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站住,干什么的?”

一个年轻人从门洞中走了出来,他穿着藏青色的衣服,头上戴着个帽子。

李长庚皱了皱眉,这人和那次去的胡公祠的管理人员服装一样,莫不是个…?

心存疑惑,但还是笑着作揖道:“福生无量天尊,见过居士,贫道想进这重阳宫,还请居士通报一声。”

年轻管理员看了看李长庚,长的还挺帅的嘛,“原来是个道士。”

“道长是哪个道观的?”

李长庚看着眼前的管理员,“贫道齐云山纯阳观修行,不知道居士有什么疑问吗?”

“原来是外地来的道长呀!咱们重阳宫有规定,游客进去要十元门票钱!”说完指着一个木箱。

李长庚哑然,“贫道是个道士,也要门票吗?”

管理员眼睛看着李长庚,白了一眼,“你以为呢?不是终南山道观的都要买门票,不给钱是不让进的,这是规定。”

李长庚很是无奈,十元钱虽然不多,但也让之前的好心情也消失了大半。

没想到堂堂的全真道门祖庭也沦落到收门票的地步了,哪还有一点道家该有的清静无为。

摇了摇头,从袖子里摸索一下,掏出十元钱,正准备放进木箱时,背后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福生无量天尊,杨管理,就给那位道长免了吧,下次贫道给你补上,你看行吧?”

李长庚回头,见是一个四十余岁,满脸胡须,身穿一件白色练功服的道士。

“哎呀,原来是陈主持呀!看您说的,不就十元门票嘛,免了免了。”说罢就要收起了木箱。

“多谢杨管理了。”

陈主持朝着管理道声谢,接着看了一下李长庚,这道士气质绝佳,绝不是普通人。

笑着道:“道友第一次来吧?走里面请,咱们边走边说。”

李长庚微笑着回了一礼,“多谢道友。”

“贫道俗家姓陈,道号理德,暂添为重阳宫主持,不知道友在何处修行呀?”理德道长笑着问道。

“见过住持,贫道来至齐云山纯阳观,姓李,名长庚。”

主持意为久住护持,是佛教寺庙或者道教宫观中领导者的职务。

理德道长捋着有点粗犷的胡须,笑呵呵的道:“道友无道号吗?哎,有没有也无所谓,不知道道友怎么有空来到这里了?”

李长庚微微一笑,“贫道是来此朝圣的。”

说着又摇了摇头,“不想全真道门祖庭也收起门票了。”

理德道长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笑着说道:“这重阳宫其实早已被毁,只剩下一两处建筑,还有一些碑文石刻,道友现在看到的,还是头一二十年重修的。”

“国家将这里设为景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要收取一些门票费用用于管理维护了。”

李长庚听了点点头,还好贫道的道观是传下来的,属于私产。

理德道长边走边道:“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等道人又无产业,全靠社会供养和布施是没能力重修道观的。”

“道友是第一次来,贫道给你讲解一下吧,前面那座是灵官殿…”

两人就这样走了一段路,一起逛了灵官殿,老君殿,一些记碑处。

走了一会,理德道长因为是重阳宫主持,有事要先走,走之前跟李庚打了声招呼。

“道友,贫道俗世缠身,就先不陪你了,一会有空到后院去,贫道和道友交流交流修道感悟。”

李长庚点点头,“道友且忙,贫道自己看看就好了。”

“那就先告辞了。”

目送理德道长走远后,李长庚便随着游人四处游览起来。

前面出现了一座大殿,金碧辉煌,红色的梁柱门窗,金色的琉璃瓦片,雕梁画栋的画着彩绘图案。

大殿前石阶由汉白玉雕刻,大殿顶上竖着写着四个大字“大道光明”,下面横着写着“重阳宝殿”,具是鎏金大字。

李长庚迈步跨上石阶,沿着石阶右侧朝着大殿走去。

入眼处,门两侧一副长联,不由轻声读了起来。

“正阳祖纯阳师,燕国海蟾是叔主,与和公玉蟾、李公灵阳,筑庵悟道,功成道备 去东海之滨,丘刘谭中寻得马,结金莲法眷 广开阐化,甘水仙源流长远。”

“去妄幻全本真,不染不若葆自然,当诚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心明性见 更建功立德,济贫拔苦行方便,记与物无私 先人后已,祖庭教法永传铭。”

“这上联阐明全真源头历史,下联阐明全真教义,好对联!”

李长庚绕过香炉,抬脚迈进大殿中。

放下随身的物品,理了理道袍和发髻,向前走了几步弯腰一躬,然后又点燃三柱清香,边念咒边行礼,一套流程标准的走了下来。

旁边这时有两个很年轻道童,见进来的人是道门中人,待其焚香施礼完毕后,这才走了过来。

“福生无量天尊!见过道长。”

李长庚也笑着回了一礼,“福生无量天尊!”

待大家见过礼后,两道童邀请李长庚入座。

他们是这重阳大殿负责清洁打扫的道童,也可以说是火工道人。

道士入门先做三年道童,负责打扫卫生或者其他劳动,还要学会熟读道经,就跟大学生找工作要过实习期一样。

但是做道士可比那难多了,正所谓:“道不传六耳,法不传非人。”要想真的学道有成,那三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看你是否勤快聪明,还要看你是否有恒心和毅力。

其实不论是修道还是修佛,这些正经的修行之人都是很讲礼节的,即使私下里人品不堪,在人前也要保持该有的礼节风度。

“道长你是从别处来的吧?”

李长庚笑着点点头,“贫道来自齐云山,你二人现在拜师了吗?”

两人点点头,自豪的说道:“我们拜了理德道长为师的。”

李长庚见二人语气自豪,想来那位理德主持绝非一般人,不禁问道:“想来理德道长一定是位有德高道吧?”

其中一个笑道:“道长说的是,师父是慈善之人,医术精通,经常行医治病。”

另一个道:“是的,他从来不收任何钱财,还经常筹集善款救危救难。”

“师父去过很多地方,积累了好多善功,去年地震了,师父带着我们去帮忙救治伤员。”

“很多善信给师父捐款,师父都捐了出去。”

“师父每次筹集的善款都会让我们一一列出明细,然后公之于众。”

“另外,听说了有学生上不起学了,有人病重没钱医治了,师父都会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从来不要别人回报什么。”

李长庚认真听着两个道童话,说着理德道长这么多年所做的事情,不时的点头赞叹,也自愧不如。

“理德道长能以医术行善积德,体恤百姓,慈爱万物,将道教“齐同慈爱,济世利人”的理义贯彻执行,贫道不如也。”

他的慈善物资来至善信,以道之力弘德,以弘道之行布道,来源于道,用之于道,可谓来去有道。

一个道童接着道:“师父经常说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福生无量天尊,理德道长是我辈楷模,为有德高道也。”李长庚赞叹道。

听着两人说完,笑着对两人道:“来之前理德道长还约贫道一起交流呢!”

“呀!原来道长是师父的贵客,失礼了。”两人一听赶忙起身行礼。

李长庚笑着摆摆手,“不需如此,贫道也是今日才认识理德道长的,不知道你们谁能给我带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