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英国公 > 第62章 张之极的新差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之极第二天下午就接到了天启皇帝的召唤。

当然了,是魏忠贤派人通知自己的。

显然,魏忠贤已经向天启皇上进行了禀报。

张之极来到皇宫,天启皇帝正在做木匠活。

他见张之极进来了,就放下了手里的工作。

屋里只有魏忠贤陪伴。其他太监都被屏退了。

天启皇帝见到张之极后,笑着说道:“小极。魏公公都和我说了。真没想到你还有如此见地。真是难得呀。”

张之极回道:“皇上。卑职也是为辽东局势着急呀。袁大人是个好官,可是他并不擅长军事。在卑职看来,即便是不让熊大人起复,那也得安排一个懂军事的官员担任辽东经略。要不然真会出大麻烦的。”

天启皇帝叹了口气说道:“你说的,我都明白。可是朝中的几位重臣都倾向于袁应泰,朕还不好驳他们的面子。此次收复抚顺的行动,他们也是全力支持,这你也看到了。辽东的局势,的确是不容耽搁。再这么拖下去,是要出大事情的。”

魏忠贤也附和道:“世子。你也知道,朝廷这两年投入这么多,已经无力再大规模进行投入了。别的不说,那些增援辽东的卫所,每一日的消耗,那都是一笔巨款。朝廷这边的确是坚持不了多久了。所以此次反攻,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张之极听了,说道:“皇上。您说的很对。那能不能换个人指挥这次军事行动。卑职认为,熊廷弼熊大人就能够胜任。”

天启皇帝听了,笑着说道:“小极。你还是不死心。魏公公刚才也说到了熊廷弼。据我了解,熊廷弼有些桀骜不驯,得罪了很多人。朝中的大臣对他印象好的没有多少。而且他被拿下没多久,在袁应泰尚未出错的情况下,启用熊廷弼,实在是说不过去。朕也就和你说说吧。当初后悔听他们的话,罢免熊廷弼。”

张之极继续建议道:“皇上。熊大人既然不可用的话。卑职还有一个人选。”

“哦?说来听听。”

“那就是您的老师,孙承宗。由他出马,也是行的。”

天启皇帝没有想到张之极推荐的会是孙承宗。他想了想说道:“孙大人,朕是知道一些的。他教书匠出身,对军事有兴趣。可是一来他的官职尚做不了辽东经略,另外大家不会认为他能够胜任,在朝堂上那一关也不好过呀。临阵换将,那可是大忌呀。”

张之极心中暗骂刘一燝这帮人。就是他们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间接导致了辽东局势的一步步失控。

其实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却被搞得如此复杂。

张之极知道无法改变袁应泰在辽东的行动,就继续说道:“皇上。既然无法换人,那只能是未雨绸缪,做好两手准备。卑职认为,应该让熊大人抓紧练兵,以备不时之需。”

天启皇帝听了,笑着说道:“小极。今日上午,孙老师就来找朕,希望让你全权辅佐熊廷弼练兵。他认为你是最佳人选。怎么样?你和孙老师真是昔昔相惜。都在举荐对方。莫非你与他孙女的婚事快要成了?朕先恭喜你了。”

推荐我。协助熊廷弼练兵。张之极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他说道:“皇上。我也就是纸上谈兵。对军事并不精通。让我协助熊大人,我能做什么呀?皇上,孙大人这不是开玩笑嘛。”

天启皇帝笑骂道:“小极。你不要忘了孙老师可是孙妙贞的亲爷爷。你拒绝他的好意。你觉得他们爷孙会高兴吗?朕觉得你还是接受这个建议,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你放心,朕会让各部全力配合你们的。”

魏忠贤已经听出天启皇帝的意思了,他生怕张之极继续拒绝,忙附和道:“世子。皇上所言极是。你还是接受认命吧。”

张之极自然知道不能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回道:“皇上。卑职恭敬不如从命。什么时候能够上任。”

天启皇帝听了,指着张之极对魏忠贤说道:“你看看。这个家伙真是口是心非。明明不想去,现在又着急走马上任。到底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好在几位大臣没有在现场,不然又得告他欺君之罪了。小极,你可认账?”

张之极无奈地说道:“皇上。我这个人做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既然皇上这么信任我,让我协助熊大人练兵,那卑职自然要竭尽全力做好此事。”

天启皇帝当即夸赞道:“小极。好样的。朕这边抓紧命人拟旨。你明日就可以去京营当差了。”

“皇上。不知是个什么职位?”张之极厚着脸皮问道。

魏忠贤不等天启皇帝回答,就说道:“京营的一个游击将军,正四品。你起步就获得这么高的职位,朝廷那边定然会有很多人反对的,皇上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你还不快谢谢皇上。”

张之极虽然对官职品级并不感兴趣,但是依旧是十分郑重地向天启皇帝进行了拜谢。

当然了,张之极趁机还是把给天启皇帝的分红呈了上去。

天启皇帝笑着对张之极说道:“小极。你这个国兴木器行,绝对是一个下蛋的金鸡。如果朝廷多一些你这么能赚钱的人,朕就不必为缺钱烦恼了。”

张之极说道:“皇上。其实要想赚钱,还是颇为简单的。大明入不敷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要想多赚钱,那就得开辟赚钱的渠道罢了。这一点,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是一个道理。”

天启皇帝刚要向张之极讨教这个问题,门外的太监来报,内阁首辅刘一燝、辅臣韩爌、孙如游、兵部尚书崔景荣求见。

张之极知道,这又是有军国大事要向天启皇帝禀报了。于是他和魏忠贤就选择了告退。

天启皇帝也没有让他们留下。因为这两拨人根本就不对付。

张之极在这里的话,双方势必又会产生冲突。到时候自己又得左右为难。

平衡,才是王道。

眼下东林党的势力越来越大。渐渐有尾大不掉之势。如果没有一股势力相抗衡的话,自己的皇位势必会被他们架空。

眼下就有这个趋势。

如何削弱东林党,平衡朝廷,是摆在天启皇帝面前的第一难题。

这要比辽东战局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