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肇基挠挠头:

“五爹,侄儿身上还有任务呢,等我有了时间,再回去看我姆他们。”

郑彩笑而不语。

他在江南的时候,可是自由的很,跟家里的联系,就没断过。

郑芝豹瞪着铜铃一样的眼睛,眼白都露出大半。

刚刚还温情的亲亲五爹,不过三句话的功夫,就原形毕露。

高亢的大嗓门嚷嚷道:

“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婆婆妈妈作甚?

只要看到你俩平安,那就成了!

再说了,皇帝相信你俩,给了你俩任务,这是好事!

平白那么多繁文俗礼作甚?

你姆她们要是想你们,家里离这里又不远,来回一趟,也是没问题的!”

郑芝豹霸气的一挥手:

“去去去!

该干啥干啥去,平白杵在这,惹人心烦!”

浑然忘记了,自己这是鸠占鹊巢……

郑芝豹的莽夫脾气,自打郑肇基、郑彩两人,刚刚记事,就已经领教过了。

尤其是郑彩。

他的年岁,与郑家老五兄弟的小两个,都差不多。

郑彩自己也是一个嚣张跋扈的人,然而,面对了郑芝豹……

终究是辈分矮了,郑芝豹的话,他只得忍受着……

郑彩翻着白眼,不断的小声嘀咕:

这是我的地盘啊……

你来了我这里,反倒是让我走,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吧……

“你这小子,叽叽咕咕干甚哩?”

郑芝豹歪了歪头,瞪着环眼: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身为大男人,偏偏要做了软豆腐!

咋地,骑马夹掉了烧火棍,成了娘们了?”

郑彩一缩脖子,不敢吱声了。

没办法,两人年岁差不多,辈分却在这里搁着。

郑芝豹看他不顺眼了,挥手就揍!

下手还忒狠!

他可从来都是只能躲,不能还手啊……

要不然——老兄弟五个,会联手揍自己的……

当初当海盗时,他可没少领教五个老兄弟的黑手……

郑彩伸手捅了捅郑肇基。

就在郑芝豹将自己的牛蛋眼瞪过来,嘴巴一张,就要喝骂的时候,郑肇基急忙道:

“五爹,这是永丰呢!”

“老子知道这是永丰!”

“咋地,还要你俩小比崽子,来提醒老子?”

郑芝豹脸上的笑容收起了,眉头一皱,一寸长的络腮胡子,根根竖起。

郑彩一看要遭。

自家五爹是什么性子,他可是知道的。

他忽然一蹿,躲得远远的。

就在郑芝豹要发火的时候,嘴里机关枪一样,秃噜噜冒出了一大串话语:

“五爹啊,这是江西永丰啊,咱们不是要去守关的么?

再说了,您大老爷跑来,万一被人抢了关,将仙霞关夺了去,您咋跟大伯交代啊!”

“吧唧!”

郑芝豹一巴掌拍在自己的脑门上。

顿时通红一片。

“我特码!”

郑芝豹立不住了……

感情,自己闹了笑话啊!

郑芝豹扭头,落荒而逃:

“走了,走了。

我去仙霞关了……“

输人不输阵,郑芝豹一边走,一边强装五爹的架子:

“你俩也别闲着,该干嘛干嘛去!”

郑芝豹的雷厉风行,只让两人哭笑不得。

扭头看看一边受了委屈的亲兵队长,那头盔都歪掉了的模样……

瞬间明白原来刚才没有亲兵前来通报,必然是五爹强行闯入的结果。

“五爹!”

郑肇基哭笑不得,只得喊住了郑芝豹。

“五爹,你看这样如何,闽地北方,有两大雄关,除了这仙霞关,还有分水关呢!

分水关素有闽地东北门户之称,距离大海也不远。

我俩身负君命,要守在仙霞关……”

郑肇基话都没有说完,郑芝豹却大声道:

“扯这么多作甚?

不就是赶你五爹去分水关么!

有你们两个大侄子,真是老子的福气!

我走了!”

郑芝豹说完,也不待两人跟随,当即一摆手,大踏步朝外走去。

嘴里还道:

“快点过来接管,老子要去分水关!“

郑芝豹一嗓子吼完,止不住嘀咕道:

“娘的!

侄娃子使唤五爹……

老子回去了,非被那几个笑话死不成……”

……

朱由检派出的郑肇基、郑彩两人,遇上了郑芝龙派出的郑芝豹,并且成功接管了仙霞关。

汉都。

若要按照时间叙述,还要倒退十天。

正月十五,元宵节。

今岁的元宵节,有一个华夏固有的节目。

用“蛮夷献技”,来证明华夏的强大。

这个节目,已经许久不曾上演了。

上一次蛮夷们这么“载歌载舞”,还是朱见深的成化年间。

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十五,有一副《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描绘了宫中放爆竹、闹花灯、看杂剧的情景。

这幅图,后世大都当做了研究明代习俗、宫廷生活的重要证据之一。

却忽略了成化犁庭后的大明风华!

朱见深在成化三年签发“犁庭扫闾”的命令后,明军时不时的就要出动一次。

在辽东刷军功,成了成化年间将领们的最佳副本。

而宫廷之内——

大明采取俘虏,充当宫廷太监,是常用手段。

至于不够资格当太监的,那充入教坊司,不就成了常规办法了么。

于是,他们“欢欢喜喜闹元宵”了。

载歌载舞,那是有传统滴~!

看发型

……

今日的元宵大朝,别看朱由检已经针对清廷、江南,布下了“请君入瓮”的好戏。

甚至,还调动各处大军,远赴各地。

然而,朱由检拿在朝堂上讨论的,却也就是选定新年号,这样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甚至,为了堵住“诸公”的嘴……

《大明日报》、《大明晚报》上,更是自从元旦开始,就整篇整篇的刊登各个名人的辩论文章。

什么《年号的选择,事关华夏运道,必得慎重而行》……

什么《国家中兴,年号选择务必慎之又慎》……

什么《袄儿都司大胜后,事关大明的第一大事》……

……

通篇累牍,都是对年号的讨论。

反倒是高杰之死,这样一个牵动华夏各大势力,纷纷作出应对的大事,却只在次版占据了一小片位置。

就那通共只有三百字,简单的将高杰的生平,以及死因交代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见于报纸之上。

早朝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环节……

因为是年号这样的大事,因此,这个不议政的礼节性朝会,却是罕见的讨论了一个多时辰了。

群臣讨论的年号,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将崇祯登基时候的备选年号“乾圣”再一次拿了出来。

其二则是陈奇瑜、倪元璐、范景文等人商议后,提出来的“兴昌”。

第三,就是唐王等藩王提出来的“昌圣”。

此外,还有支持人比较少的“昌安”、“崇兴”、“天佑”、“永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