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英国公 > 第45章 皇上全都知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之极前往孙承宗府上为其送上折叠椅,没有想到会遇到孙妙贞。

更令其没有想到的是,孙妙贞竟然是孙承宗的孙女。

虽然没能与孙妙贞进行一番交流,但是好歹知道自己这位救命恩人家住何处了。

张之极出了孙府,就遇到了中军都督府的人。原来是父亲张维贤找自己。

都派人找到孙府了,显然是有重要的事情。所以张之极不敢耽搁,直接赶奔御马监。

见到了张维贤,张之极笑着问道:“父亲找我有事情呀?”

张维贤看了看张之极,叹了口气,说道:“你是不是讹了怀柔伯两万两银子?”

张之极当即否定,辩解道:“这可不是讹。他打伤了我的人,砸坏了店里的东西。正常的赔偿。而且是他自愿的。我可没有讹钱。”

英国公张维贤无奈地说道:“小极。虽然这个怀柔伯不是个好东西。可是毕竟都是勋贵一派,你也不要惹毛了人家呀。咱们按价赔偿,不吃亏就可以了。你倒好,要了人家两万两银子。这不是讹钱是什么。”

“就算是我讹他了。他又能怎样?他还能到皇上面前告我的状吗?”张之极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张维贤贤说道:“他倒是不敢去面见皇上。可是明的不行,他会暗地里进行呀。我刚刚得到消息。这个施壮猷组织了一个酒局,让他的一帮狐朋狗友收集信息,谋划着如何收拾你呢。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呀。现在暗杀你的人还没有查到,朝中的大臣又对你虎视眈眈。现在又惹上了勋贵。你的麻烦会越来越多的。你要知道你惹了施壮猷,那相当于得罪了很多勋贵呀。”

这个道理,张之极自然是明白的。可是自己本身也是勋贵当中的一员。得罪了施壮猷又能怎样。所以他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父亲的话也是有道理的,他说道:“父亲。您说得我都懂。这件事都已经做了。难道您想让我把钱还给他。了结此事?”

张维贤摆了摆手,说道:“即便是把钱还给他,他也不会放过你的。我太了解他了。再说了退钱也不是咱们的风格。要真闹起来,咱们也不怕他。我的意思是,此事咱们要未雨绸缪,先在皇上面前把事情说一下。真要闹起来的话,皇上出面,那岂不是省了咱们很多力气。他们这帮人再厉害,能有皇上厉害嘛。你是当事人,你去说,更有说服力。我替你去,效果就没你去那么好了。”

“这么做,能行吗?”张之极疑惑地问道。

张维贤分析道:“你和皇上现在有生意往来,关系自然要比施壮猷要近一些。还有就是与怀柔伯府人员发生冲突的是孙大人的家人。你要知道皇上一向是非常敬重孙大人的。真闹起来,你觉得孙大人能够躲开吗?”

张之极明白了,这是要借力打力呀。不得不说,父亲这招真是高呀。他当即表态道:“父亲。您说得对。我这就去找皇上去。”

说完,张之极去面见天启皇帝。

越是到年底,闹心事就越多。尤其是财政方面。各个方面都来要钱。户部尚书李汝华更是催得很急。

当张之极进来时,李汝华正在向天启皇帝汇报。

张之极现如今与天启皇帝合伙做生意,已经不是外人了,可以直接面见天启皇帝。所以君臣二人的谈话并没有中断。要知道,无需通报,能够直接面见天启皇帝的,可是屈指可数。

李汝华说道:“皇上犒赏九边将士的金额出来了。按照每人二两计算。蓟辽昌易四镇需八十六万六千二百四十四两。宣大山西三镇需要四十二万八千四十四两。延绥宁夏二镇需要一十五万五千六百八十四两。固原甘肃二镇需要二十七万二千七百四十六两。可是户部现在一下子拿不出来这么多钱?”

天启皇帝自然知道,只能从内库补充了。于是他说道:“户部能拿出多少。缺口从内库补,就是了。”

李汝华继续说道:“辽东经略袁大人到任后,正在整顿军队,准备向女真发动反攻。无论是人马、粮草、物资辎重,尚需要朝廷支援。这一块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呀。”

天启皇帝说道:“此事方大人他们和我说了。你们商议好,执行就是了。”

李汝华又说了几件事情,都是涉及拨款。天启皇帝一一作了指示。李汝华请示完毕就告退了。

天启皇帝这才有功夫搭理张之极,问道:“小极。木器行的生意怎么样?”

张之极回道:“托皇上的福。生意非常好。这个月结束了,估计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到时候,我再把分红给皇上送过来。”

天启皇帝听了,颇为悲观地说道:“小极。你有心了。可是你替朕赚再多的钱,也是没用的。刚才李大人说的那些事情,你都听到了。处处都在要钱。这才是十月份。到了腊月,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

张之极与天启皇帝同龄。而且张之极来自现代,对于明朝的情况非常了解。

所以天启皇帝说的这些话,他理解的非常深。

天启皇帝这番话,不能与大臣说,只能与身边亲近的人说。

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为这些国事操劳,的确是一件残忍之事。

张之极出于怜悯和同情,劝慰道:“皇上。您也不要太忧虑。朝廷上下,能干事的人,还是很多的。只要君臣齐心协力,又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呢。困难只是一时的。”

天启皇帝笑着说道:“你就不要安慰朕了。朕虽然一直在宫里,没有到各地去走走,可是大明现在是什么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阿谀奉承者,有之。阳奉阴违者,有之。欺上瞒下者,有之。恶意克扣者,有之。你就说,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干的。你就说刚才李大人和朕说的犒赏九边一事,那么多的钱,最后真正能够分到士兵手里的,能有二两吗?”

原来天启皇帝心里明镜的呀。

张之极突然想到,大明皇帝派往各地的太监,以及锦衣卫就有收集情报的职责。一些大臣也会向皇帝递上密折,上报一些机密之事。

不过还有一类人,那才是最可怕的。这类人的名字叫“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