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牢门一关,常国忠心中是愤愤不平。从前李华诚冤枉自己最多不过是违反军纪,现在可好自己成汉奸了。一旦坐实了汉奸的罪名,不要说自己就是父亲也要受到牵连,而这一切都是拜正在对面的哈萨尔所赐。

常国忠眼睛瞪着哈萨尔,目露凶光,那眼神仿佛要把对方生吞活剥一般:

“哈萨尔,我与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你为什么要这么害我!”

哈萨尔非常平淡的说道:

“要说原因,其实也没什么。单单因为你是汉人,我是蒙古人便足矣。”

哈萨尔的话说的如此从容,倒让常国忠感到有些错愕。

哈萨尔接着说道:

“这天下本来是我们蒙古人的,是你们趁人之危从我们手里抢走的,我们不过是拿回自己的东西罢了。”

常国忠还没听过这么无稽的话,气道:

“哈萨尔,你说的简直是无稽之谈。这天下怎么是你们蒙古人的,分明是我们汉人的,是你们从我们前朝大宋手里抢去的,我们拿回来才是真正的天经地义。”

“好吧,即便中原是你们汉人的,那草原总该是我们蒙古人的吧。现在可是你们在侵略我们,要抢走我们牧场,杀光我们的人民,掳走我们的女人,你们这么做难道我们不该反抗吗?”

“那我反问你,我们好好的在家待着不好吗,为什么要到草原来打仗,还不是因为你们屡次骚扰我们的边境,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我们才是该反抗的一方。”

两人争辩的面红耳赤,双方都觉得自己这边占理。最后哈萨尔一挥手不耐烦道:

“算了,现在我们争辩这些有什么用。你还不是和我一样被关了起来。”

哈萨尔不提还则罢了,一提常国忠心中更是气愤:

“我还不是被你害的!你我之间要是真有仇恨,就该在战场上一决雌雄,你这么陷害我算什么英雄好汉!亏你还自诩什么成吉思汗的后裔,我呸!你说你这么陷害我,对你有什么好处!”

哈萨尔耸耸肩膀说道:

“对我是没什么好处,我最多不过是多一个垫背的而已。”

“你要找垫背的去找别人啊,为什么单单找我。你知不知道你已经陷我于万劫不复之境地。”常国忠说完颓然坐在地上,脸上的表情甚是哀伤。

哈萨尔心中一动,竟然动了些恻隐之心,他是第一次见一个大男人如此悲伤,心中暗想难道自己做的真有些过分了?

“我说其实不用我讲你也应该看得很清楚,就算没有我陷害你,恐怕那个将军也饶不了你。你难道看不出来,他处处针对你?”

常国忠低着头没有回应。

“常国忠你到底哪里得罪他了,他为什么要这么针对你?”

常国忠不愿意理会哈萨尔,有些怨气道:

“你少在这猫哭耗子假慈悲,你为虎作伥,也好不到哪里去。”

哈萨尔一听常国忠如此不讲情理,刚才起的恻隐之心顿时消失的一干二净,出言讥讽道:

“你们汉人不是常说什么‘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吗,你看你怕死怕到这种程度,算什么男人。”

常国忠立马站起来反驳道:

“我才不是怕死,若是捐躯沙场、马革裹尸,我常某人绝不皱一下眉头。我只是不想死的不明不白,临死还背个汉奸的罪名,到了地下我如何面对我家先祖。”

常国忠说到这突然眼前一亮,他好像想到了什么,他看着哈萨尔,双眼直放光。哈萨尔见他眼神有异,被看的心里直发毛。

“常国忠,你要干什么?”

“我现在要是把你杀了,就能证明我的清白了。”

哈萨尔听了这话不禁汗毛直竖,同时连连向后退。常国忠一下子扑了上去,掐住了哈萨尔的脖子。哈萨尔一边用双手掰开对方的双手,一边大叫道:

“快来人啊!有人要杀人了!”

