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乃大汉忠臣马超 > 第296章 诸葛亮的眼药,王朗路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6章 诸葛亮的眼药,王朗路过

西坎道,雒阳驿馆。

庞统拿着马铁给的印信,和诸葛亮等人顺利入驻。

因为他们拿的是马氏印信,驿馆的官吏特意为他们安排了条件很好的房间。

庞统、诸葛亮等人安置好行李,继续聊起游览雒阳城的话题。

除孟建外,其余四人都想出去游览。

徐庶作为孟建的好友,想拉孟建一起。

徐庶问孟建为什么要留在驿馆?

孟建说:“我们都走了,万一骠骑召唤,我等错过不说,还有无礼之嫌。”

徐庶听孟建这么说,忽然也想留下。

他对庞统、诸葛亮、石韬三人道:“公威独自一人未免寂寞,我留下陪他,你们去吧。”

庞统和诸葛亮相视一笑。

石韬半调侃半点破道:“看来孟公威已心有所属,徐元直,你不会也要投入骠骑大将军的幕府吧?”

徐庶惊讶地说:“幕府?”

他问孟建难道不和他们一起入太学吗?

孟建郑重点头:“嗯。元直、广元、孔明、士元,我已年近而立,却仍旧一事无成。荆州寒窗八年,为的是一展胸中抱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已下定决心抓住这次机会!”

徐庶听完,感觉眼前的孟建有些陌生。

未曾想,好友孟建已经下定决心,而他徐庶的心还在太学、骠骑幕府间徘徊。

徐庶又看向石、庞、诸葛三人,问他们是否已经决定去向。

三人同时点头。

徐庶追问他们准备去哪?

太学?骠骑幕府?

石韬答:“太学。”

庞统说:“吾与公威同。”

诸葛亮摇动羽扇:“我心念汉室,自当入太学。”

诸葛亮的话触动徐庶,徐庶疑惑道:“孔明,难道辅佐骠骑大将军,就不是为我大汉效力吗?”

“呵呵~”诸葛亮微笑摇头。

徐庶不解,但猜到诸葛亮对马超有成见。他对诸葛亮的想法不以为然,甚至有些愤懑。

他咬字道:“眼见为实,我倒要亲自会会马骠骑!”

诸葛亮淡定地挥挥羽扇,招呼庞统、石韬两人出门。

徐庶目送他们到门边。

他扭头想问孟建的看法,却见孟建拿出笔墨,在绢帛上行笔。徐庶不用看就知道,孟建在给马超行卷。

徐庶不便打扰孟建,找了张席子坐下,拿一卷《礼》来读。

然而他刚摊开竹简,就见诸葛亮从外面折返。

徐庶好奇地问:“孔明,怎么回来了?”

诸葛亮扫了眼孟建。

汝南人头也不抬,全心全意行卷。

诸葛亮收回目光,径直走到徐庶跟前。

“元直。”

“嗯?”

徐庶与诸葛亮对视,目光天真。

诸葛亮轻叹一声,对徐庶说:“元直,我只说一句,你且记住。”

徐庶察觉到诸葛亮的担心,笑着说:“那我洗耳恭听卧龙的箴言~”

诸葛亮笑笑,然后和徐庶耳语。

徐庶边听,眼神逐渐变得复杂。

诸葛亮说完,徐庶皱眉问:“孔明,果真如此吗……”

他还没问完,心中却已有了答案,问诸葛亮的语气也变得不坚定。

啪,啪。

诸葛亮用羽扇拍拍徐庶肩膀,没有多解释,转身离去。

徐庶望着诸葛亮的背影,眉头紧锁,沉重地喷吐鼻息。

……

诸葛亮离开驿馆,在马厩追上庞统和石韬。

二人正在等他。

石韬骑在马上说:“走,去太学!”

