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炉火正红 > 第252章 干啥都要有文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矿上的事最近可以轻松一点了,不过家里的事就麻烦了,张宁打来电话说是家里老二不想参加高考,想去参军,让帮忙想想办法。

在八十年代末,对城镇青年来说,参军其实是个挺好的出路,哪怕不提干,在部队上干几年,回来也可以参加安置考试,最差也能到企业上任职。

不过刘凯还指望刘帅能够考上电校,到时候回来接自己的班,要知道这时候供电局还没被省能源给统筹了,利润都在自己手里,根本不缺钱花。

“你姥爷就是打仗打没的,咱家就这几口人,可经不起摔打!”

张瑞倒是挺支持孩子参军的想法,毕竟年轻人嘛,有一颗报效国家的心总是好的!然而家里的老太太却不愿意,毕竟有老爷子前车之鉴,也可以理解。

“舅舅,我就想参军有什么不好的,再说了那么多参军的,也没见几个回不来的。二表舅在部队上待了二十多年了,也没见出什么事呀!”

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八头牛都拉不回。

“你姥爷走之前就留下了一句话:盛世文章、乱世兵!现在咱们这个社会天下太平,干啥也得有知识,你就是当兵回来也得把文凭考出来。你先参加高考,到时候上个电力学校,再从学校里走兵,这样学校有面子、部队上还重视,搞不好还能给你直接提了干,就算不提干回来还能继续上学,分配的时候绝对能排前面。”

这是张瑞来之前就跟张成联系的最佳方案,万一劝说不成功,也好给孩子留条后路。在这个时代部队上武器装备更迭变慢,但是有文化的学生兵还是很受重视的。

“你高考完了之后跟你二哥学学车,把驾照拿了,现在部队上正在建设机械化,有驾驶基础的分到汽车团的概率大点,在部队上学点真本事。”

在部队上能学到很多真本事,就看你回来会不会用了!认识一个老大哥,当年参军的时候很不幸被分到后勤养猪,回到村里之后也没啥其他技术,继续养猪,谁知道碰到前两年猪肉价格大涨,一下小车、别墅啥的都给配上了……

“你要是现在参军了,估计下个月就得体检,为了提高咱们这边兵源的质量,武装部肯定要给你提前训练下军姿,等几个月之后正式走兵,要回来探亲怎么也得过个一两年,你大哥打算半年以后结婚,你是不打算参加你大哥的婚礼了?”

刘帅毕竟是张瑞唯一的外甥,以后他过生日外甥不来祝寿也是个事,张瑞也得准备点曲线救国的法子。

“这个还真没想过……”

刘帅作为在供电局大院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可没少受张浩照顾,要知道这帮家里有钱的玩意可是谁都不服,要论打架,在张浩这种打架专业户眼里,这帮大院孩子简直比小鸡子还要老实、

“你高考完了还有个大活呢,你大嫂在省里工作,我给你大哥在省城买了房子,我哪有时间去收拾?这种事还能找别人去?你二哥那时候报到之前还有点空,到时候你跟你二哥就得过去把房子清理出来。”

如果陈晴跟张浩结婚以后,陈晴还住单身宿舍或者娘家,张瑞都觉得丢脸,堂堂矿上的二把手,怎么能让儿媳妇住外面?现在单位宿舍楼不好买,就算想买人家都不对外卖,张瑞干脆给小两口买了个小院。

这年头虽然没有放开房产交易,但是独立产权的房屋还是可以买卖的,就是冬天生炉子麻烦点。不过咱矿上缺啥也不缺煤炭,到时候买个大点的炉子,晚上多放点炭能烧一晚上,谁家规定炉子不可以从十月底一直烧到三月下旬的?

“咱家可就你们兄弟仨,这种事上你不帮你大哥,以后还来往不?”

张瑞终于祭出了大杀器,劝人要向易忠海老爷子学习,要时刻在道德上让对方愧疚!

“好吧,我上学之后再去参军吧!”

话说到这,刘帅不得不让步,虽然对这小姑变大嫂有些无奈,但更多的是兄弟们情谊……张浩小时候啥外人都敢抽,这俩弟弟还能少挨了?

“还有,以后你想参军就得准备个好身体,上下学的时候别老是骑自行车,时间富裕的话,就推着自行车跑一段。”

要说到坑孩子,张瑞是专业的,万一这家伙跑的时候嫌累呢?就算孩子能坚持下来,这身体素质到了部队上,班长肯定都得高看一眼!

“大哥,张浩在省城买房子花了多少?”

张宁听说张瑞给张浩在省城买房子,就赶忙问问他花了多少钱,与一般的亲兄妹不同,张宁自从上高中开始吃穿住用都是张瑞供的。

“不多,三万多块钱。”

一直到九十年代济南的房价也没那么疯狂,好点的能破三千的都是凤毛麟角。八十年代末那种不供暖的小院,卖两三万的一大把还不好卖,后来千禧年之后出现的十连涨才让老百姓真正知道了家的珍贵……

“刘凯的福利卡上还有一万多块钱,你先给咱妈拿过去。”

当年很多好的单位有两个卡,一个是工资卡,一个是福利卡,这时候的福利可不仅仅局限于每个月十斤鸡蛋,就连牛羊肉蛋奶都是小儿科。刘凯的工资卡她不方便动,但这福利卡一直都是她说了算。

“咱家不缺钱,咱妈也用不着你的钱。”

张瑞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张宁虽然拿老太太的名义给钱,不过老太太能花着什么钱?还不都得补贴给她大孙子!

“你这话说的,又不是给你的,我还不能养妈了?”

张宁也没给他矫情,直接塞给他,她知道自己的大哥在矿上工资不低,但是相对于自己家还是差点。

那些年矿上的效益好,工资涨得比较快,作为矿领导张瑞在八十年代晚期月工资已经过千了。家里平时都是花杨燕的工资,张瑞的工资全存着,两三万虽然不是个小数目,但他也能拿得出来。

到九十年代初新县一线矿工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了两三千,最高峰在九十年代中期和末期,效益好的煤矿,矿工算上加班什么的,月工资过万都是小意思。有个在一下挖煤的亲戚,年底最厉害的时候一个月连加了十几个班,拿回来两万多,据说还不是最高的。

当然,在那个红火的年代过后,半年发了六百块也成了一个辛酸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