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今储存这种果酱的法子,仍旧是云慧之前琢磨出来的。

先准备一个用开水蒸过后晾干无水无油的罐子,与此同时擦拭的巾布也需要蒸干后暴晒过才行。

争取最大程度做到无菌化处理。

而后趁热把果酱盛进罐子中用木塞固定,而后在一起加热,趁机用蜡密封住,可保存到冬日。

但为了存其风味,最好月余便食用完毕才好。

这法子算是传统密封法子的进阶版,毕竟现在便有黄泥固封法,云慧这法子是根据罐头创始人的方法演化而来,勉强算是进阶版。

大锅熬酱,不仅费柴,还费糖。

如今糖贵,寻常人家根本不舍的吃,便有许多人是从田庄拿几枚铜钱买些许草莓次果回去自己熬,和云慧这里熬得不同,酸味偏多,吃起来龇牙咧嘴的,十分有趣。

林家田庄不仅售卖各色果子蔬菜,还有各种时令的酱果、腌菜滋味都很不错,当然价格自是也不便宜。

附近农庄的人家,都喜欢年节时分来买一些。

云慧如今山林处又养了不少鸡鸭,这麻将鸡蛋咸鸭蛋之类的也可以安排起来。

“姑娘,今年端午,咱们的礼还得照往常准备吗?”,曹生忙活完,脸上的汗还没擦,就来问云慧。

然后欲言又止的看着云慧,似乎有话想说。

云慧和曹生相处的久了,也不想兜圈子,“有什么话直接说”。

“是那个姚春他们一家,说暖房那人够用,也想过来做活”,曹生有些不好意思的挠头,暖房处就属他俩最熟。

当初姚春也是跟在自己身边做活的,默契搭档不在了,总觉得有些别扭。

“那边山药轮作今年便种上了番薯,剩下的果林和田地,都收拾的好好的,姚春一家老实……”,曹生挠挠头,只朝云慧傻乐。

林大伯一家等云慧文定之后便要启程,暖房那边的地确实不多,如今田庄这边,仅种粮食就要二百亩左右,云慧也觉得确实人手不够。

“我回去琢磨下,过两日给你答复”,云慧没有先答应曹生,这件事她还得再想想。

这些人来回调配不是个事,还得继续培养自己的人才行。

尤其是,云慧接下来想要去泉城。

“泉城?”,沈舒言手指在书桌上轻点,似乎没明白云慧意欲何为,“为何选在此处?”。

当然是为了增产啊。

当然云慧不能这么说。

“泉城那边水多,听说还有佛山和七十二泉的绝佳景色,那边种植的香米,我很感兴趣”,云慧只能挑重点去说。

她总不能傻呵呵的直接打包票说能增产,这些想法也只是理论,真实施起来,还得看天时地利人和。

还是搞事业香啊,扩展商业版图什么的,云慧可太喜欢了。

杂交水稻研究难度大,云慧觉得自己这点浅薄的知识还不能自己独立自主研究出来,只能往别的地方使劲。

比如说土豆、山药、番薯,种植这种高产且淀粉含量高的植物,能够做成各种吃食填饱肚子,就是最好了。

泉城水多,低洼地区常年有水,与藕塘不同,北方稻子只能种植一季,即使泉城冬日温暖,也不能种两季,索性采用稻田养鱼的法子,既能增产还能增加收入。

稻田养鱼的法子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被淘汰,原因和水质与虫害息息相关,如今天蓝碧水青,倒也无需操心各种污染的问题。

稻田养鱼可行性很高。

当初沈全去两广地区前,云慧曾托他打听过,果然沈全一路南下发现了不少南边的村落,已经有了稻田鱼这一说法。

泉城的低洼地区不少,种一年稻经济效益低,不如在此基础上,用稻田养鱼法来增产增收,至于其他愈加低洼的地区,还能养殖稻田蟹。

甚至鱼虾藕塘、肉鸭均可操作。

只不过云慧是现代理论,如今还需到泉城后细细研究才好。

让普通人吃饱穿暖,才是终极梦想。

如今的田庄已经为两个村落的人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不仅稳定了海岱府这边的原住民,还极大程度的安抚了那些从各地迁来的居民。

云慧在上学时曾听老师说过,一个富商包地种果园,直接让一个村的人全部成为了职工,还给附近四邻八庄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从栽树施肥到除虫,还有采摘,都需要人。

而后的分装、包装、运输、售卖、存储,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力,只要你想,不用出村,就能干到退休。

云慧的田庄,如今就有些效仿这个模式。

“成,听你的”,沈舒言最喜欢云慧这副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的模样,只是说出来,就觉得一定能成功。

“不过,你如今最该操心的,应该是过几日的文定才是”,沈舒言撑手托腮,目光略有些幽怨的看着云慧,“你也不多想想我”。

云慧被沈舒言整的有几分无语,“不知是谁,成日跟在我身边晃悠,还需想你?”。

沈舒言有了正大光明的身份后,更加毫无顾忌,一得空就到云慧身边晃悠。

两人如今相处起来,更多的是有一种难掩的默契在,说着说着,互相也都笑起来。

说起专业来,云慧总是滔滔不绝,“咱们大宁地大物博,各地风光景色不尽相同,种植作物也都各有特色,咱们成婚后,有机会可以去到处走走看看”。

沈舒言眸色温柔,闻言只低声应了句,“好”。

云慧似乎很高兴,时而说起南方的烟雨之乡,亦或者辽东的苍茫大雪,又或者陇西的常年风沙,地貌丰富到处都有生的希望。

人和植物一样,只要落地便能生根,因地制宜的不只有农作物,还有落在那里的百姓。

“听你说的如此逼真,果然那些杂记不是白看的”,见云慧停下来喝茶,沈舒言眼中赞叹不减,还贴心给云慧补充,“不止如此,两广那边吃食众多,鱼虾蟹都是最鲜美的,而临近江河的地方,则是每年春日都要吃江鳗”。

江鳗?

云慧倒是很少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