士兵听见哈萨尔的喊叫赶紧跑了过来,纷纷叫道:

“常国忠,你快松手!”

有人打开囚车的门,几个士兵钻进去拉扯常国忠。常国忠这时用上了九牛二虎之力,三五个人根本拦不住。士兵们有的在后面拉,有的用木棍把两个人隔开,十多个人通力协作总算是把两个人分开了。常国忠还不依不饶道:

“你们放开我!我要杀了他!”

正好这时李华诚赶来了,厉声呵斥道:

“常国忠,你要干什么!”

常国忠粗声粗气道:

“我要杀了他,证明我是清白的。”

“我看你是在杀人灭口!你以为你杀了他就没人指认你是奸细了?把他给我用铁链锁住!”

有人拿来铁链把常国忠手脚全都锁住。

哈萨尔死里逃生,现在还有点惊魂未定。

李华诚走到哈萨尔面前非常恭敬地深施一礼道:

“哈萨尔殿下,陛下想见您,这里有几件衣服请您先换上然后随我去见当今圣上。”

哈萨尔和常国忠都感到大惑不解,哈萨尔是李华诚的阶下囚,怎么李华诚的态度变得这么恭敬,还说朱棣要见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华诚军中失火爆炸自然惊动了坐镇中军的朱棣,好在李华诚及时上报已经抓到了放火的人,是瓦剌部大汗的儿子。朱棣一开始没怎么上心,忽然脑中灵光一闪,他想到了一条妙计。朱棣现在面对的敌人,除了鞑靼部之外还有瓦剌部,这两部联合起来让朱棣感到很头疼。对方既然是联军作战,朱棣便想能不能用什么办法把他们分而化之,最好能挑起这两部的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自己再坐收渔人之利。如今李华诚俘虏了对方瓦剌部大汗的儿子,朱棣想到也许在他身上能做点文章。

于是朱棣命李华诚把哈萨尔请来,而且要求用藩王之礼接待。李华诚不太明白皇帝的用意,不过既然皇上这么说了,自己照做就是了。

李华诚把哈萨尔请出来,有人帮他换上新衣服,又简单的洗漱一番。整个过程哈萨尔的脑袋都是空的,像提线木偶一般被人伺候。哈萨尔虽然不明白对方的用意,不过自己连死都不怕,又何惧他们耍什么花招呢。到最后,哈萨尔已经完全泰然处之了。

常国忠看着也是糊涂,问道:

“将军,这到底怎么回事?他可是咱们的俘虏啊。”

李华诚向他瞪了一眼:

“休要多言,这是皇上的旨意。”

洗漱完毕之后,李华诚头前带路,把哈萨尔领进了朱棣的帅帐。

朱棣的帅帐宽敞无比,仿佛不是顶帐篷,倒像是一座宫殿一般。帅帐内的地上插着许多火把,立着许多火盆,把帅帐内照的亮如白昼一般。再看帅帐里面的人,分成左右两边,左边的都穿着朝服,是文官,右边的都穿着盔甲,是武将。最后再看正中间坐在龙书案后面的人,穿着一身大红色的盔甲,虽然能看得出来已经上了年纪,但眉宇之间一股王者之气喷薄而出,这人非是旁人正是大明皇帝朱棣。哈萨尔没进帐之前还想着怎么表现的不卑不亢,进来一看当即被眼前的场面镇住了,更被中间朱棣的气度所慑服,心中不禁有些惶恐。

李华诚赶紧给引荐道:

“这位便是哈萨尔王子。”

文臣和武将纷纷施礼道:

“见过王子殿下。”

哈萨尔还没回过神来,显得有些发愣,李华诚赶紧小声说道:

“还不快拜见陛下。”

哈萨尔这才反应过来,按照蒙古人的礼仪右手放在胸口上,深施一礼道:

“外臣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朱棣淡淡道:

“哈萨尔王子不必多礼,来,这边坐。”

