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寡妇门前是非多。

许秀英也怕有什么举动,会闹出谣言,影响儿子的名声。

所以也没多说什么,就带着栓柱回自己家了。

赵和平放下东西,给两个孩子分别做了检查,确定只是普通的感冒,问题不大,就给开了药。

送走宋桂琴,许秀英也把栓柱给送回家,这才回来跟儿子说话。

“和平,有件事儿我想跟你说说。”

十天时间,儿子不在家,她也听说了一个秘密,所以想要跟儿子好好说说。

“这些天你跟清如都不在,我没事儿就去你春梅嫂子那儿,听她说了一件挺重要的事儿。”

“她说,她总感觉,当初建明出事儿,不像是意外,很有可能是王家做的。”

“当初她刚嫁进来,王玉山就跟着众人闹洞房,扑倒过她,之后还半夜过去听墙角,被建明给发现了。”

“建明怕说出去不好听,又怕闹起来王春生找麻烦,就一直忍耐着。”

“等后来,有了栓柱,王玉山还是隔三岔五就趴门趴窗户下偷听。”

“你春梅嫂子就天天不高兴,天天念叨,建明被念叨的发了狠,就有天晚上,找了条麻袋套王玉山脑袋上,蒙头打了他一顿。”

“从那天开始,王玉山就消停了。”

“可没过多久,建明就出事儿了,因为漏电,死在了厂里。”

“建明死后没有多长时间,王家就找了前院你沈大妈上门,说让你春梅嫂子往前走一步,嫁给王玉山。”

“你春梅嫂子说,她觉得,建明的死,绝对跟王家脱不了关系,应该是王春生安排人干的。”

“她让我告诉你这些,说这家人太坏,尤其你要小心点儿王春生。”

这是天大的秘密,但是因为没有任何证据,全是猜测,所以朱春梅也没跟任何人说过。

不过现在王玉山的好腿被赵和平给踹成残废,王保江又因为诋毁赵和平被开除。

这样的过节,难保不会引得王家使手段。

所以朱春梅说出这些,就是要提醒赵和平,要他加倍小心再小心。

赵和平听完,眼睛顿时眯了一下。

当初张建明死的时候,他还没高中毕业,心思单纯,从来没疑心过,就一直以为那是意外。

可现在仔细想想,王春生都能和于副厂长一起,为了把韩厂长拉下马,竟然不止一次的人为制造生产事故。

那张建明的死,就大概率不是意外。

王玉山看上朱春梅,为了娶到对方,王家人就想办法,让朱春梅成了无依无靠的寡妇,然后准备乘虚而入,让对方就范,简直是细思极恐。

“妈,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王春生奈何不了我。”

赵和平安抚了一下他妈的担心。

关于张建明的意外,他会汇报韩厂长,在合适的时间,继续追查,找一个真相出来。

到时候,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至于王春生,一旦郑定富那边找到证据,那家伙就蹦跶不了几天。

现在自己又风头正盛,对方不会选择这个时机对自己动手。

暂时安全。

许秀英看儿子听进去了,就点点头,这些事情,她只能说给儿子听,至于怎么做,则要看儿子的决定。

“对了,你这个点儿回来,是请假了?”

“最近市场上猪肉便宜,也不用肉票,我就买了不少回来,弄了灌肠,你去你老丈人家接清如带上,让亲家尝尝我的手艺。”

“这段时间,咱们四合院家家户户都买肉灌肠,就怕这批便宜猪肉过去,又跟以前一样了。”

往年有肉票限制,每个人都是定量供应。

那定的量,也就勉强能闻闻肉味儿,想要解馋根本不可能。

哪能像现在这样?可以敞开随便买?而且还不用票。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做一些老北京灌肠。

过年过节的,拿出来也算是一个硬菜。

赵和平经历过这个年代,所以知道,接下来,就要进入猪肉积压的时间了。

年前这段时间还不明显,来年猪肉会更多。

“妈,猪肉灌肠不用买太多,等现吃现买就行。”

他怕自己妈跟风买太多肉,完全没必要。

许秀英连忙说:“放心,我就买了一些肉灌肠,没多买。”

“买多了不新鲜,我怕清如吃不惯。”

主要是不能儿媳妇儿受委屈。

毕竟那可是沈帅的孙女。

许秀英到现在想到沈帅的孙女成了自己的儿媳妇,都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赵和平这时候也放好了带回来的东西,看了一下手表。

时间马上也要到中午了。

“妈,我去清如单位看看。”

十天时间,也不知道媳妇儿那边怎么样。

去看看也安心。

“行,那你去吧。”许秀英也惦记儿媳妇儿,直接点头同意了。

赵和平就出了门,推上自行车往外走。

却一眼看到,王家窗户拉着窗帘的玻璃上,露出一只眼白多的眼睛,死死的盯着他。

不用说,这肯定是王玉山。

王家人也就他像个变态一样。

仇视自己,觊觎朱春梅。

赵和平想起刚才他妈说的,关于朱春梅守寡的真正原因。

这王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看来,是要找个机会,问问郑定富那边了。

能早点儿对付王春生,总比等着他暗中来对付自己好。

赵和平打定主意,瞅了王玉山一眼,就推着自行车出了后院。

要到年底了,街道上的人也比平时多了很多,还可以看到不少忙年买东西回家的人。

这年头,计划经济时代,买什么都是定量的。

所以这样限制购买的结果,就是大家必须都要算计着,用手里有限的资源,换取当下急需的资源。

后世没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完全想象不到其中的难处。

赵和平经历过,而且也知道未来什么样子。

后世的人,衣食无忧,谈起六十年代,会带着滤镜,说这个年代的人有多单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纯粹。

看录下来的影像,会说当时的人虽然条件不好,但是精神面貌都不错,比后世要好多了。

狗屁。

现在还是困难时期,衣食无忧的人,竟然还觉得这时候比后世好?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