庞统和诸葛亮翻身上马,三人并骑同行。

他们打听好方向,太学就建在中离道靠乾中道一侧的街区,位于皇宫建安宫的左下角。

诸葛亮精通八卦奇门,顿时明白此中深意。

太学的方位,契合八卦中震卦的位置。震卦属木,为雷,挨着坤卦与离卦。

象传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於四方。

此三卦暗中告诫太学学生要修德、修省、修明。

同时坤地载木,木助火势,也寓意着朝廷希望太学生都能如大木般茁壮成长,前途亦如离火般明旺!

诸葛亮将心中所想告知石韬和庞统。

二人都是顿悟,遂称赞朝廷的想法很好,更称赞选位之人有学识。

石韬说:“真不知是何人,给太学选了这样一个好位置啊!”

庞统断言:“多半是马骠骑。”

诸葛亮亦感慨:“我只知马孟起有文治武功,没想到八卦数术,他也精通。”

庞统笑道:“若不如此,又怎能助汉室起死回生?”

诸葛亮哈哈一笑,打马上路。

三人结伴前往太学。

途中,庞统忽然问诸葛亮,他刚才是不是去见徐元直了?

诸葛亮坦然承认。

庞统皱眉说:“孔明,人各有志,人各有命,你不该影响徐元直。”

诸葛亮苦笑辩解:“元直他性子单纯,我怕他将来后悔。”

庞统知他一片好心,但还是埋怨道:“你这样做,我怕将来龙凤不能和鸣,反要相斗啊!”

诸葛亮摇动羽扇,没有回应庞统。

庞统扭头看向路边,面色沉郁。

旁边,石韬听不懂二人机锋,但察觉到气氛尴尬。

石韬憨笑说:“怎么,龙凤不和鸣,难道真要争斗?”

庞统和诸葛亮同时回答石韬,他们只是说说。

石韬拉起二人手腕,放在一起说:“哈哈,既然不争斗,那就陪我这粗夫游览太学!”

说罢,翻身下马,邀二人同行。

庞统和诸葛亮怎么会拒绝,跟着石韬一起把马摔在路边,三人一起站到太学门口,望着正在施工的建筑。

太学的大门非常宽阔,朱墙黑瓦,飞拱有龙凤纹路,大门两侧还有装饰用的楼阙。整栋建筑大气有威严,看大门规格,太学里面的面积也不小。

看得出,朝廷在建设太学时很费了一番功夫,不仅挤出钱粮,还在雒阳城中划了一大片土地。

石韬对这未完工的太学赞不绝口,上前问监工,能否进入参观。

可惜,监工回答不行。

但监工也告诉石韬,太学最早今年年底,最晚明年年后就能完工,到时朝廷会举办考试,录用有才学的人。

“考试?”石韬疑惑,又跟监工聊了几句。

这监工消息很灵通,不仅告诉石韬什么是考试,还清楚考试范畴。

据说,司隶校尉马超建议朝廷设五经科考,让擅长五经的大臣担任博士,出题考验想要进入太学的士子。

石韬牢牢记住,回去跟庞统、诸葛亮两人分享。

庞统和诸葛亮听说要考五经,都不觉得有什么压力,石韬本人也不在意。以他们三人的学识,五经那是滚瓜烂熟。

三人绕着太学外墙溜达完一圈,觉得差不多,就要启程回驿馆。

然而诸葛亮三人刚上马,一个陌生的声音突然叫住他们。

“留步,羽扇纶巾骑白马者,可是琅琊阳都葛氏后人?”

诸葛亮一听叫的是自己,旋即回头。

在他们三人身后,一位四旬穿华服、戴大冠、佩青彩绶带的中年儒士站在那。

诸葛亮等人看其穿着就确信,这位中年儒士肯定是一位朝廷重臣!

否则,此人不会佩戴青彩绶带!

诸葛亮下马,尊敬地问:“小子诸葛亮,字孔明,确为琅琊葛氏后裔。”

朝廷重臣面露喜色:“好呀!未曾想还能碰见故人之子!”

诸葛亮躬谦地问:“请教大夫姓名。”

大夫曰:“老夫王朗,字景兴,与你父是青徐旧识,曾同在郑师门下听讲!”

诸葛亮三人赶忙行礼:“原来是御史当面,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