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工厂大海王 > 第437章 张扬主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怎么?难道车位不是什么都能做?”王成芬问道。

“呵呵,如果常年做牛仔裤的,让她去做衬衣,虽说勉强可以做,可是,不仅效率低不说,做出来的质量也堪忧。”

“我们主要做裙子、t恤、打底衫、打底裤之类的。”

“哦!”

张扬松了一口气,都是一些简单的工序。

吃完饭,两人也已经把事情商量好了,下午就开始招工。

张扬确实是有一套,招工启事信手拈来,据他所说,服装的所有工序他都会,只是不太快。

王成芬把招到一个主管的事告诉了杨铭,杨铭在电话中不吝称赞一番。

此时,杨铭和白雪刚吃完饭,正在一家小宾馆的前台开房。

荒废多日的田地,早已是涓涓细流。

不用多说,一番缠绵之后,两人有气无力地躺在空调房的床上,白雪脸上泛起一丝满足过后的红晕。

“白雪,那个人要是再敢来骚扰你,你就直接报警,再不行就给我打电话,我来收拾他。”杨铭说道。

“好。”

“那个张静你要照顾一下她,她一个人过,不容易。”

杨铭没有多说,他相信话说到这里,白雪应该知道怎么做。

“为什么……你的朋友都是女人?”

“哎,女人缘好呗!”杨铭搪塞道。

“是不是你到处播种留情惹的祸呀?”白雪坏笑道。

“怎么可能?那是我来东莞的第一个房东,那时候手上没钱,还去她家吃过饭的。”

“然后呢?”

“然后我们就成了朋友呀!白雪,你在这边习惯吗?”

“嗯……习惯。”

杨铭还是有点不放心白雪一个人在这边,尤其是有张若尘在,转念一想,虎门那边不是要人管事吗?

“对了,我在虎门搞了个制衣厂,你想不想过去当厂长?”杨铭当即说道。

“有多少人呀?”

对于白雪来说,杨铭做什么事都不稀奇。两年多时间,开了七家零售店,一家批发店,三个淘宝店,一个摄影店,买了一台车,如今开个厂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满编应该有五十多人。”

“这么多人交给我去管你放心吗?”白雪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放心呀!怎么不放心?有专门管生产的主管,你管一下账,结算一下工资就可以了。”

“工资……”

“工资给你五千怎么样?”

“我想去,可是,我去虎门了还能当模特吗?”

白雪从塘厦过去樟木头只要几块钱车费,有她的业务的时候,就晚上下班了坐公交车过去拍摄。而让他去虎门了,再去樟木头坐车要十几块不说,还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着实不太方便。

“能呀!有你的业务就三天过来一次,没有就到那边。”

“那行。”

“那你这几天把静姐培训一下,让他接你的班。”

杨铭交代完事情之后,然后退房离开了。

刚系上安全带,电话响了,是杨俊打过来的。

“喂,杨村长,给我打电话有什么事?”

“哎……”杨俊一声叹气,说道,“杨铭,杨老板,事情不好搞呀!能找你化点缘不?”

“怎么了?”

“为什么想做点事就这么难呢?”

“到底什么事把你难住了?你现在大权在握的,还不是你一声令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

“到底什么事?”

“我现在才知道,我们村之所以这么穷,穷到没有一个姑娘想嫁进来,那是有原因的。你看,我给他们找好了农技师……”

杨俊上任后,就着手推行养猪和大棚种植反季蔬菜的事业,可是,那群头发短,见识也短的老顽固一个个都不积极。不是担心卖不出去,就是舍不得投入,都宁可守着那贫瘠的一亩三分地也不愿意尝试一下。

王家塆人口众多,人均也就一亩多田,出去打工,他们不会,只知道种田。可是,种水稻能有多少收成?一家四口也就五亩田,加上旱地也不到十亩,满打满算,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地里的收入也只有几千块钱。

照这样下去,他们再种一百年田也娶不到儿媳妇。好在杨铭家和杨铭的爷爷家率先搞起了养殖业,继而,有了十几户跟风,可是,还有二百多户什么也没干,继续种田和打零工。

杨俊好说歹说,大会开了三四场,终于说动了十几户条件好点的愿意一起尝试一下大棚种植。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他们不愿意拿出种水稻的水田来搞大棚,只愿意拿一些边角料的旱田出来。

但是,杨俊咨询过农技师,大棚搭建对地理位置有很高的要求。首先,需要足够大的成片的地方,其次,大棚种植的都是反季的蔬菜,对水源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冬季干旱少雨的季节。

这就需要打机井,一口机井就要大几千上万块,这一步就让很多人放弃了。对此,杨俊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这些人把旱田拿出来交换,尽量让几户的旱田在一块儿,这样就可以几户合伙打一口机井。可是,这一步又难倒了很多人。

这家说交换的地那么远,收种庄稼不划算,那家说交换的地没自家的地大,让需要交换的家庭多给一块地,需要交换的又不愿意吃亏。这件事就一直搁浅,反正是谁都不愿意吃亏。

最后,杨俊和几名村干部开会研究决定,将村西头的那片公家的松树林推掉,再承包给农户,然后等农户赚钱了再付土地承包费给村集体。

会议是通过了,可是,推土的钱谁来出又成了一个问题。

那片松树林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是一直无人打理,谁家搭个棚或者是需要用到树就去偷一两根,导致现在的松树最粗的也就碗口那么粗。

像这种树木就算做屋檩都做不了,何况现在盖房子也用不到檩子了,那就只能当皮材卖了。可是,皮材能卖几个钱?显然卖掉树木的钱抵不上推土的费用,杨俊也只能将主意打到杨铭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