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旦一过,沉寂多日的朱由校便再次整起了花活。

正月初十,一份名为《大明月刊》的新奇玩意出现在了北京城的市面上,这些像小册子一样的东西内容丰富,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家长里短全都涵盖,更有白话评论、话本连载,甚至还有酒楼、钱庄的广告。

这么丰富的内容,按理说应该卖的很贵才对,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本百十页的《大明月刊》竟然只卖十文钱!

这下直接引发京城百姓的争相抢购,不管看得懂还是看不懂,买回去给家里的孩子当启蒙读物也值了。

这玩意自然是朱由校捣鼓出来的,去年腊月初,他以詹事府少詹事施凤来为主编,成立了皇家报社,刊刻新型报刊,经过一个月的准备,这第一期《大明月刊》终于成功发行了。

施凤来这个人很有才华,可惜就是“骨头”软了一些,他见顾秉谦如今简在帝心,便主动投靠,竟恬不知耻让自己的儿子认顾秉谦做干爷爷!

朱由校得知以后差点没笑岔气,原本的历史是顾秉谦让自己的儿子认魏忠贤做干爷爷,现在当儿子的变成了当爷爷,简直不要太好笑。

受限于印刷术以及交通通信等因素,朱由校没有选择日报这种报刊形式,而是暂时选择了月刊这一报刊形式,待技术成熟之后,再考虑发行地区性的日报。

其实发行《大明月刊》也不仅仅是为了抢占舆论阵地,同时也是朱由校“生钱计划”的一部分,传媒挣钱的速度在21世纪那可是有目共睹的!

新军如今又增加了两镇,指望国库里的钱根本就是望梅止渴,内帑又“瘦身”严重,朱由校必须得想办法捞钱。

朱由校曾一度打起了宫中古董的主意,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些皇家秘藏都是稀世珍宝,一旦流失指不定就毁了,他可不想做那个罪人。

古董文物不能卖,能卖的差不多已经卖完了,指望皇庄的农业收入又来钱太慢,思来想去,就只有走商业的路子了,而成立报社只是第一步。

正月十五上元节,停办多年的鳌山灯会再次举办,虽然规模略小,但京城的百姓们依然饶有兴致地赶到午门观灯。

朱由校站在午门上看着人声鼎沸的灯会,感觉心在滴血,这场灯会从腊月初开始筹划,足足花费了三万两白银,这还是他亲自下场的缘故,若是完全交给下面人去做,没个十万两恐怕根本成不了这事。

去年一年,大明朝内忧外患,百姓们无不忧心忡忡,担心大明药丸,朱由校这才想着在上元节恢复鳌山灯会,想借此给天下百姓传递一个信息: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大家只管接着奏乐接着舞!

三天后,鳌山灯会的盛况出现在《大明月刊》的号外上,图文结合,大肆宣扬太平景象,为朱由校歌功颂德。

这份号外不仅在北京城售卖,还被运往南京、杭州、武昌、成都等地,意在安抚全天下百姓之心,同时为朱由校的改革造势。

虽然号外全文都在讲鳌山灯会盛况,但心细之人也从中中发现了一个重大新闻——朱由校对内官系统进行了改革!

果不其然,两天后,朱由校公布了内官系统的一些改革: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合并成立皇家制衣公司;宝钞局和三经厂合并成立皇家印书馆;宝和等店改为皇家商贸公司。

为了方便管理这些产业,朱由校同时成立了宫内府,以魏朝为总管统一管理。

《大明月刊》的发行并未引起多少大臣的反对,毕竟邸报这种东西自汉朝就已经有了,到了宋朝以后更是出现了民间办报,明末各地书商亦有办报者,因此对于朱由校办报之事,许多大佬听之任之。

而成立三家公司的事却引起了不少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的理由千年不变——“与民争利”!

朱由校不愿跟这些人打嘴仗,只好说这三家公司均是为宫内服务的,不会争夺民间市场,这才勉强糊弄过去。

事实上,三家公司只是朱由校内官系统改革的冰山一角,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彻底改革内官系统。

明代皇家内官系统又称二十四衙门,顾名思义就是为皇室服务的内官系统有二十四个部门,此外还有一些独立的小部门以及女官系统,总体有三十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按照常云的粗略统计,已经超过了八万人!

面对这样的统计结果,朱由校简直目瞪口呆,一个内官系统竟然有八万多人,这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朱由校头脑一热就打算将这些人统统开除回家,但冷静下来之后知道这样是不行的,说不定就会引发乱子,万一像嘉靖道长那样被宫女勒了脖子就不妙了,思来想去,他只好决定一步一步来,而改组三家公司就是他的第一步。

紧接着,朱由校又下发一道圣旨,自天启二年二月初一开始,宫中暂停招收阉人和宫女。

于此同时,朱由校还让常云负责裁汰年纪大的阉人和宫女,对于这些被裁汰之人的去处,他也给了说明,凡自愿回乡的,每人发给银五十两做安家费;无家可回者,赐皇庄土地五十亩用以养老,免收子粒银,直至去世;愿意嫁人的宫女,许给嫁妆。

消息一出,立即冲上了头条,宫里宫外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宫外官员和百姓自然是热烈欢迎,歌颂天子英明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

宫内就不一样了,面对随时可能失业的危机,顿时是哀嚎一片,有本事的赶紧找门路保饭碗,没本事的无心做事,本来井井有条的宫内秩序变得混乱起来。

朱由校得知之后也不手软,提前让一帮人失业回家,随后单独召见各衙门掌印主事,许诺不会裁汰他们,这才让宫中秩序恢复如常。

办报社、开公司,这是朱由校为了开源,让这些公司挂着皇家头衔,再招一些懂经营的商人进来参与管理,生意应该不会太差,待做大做强之后,他也就再不用跟户部抢那点可怜的税收了。

而改革内官系统则是节流,八万多人啊,一年不算薪水,光吃喝拉撒就得百万白花花的银子扔进去,有这钱养几万精锐部队不香吗?

皇室有钱有产业,自然能养得起忠于皇室的军队,以后干什么事都会方便不少,后世狗大户和搅屎棍的皇室不都是这套路吗,穿越而来的朱由校自然有样学样。

不仅如此,朱由校也没忘了海外贸易这一块,二月初二,他在西花房秘密召见了一名商人。

这名商人名叫张鹤,他不仅是个商人,还是一位天主教徒,与泰西人交往甚密。

朱由校非常满意这样一个人选,他开门见山地说明了自己的意图:“朕准备成立一家远洋贸易公司,不知张先生有没有兴趣入股?”

“但凭皇上吩咐!”张鹤自从见到朱由校,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状态,哪还有心思去思考朱由校的话。

朱由校有些不爽:“张先生,朕是想让你做大明的皇商,替朕去挣钱,不是一时兴起搞什么真人秀!你今天可要把朕的话听清楚了,若是愿意帮朕做事,好处自然少不了你的,你若是不愿意,现在朕就可以放你回去,但希望你出去之后能守口如瓶,这件事朕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张鹤这下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