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秦王之天下名将 > 第46章 权分三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弘愍帝大业十四年四月初一,上午,长安城郊,姜氏留庄。

“小子们,”齐固生笑着道,“这些天带你们读《太史公书》《启书》《后启书》诸篇精华,进益日增,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传道授业也是不行的,今日便不讲书了,来答答你们心中的疑惑吧!”

“自嬴天下一统至今,已有三朝,史事繁多,怎么样?心中可有疑惑处?”

“三朝?不是四朝么?”姜亦安好奇问道,“嬴、启、后启……还有我们弘。”

“弟弟,先生前几次课还讲过的,”姜成华提醒他,“前启、后启算一朝的。”

“是的,”齐固生点头道,“可记得我说过,后启是谁创立的?他的庙号又是什么?”

“是姬文秀,他的庙号是世祖。”姜阳答道。

“是的。”齐固生说道“太、高、世、中,庙号之四尊也。”

太祖、高祖、世祖、中祖,是最尊贵的四个庙号啊!

“何谓太祖?始受封者。何谓高祖?始受命者。何谓世祖,中兴之君。何谓中祖?无世称中。”

什么叫做太祖呢?家族里最先接受封地的。什么叫做高祖呢?家族里最先接受天命的。什么叫做世祖呢?衰落之后光复功业的中兴之君。什么叫做中祖呢?如果世祖之后,还有中兴之人,称他为中祖。”

“姬文秀的庙号是世祖,后世人都称他为‘光武帝’,这就表示他是重新光复祖先基业的人,启朝再兴,但称世祖而不称世宗,这是因为其以小宗创业,后人亦称前后启以示区分,但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前启、后启,都是启,本朝亦都以前朝称之!”

“学生谨记先生教诲!”三人答道。

齐固生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么前启衰落,而后启兴起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那当然是因为蛮族了!”姜亦安说道,“蛮族入侵,前启敌不过,就被灭了;后启有狄青阳,北击三千里,把他们赶回去了,就兴起了。”

“不亦谬乎?”

这难道不是很荒谬的么?

“前启之时,难道就没有狄青阳么?”齐固生问道,“两朝相继,后启有的,前启都有,为何一者成功,一者失败呢?”

“因为前启之时,权臣当道,君主暗弱,导致朝政不稳,支持君主的和支持权臣的,支持与蛮族和解的和坚决要与蛮族交战的,彼此利益不一致,相互攻讦,外敌已至,内部却还在争斗,这是取乱之道,怎么可能赢得了呢?”姜成华答道。

齐固生点了点头,“这算是说到些点子上了。”

“权臣当道,欺凌幼主,误国误民,这就是后启时人从中得到的教训啊!”齐固生感慨道,“因此,后启时重建了两宫制,后宫干政,重用外戚,结果又导致了外戚专权,君主又不得不重用宦官以抗衡,外戚与宦官两派相互倾轧,党锢之争绵延近百年,最终拖垮了后启,这其间的教训又为我朝所知,因此太祖皇帝立国后,又明言后宫不得干政,并以宗室藩王出镇于外,这都是总结前朝成败而得来的至理名言。”

“那不许后宫干政了,万一又遇到了权臣专政怎么办呢?”姜阳问道,“这不是又回到了老路么?”

齐固生笑问道:“那我朝至今,可有出现权臣专权呢?”

“没有了,”姜成华摇头说道:“听父亲说,便是祖父当年,任职中书,又有先皇辅政遗命,算得上权倾朝野了,可是陛下一道诏书仍然可以让其致仕回家。”

“原因在哪里呢?”齐固生问道。

孩子们都答不出来。

“自启武帝以后,宰相权力日衰,而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文武不分,内外大权集于一人之身,君主贤明,尚能压制,可若君主暗弱,怎能不出现权臣欺主呢?我朝则不同,权分三省:中书拟诏、门下封驳、尚书行事,如此相权一分为三,又令文武殊途,文臣武将,各掌其事,如何会有权臣呢?”

“原来如此,学生受教了。”姜成华恍然大悟。

“这样也不一定就好吧,”姜阳反驳道,“分权制衡,固然可以防止权臣侵国,但若国有大事,如此一审三校,你这边诏令还没下尚书省呢,那边蛮族已经打到长安城了,这时又当如何?”

“兵贵神速啊!”他一阵吐嘈。

“此确实是三省制的缺陷之处,”齐固生说道,“实际行事之时对此亦有补正,比如军国大事、军机诏书不走三省,不经中枢,而是由君主在内朝立一内阁,直接由内阁词臣拟诏给相应主官,谓之‘中旨’。”

“那这样的话,设立三省制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这就像老师您当初说的启武帝之时,宰相官署最终被以大司马大将军为首的尚书台所取代一样,三省之相,最终也会被内阁所取代罢了。”

齐固生听了,欣慰说道:“你这些天魂不守舍,一下课就往外跑,府里根本看不见你的身影,本来还以为是块朽木,但没想到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足可见这些天的课是听进去了一些的。”

姜阳禁不住老脸一红。

“老师,学生错了。”

“难得啊,你还有错的时候。”齐固生打趣他。

课堂上笑成了一片。

-------------------------------------------------------

长安城郊,明净庵。

姜阳从高墙上跳下,前方是一处寂静屋舍,目之所及是一片用枣红色的泥砖垒成的屋墙。

他来到墙下,熟练地用手慢慢撬开厚重的木窗门,而后翻身入窗,落到了一尊佛像的背面。

这是一间佛堂,和祖母在家里的那间布置极为相似,他四下看了看,房内空无一人,心下算了算时间,也不着急,将手里的糕点盒子往佛像前的案桌一放,装模作样地翻了翻旁边的经书,但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起身朝门外面望,在屋内踱着步,也不知过了多久,总算听到了外面传来熟悉的声音。

“阿绿,你先把东西送回去吧,今天不用你来了。”

“好的,小姐。”

女孩伸手推开了门,看到案桌上的糕点盒,不由得一愣,随即像是明白了什么,把门又重新关上了。

她上前跪坐在案桌边,将糕点盒放在一边不去看,整理着刚才被姜阳弄乱的经书。

“你以后要是再弄乱我的书,我就不许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