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杨意外吃掉洛阳城可实际上并未完全控制整个司隶地区,除了已经掌握的河东郡和掌握了一半的河内郡之外,之前洛阳城周边的土改也大多只是河南尹这个郡的范围内进行的。

至于洛阳西面地区的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等地区均不在张杨的管控范围内。

甚至洛阳下面的弘农郡张杨都没有去收复,这几个地区现在都是三不管地带。

除了左冯翊因为函谷关的存在董卓一直霸占着,其他几个地区相邻的州都没有吃掉的打算。

益州和荆州的政策历来保守,现在皇帝又还活着,为了一郡之地葬送自己多年来的好名声,这两个地方的管理者都觉的不值得,完全没必要。

张杨也有意制造一个战略缓冲区,主要是他猛然间吃掉河内郡和河南尹对于他现在的体量来说已经需要消化一段时间,他也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力气继续迈步前进。

如果追求不高像是成吉思汗那样只追求占领这个名义的话,那无所。

不断发兵不断前进不断吃掉就行,可像成吉思汗那样吃完了发现消化不了只是嚼碎了咽下去,最后再反刍一般的吐出来绝对不是张杨想要的结果。

他要完完整整的消化掉将其成为自己身体的养分和能量,还是那种完美消化而这就需要时间。

为了时间,他利用空间去进行的置换。

河内郡东边三州交接的地区,以袁绍为首的几路诸侯手都神了过来,吃掉了古城朝歌以东地区。

不过到此他们也就到了自身能力的极限。

他们这几州的内部也有要处理的问题,手伸过来也只不过是探探底线。

发现张杨没有还击的意思,甚至还空出了五社津以东大片的河内郡的地盘其中还有郡治所所在的县城后,也就没有再继续前进。

再继续吃下去三州的诸侯就要碰面,他们碰面打还不打就会成为一个新的难题。

所以还不如默契的留下一个战略缓冲地带,等待着机会的来临。

这里张杨认定的控制是指得派兵占领当地有他的驻军,比如建设兵团之类能够完善地方安防。

现在这些地区其实还留有名义上隶属于长安城内朝廷的官吏,当地也有政府机构也有一定数量的驻军。

不过说是驻军也其实和团练类的乡间自发组织差不多,说起来这些地方还真希望张杨能主动过去管理一下。

除了长安城内的正统皇帝外,皇室直系血统还有这位公主刘协殿下。

这个正统是比什么刘表、刘焉之类的都要正统的存在,这些地区还是想要归附过来的。

只是张杨与世无争的控制了拱卫洛阳的基础关隘后便闭门不出,任关外世界自生自灭。

在这样一个各地诸侯看着相对平衡没有大的战事发生的基础上,191年年刚进入4月份就从洛阳城中传出了一个大消息。

太学终于重新对外开放,除了以前教授的内容外新增了‘鼓舞’和‘诗韵’两门课程。

学这两门专业的学员毕业之后包分配,将直接被张杨聘请进入军队服役上来就是中层军官。

与其他课业区别最大的就是学这两门专业课不需要多么显赫的家世,也不需要家族有多大的能力,只要想学并且能够学会学成就可以。

这对于那些寒门学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劲爆的消息,关键是毕业证上写的依旧是太学毕业生。

说白了名牌大学创建了一个没有设立分数线,还社招模式的这么两个新的专业,还是面向全社会的那种社招,唯一的限制条件就是人数和能否学会。

学不会的可以调剂到另外两个分学院,再学不会的和不接受调剂的最终也会得到一份补偿。

军事技能的出现补足了张杨一直以来准备动手改革的教育体系,现在教育体系变成了一个高等学府带着两个分学院的模式,毕业证上的毕业机构也全部都是太学。

这下不光太学这边有了提升,另外两个学院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灵犀学院和道教学院以前最多算是民间组织,现在和太学捆绑到一起可不得了,这可是连董卓都不敢妄谈废掉的士人集团心中的圣地。

卢植和蔡邕同意张杨这个相当疯狂的,还是降低标准的社招计划的原因则是,太学出来的人能够直接到军队任职。

张杨一句话就将这个太学生将要任职的岗位描述清楚,并让两位大儒无条件的支持。

士人能够管理军队一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由不得他们拒绝。

张杨给出的略显变化的名词解释是,政委的主要职责是组织领导部队的政治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

各项政策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上级的决议、命令、指示等,起到负责军队忠君爱国的思想建设,稳定军队纪律,是主管政治教育的岗位。

其实有点类似于汉朝廷原有的校尉一职,只不过没有变化前的校尉也只是以管理军队主体纪律为主,后面那些涉及每个士兵的思想建设,政治教育什么的内容肯定不涉及。

其实单独存在这么个岗位有些不合适,毕竟这个岗位是伴随着相应政治思想而存在的,如果单独设立有弊无利。

可要是在这个岗位任职的人员身上加上一个必须会鼓舞技能这个条件的话,就完美的完成了这个岗位和现阶段这个封建体系的适配。

思想教育现在实行不起来,那就先进行士气方面的工作,总之肯定有事干不会是个虚职。

在这件事情上张杨又一次将所有事情摆到了完美的平衡点上,军队需要这样基层或者中层能够鼓舞士气和提高战斗力的人才,太学需要参与到军队的建设中,各取所需。

不过也是从这件事情上,四位大儒终于对张杨最早的那个论文中提到的,人民管理人民的概念有了一些深刻的认知,看清楚了许多以前看不明白就算张杨来来回回解释他们也想不明白的点,受益匪浅。

尤其对于张杨敢于让学子们进入军队这件事情,四位大儒都给了相当高的评价和肯定。

只可惜张杨起了个头剩下的还是只能拜托给时间,因为想要学会这两个新专业难度也很大。

就像张媚娘那边的学员需要有一定悟性一样,这边的学员激活起来也不顺利。

测试结果是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目不识丁之人还真的没有办法激活。

这是长达数个月测试后得出来的结论,基本上算是不可更改的最终结果。

也就是说太学开设的两门新专业,算是给了那些寒门出身还有一定文化的学子们一个向上继续攀爬的阶梯。

这么一统计的话就会发现,三大学院中灵犀学院是基础教育,道教学院算是专业院校,太学则是高等学府,还真是上中下三个层级都涵盖了进去,给了百姓们多种选择的渠道。

消息一出,无数的寒门子弟便开始向洛阳涌现过来。

王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数量再多也只不过是社会上占比非常少的一个群体,离不开他们不假,可单要靠他们不足以完善人类社会的整体架构。

这不是张杨一个水平有限之人给的评价,而是中华几千年历朝历代更迭后得到了一个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