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月同春兰一道去了厨房,厨房里自己用来装腊肠腊肉的背篓,已经装了十来包糕饼点心。

“梅姨做的点心又便宜我了。”

姜月上前笑眯眯同梅厨娘和荷叶儿打招呼。

“太夫人近日胃口颇不佳,你送来的腊肠和腊肉正好,我可是看在腊肠腊肉的分上,给你装那么些点心,以后家里有甚新鲜吃食记得送一份过来。”

梅厨娘同姜月颇熟,说起话来也没恁多顾忌。

倒是姜月听说许太夫人胃口不佳,忙问许太夫人身体如何,可看过郎中大夫。

“太夫人每年春上都会有一阵子胃口不佳,过了这段时间便好了。”

梅厨娘想是摸清了许太夫人的脾胃。

“太夫人上了年岁,还是更加当心才是,我带来的这两罐猪油,就是年前用那些滋味鲜美的猪肉炼出的,你日常给太夫人包些薄皮的小馄饨,那个好消化,舀上一点猪油,拿煮馄饨的汤一冲,再把馄饨盛进汤里,最好洒上些葱花,保管太夫人胃口大开。”

姜月前世有一些照顾病弱老人的经验,便把自己摸索出来的饮食分享给梅厨娘。

“了不得,你这丫头该开个面馆才是,我光听着就口水生津了,午食我也不费力想了,就是它了。”梅厨娘笑嘻嘻打趣道。

姜月见春兰含笑看着几人,知她是要等自己走后才好回去复命。

忙提上背篓,谢过梅厨娘,又同几人告辞道别,便起身走了出去。

。。。。。。

和姜长河碰面后,姜大江面上明显带着高兴之色。

“爹,有啥好事儿吗。”

“你二叔来信了,咱们回家和你阿爷阿奶一起拆看。”姜大江摸着怀里的信,声音略有些激动。

许是着急看信,一路上,姜大江愣是把牛车赶出了骡车的速度。

终于到家,待姜大江把牛车卸掉,大黄也拴在牛棚喝水,姜月也把在工坊和工地忙活的几人都喊回家。

“月娘说有事儿,什么事儿。”

姜来福面上带着问号,若不是大孙女眉眼轻松,他真要急死了,生怕是啥不好的事儿。

姜大江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言是他今日碰到码头的管事,那管事正打算指派手底下人到他们家送信呢,见到姜大江索性就交给正主了。

“那管事说是乔氏船运的人送来的,说是二弟写的信。”

家里文化程度最高的要数姜月,信自然是到了姜月手中。

姜月把新拆开,一目十行看完后,也忍不住欣喜,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忙又一字一句念了出来。

“这可真是太好了,没想到老二竟然在府城买到大梁了。”

姜来福欣喜万分,困扰他多日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原来姜大河信上主要是说他到府城后还是住到乔老大家的大院,也听姜月的话买了米面送到厨房,他和陈氏日常也都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某一日说起家里的事儿后,赵管事听他说大梁还没寻摸好,便带他到府城的几处木材行去逛,他对于这方面不是太懂,找了大院里懂建房的老者陪着一起选木材。

待木材处理好,再过几天就会随着乔氏船运的船只一起送来,姜大河给了个货船开拔的大概日期,只让家里人在那几日每日去码头问问。

大梁算是家里近来的一桩大事,如今知道已经有着落,家里人的心都放了下来。

姜月又把去拜访许太夫人的结果告诉众人,赵翠英听说刺绣伤眼便不愿星娘继续学习。

“这有甚,带她到长沣镇的绣坊找这位叫李静娘的绣娘便是,左右只是学个针法,又不是让她没日没夜的刺绣养家。”

老太太倒是无甚异议,还是那句话,技多不压身,多学一样本事来日也多一条出路。

至于伤眼,如今的星娘暂且论不到那儿,她日常绣个荷包也不是一直坐着不动,不管是小蝶还是小蜓总要拉她去玩一会子。

事儿既已商定,赵翠英问过星娘的意思也无甚可说。

接下来几日,英娘陪着她婆婆和阿奶到家里拔了辣椒苗,姜月又顺带送她们一些别的秧苗。

赵翠英带着秧苗和姜大江赶着牛车回了趟娘家。

陈氏不在家,送与陈大姐和陈二姐的秧苗,在他俩的丈夫下工后带了回家。

叶氏也抽空回了趟娘家,把秧苗送了回去。

至此,后院的秧苗所剩无几,只余一些细弱瘦小的被剩在那儿。

这些瘦弱的秧苗被来送猪草的长玉看见后,用她连日积攒的铜板买了绝大部分,最后剩下的一些被满枝买了去。

姜大江这几日每天吃过午饭都要去码头走一遭,看看货船可把自家的大梁捎带着送来了。

如此等了五六日后,这日午后,姜大江终于等到了。

傍晚时分,姜大江赶去的牛车,还有他雇的七八辆牛车浩浩荡荡载着大梁行进村来。

村里人都知这是姜大河从府城寻回的大梁,纷纷上前围观,想要看看这府城的大梁是如何的牛叉。

“是不错,这大梁紧密结实,没有七八十年长不这样粗大,这样的大梁上上去,房子百十年都不会有问题。”

村里老人围着一根根大梁敲敲打打,眼里满是羡慕。

他们家里用的大梁不能说不好,也都是山上的大树杀掉阴干的,一样的结实能抗,不过比起姜来福家的这批大梁,终究还差点儿。

被村里人羡慕的姜来福见到二儿买回这么好的大梁,骄傲之余又有些肉痛,直觉这些大梁不会便宜。

看着大梁被妥当放好,姜来福的心里终究是喜悦大过心疼。

大梁既到,只需挑个良辰吉日上梁便可。

只是要不要等二儿子回来再上梁这倒是个事儿。

晚间的时候同老婆子商量商量,听听她的意见。

被姜来福念叨的老太太此时正在后院,看着那空无一物的苗圃,觉得荒废可惜,便想着洒些菜籽,过个月把二十天也有菜吃不是。

姜月听到老太太的念叨,忙打消老太太的念头。

直言她块地空下来她另有用处,待到四月下旬她便要另育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