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年稀土合金厂李厂长和李凤霞两个人搞破鞋的事,在镇上闹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自从搞破鞋被抓,导致媳妇和他离婚,厂长的位置被撸了以后,老李同志后面的日子一直是郁郁不得志。

以前是高高在上的厂长,走到哪里,一听说是稀土合金厂的一把手,哪的人们不得高看他一眼啊,现在人家提到他也不说他的名字,只要提到破鞋老李,大家都知道是他。

别人对你是什么态度,自然取决于你的社会地位和人品,而他现在两者没有一个沾边的。

反正日子都已经过成这个烂样子,连个住的地方都不像个样,怎么办呢?

已经都是这个样子了,家也散了,工作也没有了,这么几年,老李干脆和李凤霞搅合在一起,李凤霞不是说怀了自己的孩子吗?那他们俩臭鱼找烂虾,干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

相好的时候,怎么看怎么满意,满嘴都是甜言蜜语,等到一起搭伙过日子的时候,红玫瑰就变成了蚊子血,我嫌弃你没本事,你算计我手里的东西,两人都不带着诚意过日子,自然吵闹不断。

俗话说,原配夫妻脚挨脚,半路夫妻各顾各。

他们两个人本来就是瞎凑合的人,自然不可能是一条心的,李凤霞私下的很多事,老李同志也是不知道的。

被小王同志拉去问询的时候,老李也是一头雾水,什么孩子,什么拐骗,说的老李同志真是丈二脑袋直冒问号,一点都不知道哪来的风呢。

小王同志只好一直在李凤霞这个人身上找突破口,他曾经一度害怕陈大力把李凤霞一砖拍死了,那他们就没有什么可以再进展的线索了,好在,李凤霞当天晚上就醒来了。

又是一夜突击,熬到凌晨四点多,才把李凤霞的嘴巴撬开了,因为是正在办理的案子,按照纪律是不能够往外泄露任何一丁点的消息的。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犯罪团伙,分工明确,做事谨慎。

如果能够顺着这条线一直挖下去,说不定可以打掉一个犯罪集团,将这些犯罪嫌疑人一举擒拿归案。

在陈大力看来,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意外”,不想这就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此刻,没有人想到他的连锁反应是什么?

出差出来之后就得知自己闺女的遭遇,妞妞爸爸惊恐万分,这才正视了对孩子日常的一些培养。

生活在象牙塔里就意味着脱离现实世界,远离生活。

他跟陈华姐一直都认为让孩子生活在“部队”这座象牙塔里面,可以把孩子保护的很好。

可是当孩子远离了这座象牙塔之后,生活就会露出他原本的面目,在象牙塔里生活的孩子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办法分析事物的真伪,更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因为只有妞妞一个孩子,两口子曾经以对女儿这样的呵护为荣,可是现在,让孩子先学会明辨是非应该排在首位了。

陈华姐真的非常感激陈大力帮忙找到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这样的关系和外人还不一样。外面的人可以直接用金钱来表达感谢,而直接给陈大力拿钱则是对他们两家关系的侮辱。

陈涛和陈大力的关系自然是不用多说,亲戚加上铁哥们,从小一起长大,俩人可以说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

这些年,陈大力跟陈华姐也是一直都保持着来往,逢年过节都会过去看望一下,来往的物品的价值更是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这样的关系,直接用物质来表示感谢太外道了,陈华姐只得从其他的方面想办法。

“妞妞的事有没有好好谢谢人家大力啊!”妞妞爸转身看向自己媳妇。

“咱们的关系,给大力送东西总觉得有点外道,我在想怎么感谢大力,人家才不会觉得生分。”陈华白了自己男人一眼,虽说不关自家男人什么事,可一想到是因为要去找自己男人,女儿才被骗走的,她就忍不住迁怒自己男人,这一阵子自己的心气都不怎么顺,看到自己男人就觉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总想挑个毛病找找事。

“队里最近要运输一些消防的器械,要不然把这个机会给大力的那个车队。”妞妞爸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你有毛病啊?找到孩子的是大力,关大力的车队什么事啊?就算你把机会给车队,车队能给大力多少钱?这跟感谢大力有什么关系嘛?”陈华姐对自己男人真是服气了,还是自己来想办法吧。

陈华无意间从陈涛那里了解到周燕喜欢缝纫,一直都想去市里面进修缝纫技术,心里就冒出了一个点子。

陈大力疼媳妇,那是亲朋之间都知道的事,找不到大力喜欢的东西,找周燕喜欢的也一样。

周燕没有去进修裁缝,不就是因为去县里不方便吗?那把师傅请到镇上呢?这不就方便了很多了吗?

于是,陈华托人在县里打听了一下,看有没有那种靠谱的裁缝师傅办班收徒弟的,她想重金聘一个。

陈华姐的朋友圈子比较广,还真让她打听到了,一个老裁缝愿意招收徒弟,只是老太太的架子比较大,要求比较多。

人是真的有本事,在县里的口碑也很不错,只是要求太高了,一般人真的看不上眼。

陈华姐确定老太太手艺是真不错之后,她就去县里拜访这位老太太,想把她请到镇上来专门教周燕一段时间,即便是不拜师傅也可以,只要能学到真本事就行了。

老太太如果这么好请,那她的倔脾气也不会远近闻名了,陈华也不是那种可以轻易放弃一件事的人,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她接连往县里跑了四五趟,一次比一次的筹码高,在陈华的眼里,人家不肯同意来镇上无非就是条件不够优厚,只要钱拿够了,别说镇上,就是回壮乡屯,老太太也得来。

在金钱的威力下,陈华姐终于让老太太改了口,答应在镇上住一段时间,专门负责一对一教周燕缝纫技巧,虽说有时间限制吧,但是也比周燕每天慌里慌张赶往县里找人进修要方便太多了

