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灵婴缓慢地眨了下眼睛,像是一下没有听明白萨奈克教授的话。

“我大概能猜到你为什么在当初选择我当你的研究生导师,”萨奈克面上带着笑,助理不知道什么出了门,房门虚掩着,

“chen,我欣赏你的天赋,也自知自己大概没有能力教养你,我希望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成长攀爬上数学的最高峰,而不是在我这里浪费时间。”

萨奈克是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陈灵婴抿着唇,“能做萨奈克教授您的学生,是我的幸运 。”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见这样的老师,或者说,是恩师。

陈灵婴是幸运的,从她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从因为她一句话就让她去参加学校数竞选拔的胡家树,再到给她荔枝味棒棒糖奖励的英语老师万琼。

后面是带领她走进数学道路的姜林,看着严厉实则心底柔软的庄岩林琳,领队梁肖,数院的主任鲁步,

最后是萨奈克教授。

每一个老师都那样那样好。

如果中间有一个人不那么好,或许陈灵婴都不会是现在的陈灵婴。

“chen,我希望你能慎重考虑。”

萨奈克坐在椅子上,他的脸上全是认真,眼睛一瞬不瞬看着陈灵婴,期待得到一个回答。

“或许萨奈克教授您愿意为您的硕士生写一封推荐信,”

陈灵婴弯着唇,眉眼溢开一点笑,

“如您所说,德利涅教授是目前数论领域的王者,是我目前最好的选择。”

“我当然愿意,chen,祝你越来越好。”

陈灵婴离开了萨奈克教授的办公室,背上背着书包里装着她的电脑草稿纸还有萨奈克留给她的几个好朋友的联系方式。

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必然首先证明素数永远存在。

孪生素数,孪生素数与素数有关。

而目前科学界把孪生素数纳入与“哥德巴赫猜想”等同的地位,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时,也可以顺便证明孪生素数。

很不幸的事,陈灵婴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却没有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陈灵婴停下脚步。

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白色两层小洋楼。一边有两三棵常青树,另一边是一栋黄棕色外观的房子,门前是一大片荒草。

但是没有一位普林斯顿的学子敢无视它。

这里是爱因斯坦的故居。

他提出了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也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同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早六年前于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丑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0年加入丑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于丑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

波澜壮阔而又看似寥寥数笔的人生。

陈灵婴看着面前的这栋小洋楼,爱因斯坦的故居不允许参观,每天都有很多人站在这里瞻仰曾经的一代天骄。

陈灵婴不是例外。

他们站在这里,渴求得到一点启示,得到一点天才般突如其来的灵感。

用华夏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顿悟。

灵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陈灵婴眼帘微垂,一片一片数着地上的落叶,门前的荒草很多很多,没有人去打理,也没有人敢再上前一步。

二十世纪的世纪伟人,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陈灵婴觉得自己生的有些晚,没能见到活着的,会说话有思想的爱因斯坦,这是她的不幸。

可是同时陈灵婴又在庆幸,这位伟人有足够的书籍流传下来,而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以窥探这时间万物的秘密和规律。

陈灵婴仰着头,八月的阳光刺伤了她的眼睛,即便这一处有林荫遮盖。

就如同真理。

阴霾再多,也会突破重重,到达之后依旧耀眼。

哥德巴赫命题仅仅是欧拉命题的一个简单的推论。

哥德巴赫命题成立并不能保证欧拉命题的成立。而欧拉命题却可以轻易推出哥德巴赫命题成立。

只不过现在通常将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陈灵婴深呼吸一口气,或许是这里的绿植比其其他地方要更加繁盛的原因,空气好了很多,夏日的闷热似乎也没有那么重了。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实质上就是证明欧拉命题的成立。

那么哥德巴赫猜想又要如何证明?

首先要给出精确的质数的个数公式,这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基础,没有质数的个数公式就不能很好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因为离开了质数的个数公式,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无源之水,就是空中楼阁。

然后呢?

陈灵婴双眼微眯,双手自然垂着,手指时不时动弹几下,像是不经意的动,也像是在进行某种运算。

要给出精确的哥德巴赫猜想公式,目前以陈氏定理最为先进出色,也就是不超过 n 的偶数表示成素数对的公式——素数对公式,这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正确的关键。

最后,利用素数对公式进行巧妙和严密的推理论证,不添加任何想当然,才可以真正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陈灵婴垂眼笑了一声,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如果这么容易,当初证明出孪生素数猜想的时候她就可以顺带着将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出来。

而不是等到现在。

白色两层小洋楼前依旧还伫立着很多人,有附近的居民,更多的是普林斯顿的学子。

陈灵婴背着书包回到宿舍,将东西放好后打开电脑给德利涅发了一封邮件。

并没有说什么要读博士的事情,而是将自己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些思考发给了德利涅。

毕竟陈灵婴发到《物理评论快报》的那篇论文大概还有两个月才能审核完毕,然后是期刊发售,那个时候才是她真正硕士毕业的时候。

至于现在,还早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