朱棣指着右手边一处空位说道。

哈萨尔有些犹豫该不该过去,他本以为朱棣见他肯定要对自己严刑逼供,所以他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现在再看朱棣的神情非常和蔼友善,不像是要对自己用刑。哈萨尔心中疑惑这些汉人到底耍什么花招。

李华诚见哈萨尔还傻愣愣的站着,小声提醒道:

“还不快谢陛下洪恩。”

哈萨尔这才回过神来,谢道:

“多谢陛下。”跟着昂首挺胸,大踏步的走到空位处坐下。哈萨尔突然想明白了,管你什么阴谋诡计,我只泰然处之,总之不能丢了蒙古人的脸面。

朱棣见哈萨尔如此不卑不亢,心中顿时对这个年轻人有了些许好感。若是其他人见到今天这阵仗恐怕早就吓得不成样子,而哈萨尔表现的镇定自若,完全不像一个身陷敌营的俘虏。

哈萨尔坐定之后,旁边一个老臣举起酒杯说道:

“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杨荣敬王子一杯。”

哈萨尔看了看杨荣的酒杯,又看了看自己桌上的酒杯。杨荣当即看穿了他的心思,说道:

“殿下是不是怀疑酒里有毒啊,如果殿下怀疑,我们互换酒杯如何。”

哈萨尔慨然道:

“就是酒里真有毒,我也不怕。”

说着拿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喝完擦了擦嘴巴,有些意犹未尽道:

“酒是好酒,只可惜杯子太小了。”

武将中为首一人突然站起来,竖起大拇指赞道:

“好!真不愧是少年英雄!来!换大碗,我要和王子殿下痛饮三碗。”

说话的正是英国公张辅。

当即有人取来六只大碗,全都倒满了酒。

张辅和哈萨尔各自端起一碗酒,相互道了声“请”,跟着两人都是一饮而尽,文臣武将当即叫了一声“好!”。张辅、哈萨尔跟着又来一碗,文臣武将又叫了一声好。如此二人连饮三碗,众人叫了三声好。

有杨荣、张辅二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过来敬酒,武将用大碗,文臣用小盏,无论是大碗还是小盏,哈萨尔是来者不拒,一碗接着一碗,不多时就喝了二十多碗。别看喝了这么多,哈萨尔一点醉的意思都没有,脸也不红,身也不晃,就好像没事人一般。众人见状纷纷夸赞道:

“王子殿下正是好酒量,好酒量。”

差不多喝了一圈之后,朱棣问道:

“哈萨尔,我看你汉语不错,是跟谁学的。”

哈萨尔回答道:

“我的母亲是汉人,我从小就会说汉话。”

“既然你的母亲是汉人,那……”朱棣的话还没说完,哈萨尔就明白他要说什么了,立马打断他道:

“陛下,我知道您什么意思,虽然我身上确实有汉人的血脉,但我自认为是堂堂蒙古儿郎,陛下休要跟我提什么弃暗投明。我生是蒙古人,死是蒙古鬼,我绝不会背叛我的父亲的。你们想让我投降是枉费心机。”

朱棣非常慈祥的笑道:

“哈萨尔,你误会了,我从没有让你投降的意思,今天纯粹是酒宴而已,不提国事,不提国事。”

哈萨尔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他听兄长也先说过,汉人有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阴谋诡计,一不小心就上当了,因此哈萨尔始终心怀戒备。

“来,来,来,众位爱卿继续饮酒。”朱棣张罗道。

文武众官继续饮酒作乐,营帐内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哈萨尔一面心中暗自戒备,一面继续与人对饮。不时有人和自己闲聊两句,问的都是家里情况如何:父亲身体如何,母亲身体如何,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自己结没结婚呢,有没有相好的姑娘之类的……给哈萨尔的感觉就好像是家里亲戚在闲聊天,确实没有一个人说劝自己投靠大明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