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下一统,国号为秦,年号也当重立。

新的年号,为大秦历。

但毕竟年历当循四季时节,也故此,新历、登基等诸多仪式,推到了明年施行。

-------------------------------------

虽然登基大典还未举办,但姜玄已携着文武百官迁入新都。

秦都新建,论气派还及不上旧朝京都。

一切百废待兴,想要达到足以抗击暝渊的地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望着洋溢笑容,奋筑城墙的士兵,你想到了迄今下落不明的澹台云心,也想到了那离开已有十八年的家。】

荣华富贵,是姜玄当初毅然离开时,向着破木房屋中的父母暗许下的承诺。

今时达成旧愿,也该见一见离别已久的家人。

【你亲自前往安固西府,将已然年迈的父母与妹妹接至秦都。】

【身份的揭露,从未想到早年孑然一身的秦帝,父母居然健在,文武百官大吃一惊。】

【你的老父亲也从未想过有一天居然能坐上太上皇的位置,老怀甚乐。】

【老父亲双瞳放光,整天就一句话挂在嘴上:老子当年就料到,我儿姜玄,大帝之姿!】

【长公主姜离也不复在安固西府时,整日忙于生计与搪塞父母媒妁婚约的苦闷,一张小脸上挂着明媚微笑,见什么都好奇。】

……

【大秦历1年3月1日,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你持国玺,昭告上天……】

【你能清晰的感知到,国运倾注国玺,大秦龙脉成!】

【更令你惊喜的是,国运加身,威临天下,你身上那囊括天下的半数武运再度增厚。】

【秦都之上,紫气漫天,红光拂面……你之一身,天下九成武运在手!】

【你摸到了那冥冥中的武帝境界……】

【……】

【据后世史书所载,大秦历1年3月1日,屹立万年的大秦王朝正式建立,秦帝登基……与此同时,秦帝晋升数千年来未有人达到的武帝境界。】

-------------------------------------

如何能不让巍巍大秦,一世而亡?

首先要做的,便是改革。

过去大禹的旧制,王侯林立、世家争权、贫苦人家很难有翻身之日。

权力分散,也正是因为帝王手中缺少最重要的兵权,最终导致发展成为昨日那番模样。

所以,姜玄第一步要做的,便是中央集权。

设立内阁、六部、督察院,禁止世家豢养私兵。

编纂宪法、刑法、民法。

开设学堂,学堂分三类:武堂、文堂、墨堂。

兴办科举,分别针对习武、习文、以及钻研工农业的墨堂学子。

……

不可否认,姜玄始终不是钻研这方面的学者,初创的政体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甚至一些划时代的想法,得不到臣子的认同。

但没关系,姜玄力倾天下,所有反对的声音,只能咽在肚子里,那些世家臣子面对姜玄强势的权力剥夺,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而在政体的不足之处,姜玄选择与诸多良才共讨。

三个臭皮匠智慧有限,但三十个臭皮匠,总能顶的上一个诸葛亮。

在军队方面,姜玄仍旧时常开展大练兵行动。

暝渊的威胁,如同附骨之疽,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姜玄。

扛不过暝渊的入侵,那么这些改革之策,也只是镜花水月,风吹便散……

-------------------------------------

【大秦历4年,不断推进着改革,终是初见成效。】

【大量有天赋的穷苦人士通过学堂进修,挖掘自身潜力,复又通过科举考试,让一身才华得以倾力绽放。】

【朝堂之上,良才共聚;朝堂之下,不少惠民惠农的工具设施,也通过墨堂以及墨工院,被不断设计出来,投入使用。】

国家步入了正轨,整个天下持续了数百年的乱象,也终在大禹灭亡后平定,进入了发展盛世。

【王朝昌盛,只是你仍旧忘不了前世,那一抹辉耀世间的大红龙袍。】

……

大秦历5年,秦帝纳常相为后,大秦帝宫也终是迎来了它的主人。

……

这年,三月一日,开国盛节与迎后入宫同时举办,大红灯笼在王朝的各个地方纷纷挂起。

帝后入主东宫、凤仪天下,普天同庆。

亿万百姓纷纷同乐。

大秦东南,边城羊清县,女子轻捋额间青丝,北望秦都,悠悠叹气……

-------------------------------------

大秦六年,秦帝姜玄继续加大兵部的开支。

国家昌盛,税收同比进步,但与此同时,兵部的开支已达国库每年收入的四成。

同年,赵明晋升武王境界。

武运昌隆,武道天骄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起。

……

大秦七年,秦帝姜玄于王朝西北进行大练兵行动。

这场大练兵行动投入兵力逾百万,分为两方阵营,北部战区与南部战区。

无双军团成为北部战区尖刀,重甲军团成为南部战区厚盾。

大练兵行动持续了整整半年,最后由无双军团“击碎”了重甲军团的“厚盾”而宣告结束。

整场大练兵行动,其激烈程度比之大禹末年时的战争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有三名将军借势突破至武王境界。

但秦帝姜玄望着战局,从开始至结束一直沉着脸,似是不甚满意……

……

大秦八年,秦帝再次加大对兵部的投入。

兵部的开支已达每年国库收入的半数!

众多文武百官纷纷不理解,多次进谏。

然,秦帝并没有更改军费开支计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