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月过去,整个海岱府都知道了这份棉花手册,作为统管民政和财政的布政使司自然不会错过此等机会。

一时间泉城的官衙内,比沈舒言更忙碌的人出现了,那就是沈知府的夫人,丰宁乡君。

这时代人们称呼已婚女性,更喜欢称她们为x氏,或者是xx夫人。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是很正常的存在。

而在这些正常里,云慧就是那个不正常的存在。

其实一开始也不乏有争论之声,一介女流能做些什么?

结果才仅有一点点风声传来,就被沈舒言出手,直接把麻烦清除了。

一介女流?

人家可是陛下破格册封的乡君,专精农事,当初棉花打顶可就是人家在兰州一手操办的。

怎么?你有对陛下的决定有意见?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瞬间所有的质疑和争论都消失了,大家还是很爱惜自己脖子上的那颗头的,毕竟掉了可就安不上了。

除去那些不好的声音,传到云慧耳边的,就都是赞誉了。

海岱府气候适宜,种植棉花自然不是什么难事,除此之外,北直隶、豫南、晋西等地也都有大片平原,十分适合种植棉花。

这些地方都开始抓紧筹备种植棉花后,又迎来了新的问题,其他地方不干了呀。

我们也能种!

我们也需要指导!

云慧瞬间变得愈发炙手可热起来。

而且既然乡君对农业有得天独厚的理解,不知道对于水稻增产或者小麦增产有没有兴趣?

除此之外,辽东府和北疆那边也都十分热情,棉花!

苦寒之地需要棉花,种的越多越好啊乡亲们!

就连沈屹言那边都听到了风声,要知道如今兰州的棉花虽然还算够用,但距离人人都穿得起棉衣,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尤其是在兰州通商口岸发展起来之后,棉花的需求更为紧缺。

此事传播的如此轰轰烈烈,自然逃不过皇帝的耳朵,在时间来到八月之时,一条关于棉花的法令正式颁布,“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当然对于云慧和沈舒言这两个推行者,皇帝也毫不吝啬,上来就赏赐了云慧整匣子的滚圆白净的大南珠,一套水晶琉璃雕刻的七仙女神像。

知晓云慧和沈舒言爱品酒之后,还另有一套半透明的琉璃长颈酒具。

而后还有各色锦缎,小娃娃用的各种玩具,给云慧的各种首饰头面,甚至还有一个整雕的香炉。

御赐的礼品宛如流水般的流入府内,让无数人都看到了皇帝对于棉花一事的态度。

从而不管是世家,还是地主乡绅,都开始计划来年种植棉花,云慧在册子中提及,不仅兔肥能够增产,羊粪、鸡粪都是可以的。

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兔子如果太过泛滥,也是很让人头疼的事。

在小妞妞能够扶着椅子挪动的金秋十月,泉城也再次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从晚稻开始拉开序幕,稻田蟹也迎来丰收,满籽肉肥的螃蟹各个胖圆,只需辅以葱姜清蒸,便是极好的滋味。

稻田蟹的个头不大,但掰开后雪白的蟹肉满满当当,金黄的蟹子蟹膏鲜香味美,吃货们自然不会放过。

更有闻名远道而来的人,就为了那一口稻田蟹。

有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这下不仅稻田蟹出现了无数种吃法,就连江淮两岸的蟹黄包都出现在了泉城。

冷吃兔也跟着火上了一把,由于兔子成年后吃的会更多,加之兔兔的繁衍能力惊人,泉城内的兔子基本都是八九个月的嫩兔子。

这时候的兔肉肉质细嫩,口感上乘,做成冷吃兔后备受吹捧。

创新是挡不住的,有了冷吃兔在前,很快便出来了冷吃蟹的吃法。

蟹壳轻薄,炸过之后尤为酥脆,蟹肉细嫩,包裹住炸完之后外酥里嫩,再用特调的酱汁浸泡后,冷吃蟹便做成了。

若是觉得蟹肉吃够了,那还有各种泉城特色在像你招手,软嫩脱骨,皮酥肉烂的瓦罐扒蹄,肥瘦相间酱香四溢的把子肉。

叫甜沫其实是咸口的早餐,油果子、油旋、豆腐脑……

更有鲜美多汁的梨子、西瓜、木瓜、苹果让人眼花缭乱,柿子、栗子、枣子还有特产玫瑰阿胶,都让人流连忘返。

云慧曾经提议的城内公交车,在此时也发挥了作用,泉城内人流如织,泉水悠悠,景色清绝,让人流连忘返。

稻田蟹和稻香鱼成为泉城新的名片,除此之外,蟹田米的销量也很不错,虽然比不上明水香稻那般珍贵好吃,也能说是极为不错了。

最主要是产量高、蟹稻共生的名号打得响。

泉城的名号响当当,沈舒言这个知府做也如鱼得水,气候优美物产丰富的海岱府,如今也开始慢慢步入正轨。

鲁绣历史灿烂繁华,如今增添了棉花和苎麻,云慧相信,再有几年,定然人人都能穿上棉衣。

棉织品不再是奢侈品,是大家都能穿得起的布料。

经过忙碌的采收后,云慧略统计过,光自家八百亩棉田,就能产出约三十二万斤的皮棉。

除去棉籽、棉皮后,每亩的产量大约能在二百多斤上下,这个数字一经公布,算是给了许多人一颗定心丸。

其实棉田能有如此产出,也是因为云慧在前期准备工作做的足,加上泉城条件得天独厚,极为适合棉花生长。

才能有这么好的产量。

换到别的地方,就不一定了。

等棉花全部采收入库完,织染坊就更加忙碌起来,孟绣儿则提议让云慧扩大生产,好能抢占先机。

云慧倒是觉得,天下的钱赚不完,有些钱还得是大家一块赚比较好。

就和种地一样,拔苗助长不可取。

云慧便安慰孟绣儿,让她专心盯好今年过冬的棉衣,这人不是机器,都需要休息,这么多棉花,云慧打算也出售一批。

待时间来到十月后,就到了华梅成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