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碗槐花择的很快,把里面不小心弄进去的小枝杈挑出来就成,至于带进去的少量槐叶,姜月就没管。

小蝶带回来的这些槐花,都是含苞待放的小小花骨朵。

用来包包子或者炕面炒,或者略微拌面蒸制二次凉拌最好。

家里人多,这么一些槐花不够调馅的,姜月和小蝶解释下,并保证明儿无事,她们自个多折一些槐花,再包槐花包子。

小蝶倒是无所谓,左右都是吃,蒸着吃,包着吃,或者拌着吃,区别不大,只要好吃就成了。

把槐花过水清洗,放在竹沥里沥水。

这会儿时间已经不早,村里人已经都带着家伙事过来干活,老太太她们已经先一步去干活了。

姜月收拾好手头的事儿,让小蝶看好星娘和小蜓别往水边去,也匆忙去了秧苗地。

村里人几人一组分散在空地上,挖坑,浇水,埋秧苗,缝土,干的井然有序。

姜月一行走,一行看,这些秧苗,除了番茄她最熟悉,其余的瓜苗之类,她也是第一次种。

有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现代时候,爷爷奶奶栽种番茄常说,分枝拉藤的秧苗喜稀不喜愁。

要留给它们足够的扩张空间,枝叶长的舒展,结的果子才能又多又大。

姜月见有人挖坑过密就提醒两句。

“莫要觉得栽的太稀抛费田地,等过个几日叶片都长大,你们就知道了。“

负责挖坑的人忙点头,他们拿钱干活,当然是主家怎么说怎么做。

许是今儿人人都上手了,活计干的也顺的多,离天黑尚有一段时间空余的荒地就都栽种完了。

“月娘,趁着这会儿天还有早,咱们也把秧苗拔了回家栽下。”

有妇人试探出口。

“婶子说的是,我阿奶已经都拔好了,待我拿过来大家分分。”

今儿拔秧苗的人多,老太太和老秦氏几人一不小心就拔多了,这会儿正好,刚好分与村里人。

赵翠英和叶氏听姜月如此说,忙起身回院里把用湿布盖着的秧苗装了出来。

“这都是挑大的拔的,只要好好种,都能栽的活。”

姜月说完话,村里人便自觉排起队,等着分发秧苗。

看着这略有些歪曲的队形,姜月有些想笑,这才多久村里人听见发东西就已经自觉排队了。

赵翠英和叶氏负责分发秧苗,姜月一早说过,每人赠送三株,村里人原本理解的是来干活的人,不过家里来几个人一律每家三株。

这会儿有人家里每种秧苗有拿六株的,俱都喜不自胜。

“这些秧苗种下后日常浇水和平常蔬菜一样,一两日浇一次水就成,莫要太多,会烂根。”

“待长大一些还要去掉多余的枝蔓,再掐顶头,到时我会通知大家的,至于具体怎么做,现在也说不清楚,到时过来学就成。”

姜月话音刚落,姜大江也提着一篮子铜板过来,众人都干了两天,按照之前说好的,每人可得二十四文。

拿到铜板的村人都很高兴,有那心思机敏的,便揣好银钱,踱到姜月身边,询问这些秧苗若是卖的话作价几何。

“和辣椒苗的价格一样,三文十株。”姜月没打算提价,她这里已经都种好了,苗圃里剩下的那些她也用不到,还不如便宜卖与村里人。

想到赵翠英和二婶三婶也想送回娘家一些,忙着又道:“不剩多少了,我姥姥家也要种一些,还要留够她们栽的。”

“给我每样来十棵吧。”妇人数出九枚铜板,咬咬牙。

姜月抬眼望去,面前的妇人是村里王姓人家的媳妇,早两年因丈夫摔断了腿被公婆分家出来令起炉灶。

因没有银钱医治,男人好后腿脚就有些坡,除了不美观,日常生活倒是没什么妨碍,只是田地里的农活却很受影响。

姜月数好秧苗递到妇人手上,笑道:“婶子栽下去后若有什么不懂的,只管家来问我。”

王东升婆娘嗫嚅着嘴看向姜月,姜月方才数秧苗的时候她也跟着数,她分明见姜月每样多给她三株。

“月娘,你方才数………”

“婶子家里的几个妹妹们如今也能帮着干些活计了,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姜月截住她的话头,拿旁的话岔开。

王东升婆娘瞬间便红了眼眶,当日她丈夫这么容易便被公婆放弃,归根结底还是她没能生个儿子,妯娌们不愿意养着以后干不得重活的王东升,更觉几个丫头干不了重活,是累赘。

这个家里这三四年一直是她和孩子爹苦苦撑着,好在如今丫头们也渐渐长大,他们夫妻俩身上的担子也轻省许多。

这几日她见姜月种下这许多秧苗,心里也暗自琢磨,任姜来福家里人有三个胃也吃不下这许多,想来也是要卖出去,不管卖多卖少,那都是一些进项。

她这辈子已经绝了再生个儿子的心,只想着多攒一些银钱,把最小的丫头留家里招赘,如此她和孩他爹也有人养老送终,日后到了地底也不是孤鬼一个,年年也能有人祭祀。

姜月完全不知眼前的东升媳妇心里瞬间划过这么多念头,见她低头不语,心下就是一叹,不过哪个时代,贫苦妇人的日子总是这样的艰难。

后面又跟着有人要秧苗,余下的秧苗很快便被分完,一些原本不打算买的村人,见别人都买,也跟着买上一些,仿佛不买吃亏了一样。

姜老太太带着两个媳妇又回后院拔了一些,没让这些人进去,怕人多踩坏苗圃。

少的买上三株,多的如东升媳妇,或者彩娥爹买上几十株。

尤其是彩娥爹,买的最多,足买了百十株,十分令人侧目。

有人旁敲侧击问他是不是知道这些秧苗种出的是个甚。

彩娥爹一脸懵逼,他怎会知道种出来的是个甚,他以前连这些秧苗的名儿都不曾听说。

他买这许多,自然是老娘和婆娘要求的,说是怕馒头的生意做不长久,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后姜来福家干啥她们跟着就成,吃不上肉至少还能喝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