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乃大汉忠臣马超 > 第380章 孟达杀阎温,荀攸起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0章 孟达杀阎温,荀攸起兵!

雒阳兵变的消息是四月末传到梁州的。

梁州牧荀攸在得到消息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举起反旗,而是选择封锁消息,暗中联络可能仍然忠于天子的官员。

在这之中,上庸主簿孟达是荀攸最看重的人!

荀攸私下联系孟达,劝诱孟达在上庸起事。

孟达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动了反抗马超的心思。

几年前淳于琼攻打并州,孟达受马超提携,率骑兵从太行山迂回突袭淳于琼的军队,立下大功,得到封赏。

但他左右逢源,和杨彪亲近,结果被马超打压,发配上庸担任主簿。

孟达对此一直怀恨在心!

这些年,他在上庸太守阎温面前伏低做小,叫人挑不出毛病。

而且该说不说,孟达的确很有能力,不然他在益州时也不会和法正成为密友。

孟达的行为获得了回报。

阎温对他的防范日渐减少,以为他已经改过自新。

孟达于是和荀攸里应外合,布下了袭杀阎温的计划!

五月初,荀攸亲自到上庸视察,要求从阎温的上庸郡征调钱粮,并顺便检查府库,核对户籍,巡察诸县。

荀攸充分运用梁州牧的权力,把阎温搞得疲于应付。

而阎温此时尚不知雒阳兵变的事情,对荀攸来上庸视察的原由做了错误的评估。

阎温以为荀攸只是来找茬的,殊不知荀攸是来杀他的!

趁着荀攸迷惑阎温的机会,孟达接管了上庸的军事力量。孟达官居主簿,本就是太守底下第一人,只要阎温放松警惕,孟达有的是机会搞事情。

五月初五,荀攸视察上庸的第五天,阎温方才从荆州方面得到消息,雒阳兵变,杨党被诛除!

消息是荆州刺史王凌派人送来的,送信人是蒯祺。

阎温不杀,得到消息的瞬间就反应过来了,但为时晚矣!

彼时荀攸、阎温、孟达三人都在一起,阎温当即下令让孟达斩杀荀攸,结果孟达拔剑砍的却是阎温!

阎温当场殒命,连带送信的蒯祺也被孟达杀害。

之后荀攸以梁州牧的名义委任孟达为太守,向当地官员百姓揭露马超的篡逆之举。

荀攸与孟达商议后,一致认为仅凭汉中和上庸两郡绝非马超的对手,他们还需要盟友。

于是荀攸发布檄文,邀请天下英雄共讨马超!

还专门派人联络益州牧刘璋,江东孙权,和兖州曹操。江东和中原距离遥远不提,益州牧刘璋在见到荀攸的信使后当场就答应了!

刘璋提议联军在汉中会师,但荀攸回信说梁州军队已经准备出发,他会派人在阳平关接应益州军队入关,请刘璋放心派兵北上会师。

荀攸和孟达杀死阎温后,立马带着上庸的军队返回汉中。

路途中,荀攸和孟达就进兵勤王的路线问题产生了纠纷。

二人都清楚地明白仅靠汉中和上庸二郡的兵马不可能一路打到雒阳去。

但孟达认为,他们应该徐徐图之,出祁山,切断凉州,再向关中进兵。这样做的优点是时间充足,战略空间大。雒阳离凉州远,而汉中离凉州近,勤王军说不定可以在马超的援军到来前拿下凉州。

对此,荀攸却不认同。

荀攸以为师出有名,既然他们是勤王军,那至少应该向天子所在的方向进兵,而不是舍本求末,调头去占凉州。

荀攸想直接走褒斜道,进兵郿县,进攻关中!

孟达和荀攸经过多次商量,最后还是荀攸官大一级,以梁州牧的身份强迫孟达服从自己的命令。

孟达当然不满,但他们眼下势单力孤,兵力有限,要是再闹不和,干脆投降算了。

而且荀攸的计划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正解。

因为他们是勤王军,进军路线对士气和人心影响很大,军队向关中进兵肯定比向凉州进兵更有战心。

而且孟达忽视了一点,凉州是马氏的大本营,他们要真敢出祁山攻打凉州,当地拥护马氏的羌胡部落都够勤王军喝一壶。

荀攸和孟达确定好进兵关中后,二人随即筛选进兵路线。

从汉中直接进兵关中有四条路——褒斜道,傥骆道,陈仓道,子午道。

其中褒斜道最好走,陈仓道路况也不错。

傥骆道最近但路况极差,大军基本不可能通过。

子午道也近,且马超曾经从子午道神兵天降攻占关中,但如今已是五月,再有十天半月就是雨季,走子午道太冒险了。

荀攸和孟达思虑再三,决定保险起见,走褒斜道!

五月十一,梁州牧荀攸率军从南郑出发,大军直入褒斜道。

荀攸的勤王军号曰三万!

但这之中有近两万人都是虚报,实际人数只有一万。

并且这一万人中受过训练、能战敢战的只有孟达麾下的两千上庸兵。

剩下八千多,全都是荀攸在汉中临时征调的新卒。

因此,勤王军的战斗力堪忧,但荀攸和孟达还是义无反顾地出兵了。也不知他二人是真的自信,还是另有想法……

当然,军队人数少也有少的好处,荀攸和孟达虽然起兵仓促,但粮草补给的压力较小,仅靠汉中一郡的府库就能支撑他们穿过褒斜道,再打上三个月的仗。

勤王军进兵速度很快,他们在行军途中几乎未受阻拦,显然朝廷一方还没有做好准备。

荀攸和孟达仅用十五日就通过褒斜道,于五月廿六日穿过秦岭,顺利出现在关中境内!

出了褒斜道谷口,荀攸和孟达选择在五丈原扎营休整。五丈原地势平坦高耸,能够俯瞰渭水两岸,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就在此扎营。

说来赶巧,就在荀攸和孟达在五丈原驻军的当天傍晚,渭河对岸,一支朝廷兵马也进驻郿县,领军者正是贾逵!

贾逵是五月十五下午才从雒阳出发的,因为十五日的上午他才见过马超领了军令。

从雒阳到长安距离不短,贾逵仅用十日就抵达郿县,亦可谓神速。

更绝的是,他精准预判了叛军进兵的路线,掐着时间点赶到郿县,堵在褒斜道的出口,让五丈原上的荀攸和孟达不敢轻举妄动。

虽说如此,但荀攸和孟达在五丈原居高临下,把贾逵的军队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首先贾逵的兵力不多,从军营的规模来看,最多只有两千人。不过贾逵的军营布置得很齐整,叫人看不出破绽。

荀攸和孟达好奇是谁在统兵,当得知是贾逵后才觉得理所当然,同时也感到棘手。

孟达很清楚贾逵的能力,他和贾逵曾合作击败淳于琼。孟达认为如果对手是贾逵的话,己方的胜算将大打折扣,于是向荀攸提出建议,写信劝降贾逵!

荀攸认为可以尝试,于是二人写下书信,派人送往贾逵的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