老太太的工钱自然是不低的,就连她在镇上租房子的费用都是陈华姐一人承担,用她的原话就是:“这才花多少钱啊?比起我闺女来,这些都是小事。我费尽心思把老太太请来,就是为了让你们知道,你无意间的举动,对我这个当妈的而言是多么的重要,给钱太侮辱我们之间的感情了,我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就这点关系了,老太太我已经请来了,如果不去了就白费了我一片苦心了。”

两家来往不在一时,陈华姐确实是投其所好,抓住了周燕的爱好,为了媳妇,也为了让陈华姐心里觉得舒服些,陈大力却之不恭,只能以后想办法再给陈华姐还回去一些帮衬。

老太太姓崔,自己干了好多年的裁缝了。

崔老太太做衣服的那手艺,那真是绝了,顾客在她的面前站着,崔老太太完全不需要用尺子测量,只需要上下左右打量那么一圈,就可以按照来人的身型尺寸直接裁剪布料制作衣服,人家老太太自己的眼睛比尺子还厉呢。

崔老太太人今年五十多了,虽然有点上年纪了,但是手脚依旧非常灵活,衬衫、旗袍样样都会做,除了眼神够厉之外,手艺也很硬。

别管你穿的衣服多时髦、多新潮,老太太翻翻看看,也不用画图,自己回去打板制作就能仿出来个八成像,也因此,找老太太拜师的人太多了。不过老太太一向都非常的挑剔,不愿意轻易接受徒弟。

也不知道陈华姐许下了什么样的条件,才换来了老太太到镇上来一对一的教导周燕。

崔老太太一开始就跟陈华姐说明了,这不是收徒弟,只是辅导,以后不能打着她的名号在外面做衣服。

周燕现在只是想提升自己做衣服的技术,欣然答应了。

崔老太太只在镇上呆两个月,这两个月里,周燕能学到多少东西全看她自己的悟性。

陈华姐如果送别的东西做礼物,陈大力一家都会婉拒,可是陈华姐太会琢磨人心了,送礼送到了周燕的心坎里了。

周燕为什么一直都没能够去县里进修缝纫技巧呢?还不就是因为孩子太小,不敢折腾嘛!

现在好了,师傅给你请到了家门口,私人一对一的辅导,还可以把孩子带过去,人家崔老太太不嫌弃看孩子。把孩子带过去,还可以用陈意茹来做小模特制作衣服,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陈大力有空的时候陈大力看孩子,陈大力没空的时候,周燕就带着陈意茹过去崔老太太那,而且陈华给崔老太太租的房子,离陈大力家特别近,走路五分钟,多方便啊!

陈华是真心想要感谢陈大力,妞妞这一次真的是把她吓得魂都要没有了,她真的不敢想象后果。

现在就算妞妞上辅导班,家里也得有人在外面守着,想以前那样送到地方就离开,这是不存在的。

这样的事发生一次就可以了,一定要杜绝第二次发生的机会。

最近妞妞也特别烦恼,因为她小小的世界里面已经不再只有好人这一种概念了,陈涛和陈华每天都在她耳边灌输外面有人贩子,有偷小孩的,把孩子也吓得不轻,她小小的世界里面也有了“坏人”的概念。

因为上次回五里长屯发生的那点小小的不愉快,周燕和陈大力还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两人商量了好长时间,现在家里没有什么事了,周建业在家也不用写作业,用不能天天把一个小伙子圈在家里面看陈意茹吧,半大小子就应该有半大小子的样子,陈大力有意让他过过少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就让他在镇上找同学玩耍一下,或者想家的话回家住一段时间也可以,毕竟很长时间都没有和周父周母生活过了,俩人倒不是说撵周建业走,主要是害怕周建业想家,但是因为懂事觉得自己姐姐姐夫需要人看孩子不好意思跟他们两个人提。

周燕把自己的自行车支配给了周建业,这个假期,这辆车的归属权就完全交给周建业了。

周建业想在镇上呆着就在镇上呆着,想找同学探索下周边的地方也可以,想回五里长屯就骑车回五里长屯,只要不是什么危险的地方,跟家里说一下直接出去就可以。

毕竟弟弟大了,现在毕业了又不用在学校里面上课了,该回家看看还是得回家看看的,自己有事回不去,不碍着周建业回去,毕竟那是他的根,不能让人说他忘本。

周建业把自己的时间规划的也很好,隔两天和王远一起回了一趟五里长屯,还在那边住了几个晚上才回的镇上,当然事先也得到王远家长的许可之后,两个人才敢这么嚣张的。

两个人都是半大小子,已经初中毕业了,有了自己对社会的认知,不是那种可以轻易被人欺负的小孩子了。

加上两家大人虽说不能够称得上是很熟悉,但是互相之间还是能了解一下大概的家庭情况的,也算是知根知底。

小伙子嘛,都爱玩耍,想一起到乡下去就一起去呗,见识一下老百姓怎么种地的也可以呀!王远的家长知道是和周建业一起去五里长屯之后也欣然同意了。

周建业从来不掩饰自己家的真实情况。自己就是个农民的儿子,家里就是靠种地为生的,这没有什么好掩饰的。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五里长屯就是他真实生长大的地方,走到哪都是他的根,他领着王远在乡间体验了一把自己童年的感觉,捉知了,钓螃蟹,两个人还颇有八卦精神的去看了村里大娘们的骂战,充当了吃瓜群众。

一连玩了好几天,直到把在镇上养的白白嫩嫩的皮肤又晒成了黝黑的肤色,两个人才返回镇上。

或许是少年人天生就爱热闹,或许是这次回家激发了周建业的探险意识,他和王远开始往其他的村子试探,一个假期下来,两个人还真摸索了不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