本鬼子在山里拿枪突突了那么多年,爱吃鸡正常。

“你还有什么不爱吃的。”一提到吃,孟丹就来气,她在下乡风餐露宿,吃不好睡不着,这家伙倒好,在家里长膘,“照你这架势,不用年底就能拉出去宰了。”

老傅捏着胳膊上的肉抱屈,“我骨架大,一点不胖,还能再长二十斤。”

“再长二十斤你就能当球滚了。”

曾燕呢看明白了,这俩才是一对欢喜冤家。

瞅着挺开明的,为什么当初在傅维钧婚事上那么固执呢?

人是复杂的,不只这两位,老曾足智多谋,但女人身上难掩大男子主义,过于轻视,才吃了大亏,还有她那位祖父,为国为民冷静清醒,对待前妻和大儿子未必做得到位。

所以没有完美的人,人需要不断成长,这点傅维钧的父母做到了。没必要纠结往事不放,日子还要继续往前走。

油鸡可蒸、可炒、可炖,曾燕呢想起瓦罐鱼,做了大盘鸡。

最近粉丝们纷纷在晒网红菜肴小猪盖被。曾燕呢也顺应一把潮流,主食除了下到汤里的面条,也给小鸡盖了一层被。

用红烧的做法将鸡肉炖熟,快出锅时,还放了土豆。

饧好的面饼也一并盖在菜上,这种饼在东北有个别样的称呼,烀饼。

油鸡油脂厚,味道格外鲜美,酱色的鸡块味厚汤浓。土豆炖到时候,软烂入味,烀饼柔软不失筋道,吸饱了酱色的鸡汤,贴在锅边的那层饼带上嘎巴,焦中带香。

今天不吃米饭,烀饼不够再煮点爽滑的宽面条,泡在鸡汤里,滋味绝了。

就算官职高,也没那条件天天吃肉,老傅还好,孟丹苦了大半年,冷不丁吃上鸡,差点吃醉了。

怎么能有这么好吃的鸡肉?大半辈子的饭算是白吃了。

她倒也干脆,妇女能顶半边天,小姑娘这么好的厨艺,在医院食堂刮土豆太浪费了,必须得换个地方。

“燕呢,你想不想去国宾馆?”她想给人调动工作,得先征求下正主的意见。

“能倒班吗?”

“能。”

“行。”曾燕呢不缺好奇心,想去国宴上见见世面。

孟丹是个行动派,隔周就把曾燕呢调到国宾馆后厨刮土豆。

刮土豆也不是谁都能干的,光成分审查就审了好几遍。

傅维钧得到消息,写信表达了祝贺,随信附赠他根据曾燕呢送的机械资料,研制的半自动刮土豆刀一把。

孟丹很感兴趣,作为厨房杀手,她连土豆皮都刮不好。

迫不及待地第一个适用,不知道她怎么操作的,土豆刀竟然旋转着飞了起来。

飞向老傅,幸亏他躲得及时,要不头皮都得削掉一层。

老傅捂着胸口心有余悸,“啥玩意?这是暗器吗?”

这东西要带去国宾馆用,保不齐曾燕呢得被当成特务抓起来。

“手工傅”大师隔周收到反馈信件,他的新发明获封一个别致的名称——血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