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日一早,春晓便跟着严大河的牛车去了镇上。严柄发跟大山去收货,周氏则带着张氏跟书文另东升他们下了地。

牛车比走路还是快上很多,车上放了装好的五个桶,面上盖上了草帘子,用麻绳跟板车车身绑在了一起。

春晓这是第一次跟着去送货,“二哥,你去送货路上有碰到过咱村里人吗?”

“去的时候没有,回来的时候经常碰到,村里如今不少人都知道咱家与外头做生意的事儿,我们也没有刻意遮掩。”

“这牛车好不好赶?”

“多赶几次就好赶了,我如今已经熟练了,有空我回去教你。”

“我看这桶跟盆咱得多备一些,哪哪都要用上。”

“先凑合着用吧,灶房就那么大,东西都没地方放了。”

所以说要重新起房子啊。

两人来到镇上,大河将牛直接赶到了酒楼后院,早有小厮候到后头,麻利的卸货称重给银子,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春晓站在边上干看着。

等大山将钱放进了腰前的布袋,两人赶着牛车去了粮食铺子,如今有牛车,春晓也不含糊,直接买了100斤的大米跟100斤的细面。这家里一天大概用3斤多米粮,这些可以吃两个月了。

买了粮她又去了瓷器铺子买了10个瓷碗跟一把筷子。最后去锁铺又买了两把锁。大河见他买锁,自己也跟着买了一把,“以前住的屋子很少锁,如今还是上个锁放心。”那屋里如今可是放着不少银子呢。虽有孩子看家,但在外面干活还是上个锁安心。

春晓让他将牛车赶到了点心铺子,上次买了那些个点心,结果自己没吃两口就全送人了,实在是可惜,她进去又买了几包上次觉得好吃的点心,大河见她买也跟着买了两包,两人这才赶着牛车回家。

到家的时候严柄发也刚回,桌子跟凳子已经摆在了院子。

他们一起将粮食抬进屋,再次感叹家里位置太少了。

三人东西放好立马赶着牛去了地里。很快周氏就回来了,春晓提议中午蒸馒头吃,再配些炒肉跟咸菜,周氏一想,馒头送过去给做活的人也方便,便同意了。

两人正在院子里和面,就听到院子门口有人叫唤,春晓抬头一看,发现是方氏,忙笑着让她进来。

“方婶儿你自己找个凳子坐,我这手上都是面粉的。”

“你们忙你们的,我这是想你娘了,她总是呆在这边不见回去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就是随意过来坐坐,这边可离得远,走都得走半天。”她朝院子里看了看,“早听说你们这处打了水井,我还没有看过呢,今日特地过来瞧瞧。”她一边顺手放下了自己的提篮,一边往井边走去,“你们这地儿真香啊,隔老远就闻见了。”

“大媳妇在灶房熬肉呢,能不香吗,你自己看,我就不招呼你了。”

“我用不着你招呼,你忙你的。”她站在井边转了转摇杆,“这以后吃水是方便多了,这打口井得多少钱?”

“9两。打了差不多上十日。”

“啧啧,老贵了,都快赶上二亩地了。”她从井边过来坐在了二人身边,“我听说你们家偷偷置了十亩地,咱之前时常一起,你倒是藏得挺严实的,要不是最近下地,都不知道的。”

“你看见我们家那口子下新地了。”周氏笑。

“什么我看见了,村里头谁不知道,还说你们有钱置地却找东升跟旺福给你们做白工,说他们两家傻的很。反正如今村里说你们的说什么的都有。”

“真是吃饱了撑的。”周氏没好气的骂了一句,“我那些地年前春晓回来没多久就置了,那一大半都是春晓的,我请不请人做白工干他们什么事,咸吃萝卜淡操心。”

方氏看着她也笑了起来,“上次你说我若想吃那好吃的蛋你便替我弄,你可得说话算话,我今日可是拿了10个蛋来了。”

周氏一边或者盆里的面,一边看了看她的提篮,对着灶房喊田氏,田氏很快就开门出来了,看到方氏叫了声方婶,又问她娘什么事情。

“你把你方婶篮子里的蛋洗了一块儿卤了。”想想卤还需要时间,“给你方婶装10个卤蛋。”

田氏依言拿走了她的篮子,没多会儿就提过来了10个卤蛋,见没事又回灶房关上了门。

方氏咧着嘴,“这灶门一开香味儿藏都藏不住。你这可是做了一门发财的买卖,难怪一家老小都在这边忙活的。我今日来还有一个事情要找你,就是马上要春耕了,我们家有六亩地呢,若是到时候你们家的牛得空,能不能借我们使使,这银子租别人的是什么价我们就给什么价,你放心。”

“你这话说的,什么放心不放心的,我们家地这两日在施底肥,已经在深翻了,到时候浅翻撒下种就行,后头都用不上牛,等翻完了地你牵去用就是,银子的事就不要提了,把我们家牛喂饱就行。”

“行行,有你这话就行,我就不跟你客气了,今日来主要就是这个事情,那你们忙吧,我就回去了。”

“方婶儿,再坐会儿呗。”春晓挽留。

“再坐会儿,等会儿馒头熟了也带几个回去给孩子吃,正好你也带了篮子,等我面发好了,馒头上了锅,我有话跟你讲。”

“你有什么与我讲的,好事还是坏事。”方氏笑着安定坐了下来。

“你要是听了就是好事,要不不听可能就是坏事。”

“那我还是多坐会儿吧,这还有馒头送我,还有好事说给我听,我可得等着。”

春晓很喜欢她娘跟方氏的相处模式,直来直去,逗趣又好笑,方氏趁着他们忙活的功夫在院子里外转了转,“你们还养了这么多的鸡呢!”

“我看我这地这么大不养鸡可惜了,就让我娘帮我跟村里抱了百来只,不知道以后能养成多少只。”

“这鸡好养,多注意些鸡粪的颜色,别拉肚子就行。春晓,你这里这么多的地全要种棉花啊,不种点别的。”

“就种棉花了,一种好管理。”

方氏点了点头,“你是个有福气的,可惜我就两个儿子没有闺女,不过我们家娟儿是个不错的孩子,有机会你多带带她,她性子太沉闷了。”

“石头跟木头他们进城找到活没有。”当初找长工周氏其实想过方氏的儿子,只是春晓心里想好了人选她便没有提。

“不知道,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找上了,也不知道传个口信回来,也是不省心得很。”

“你就知足吧,两个儿子都出去挣钱还说不省心。”周氏打水洗了手,“其实你不来找我我也是要找你的,我今晚就住回去了,总不能老住在闺女这里吧。”

“那有什么,都这把年纪了想住哪还用得着看别人说,若是我,在闺女这处住的舒服我便就住这里了,只要闺女没意见。”

“你就是嘴上厉害,真轮到你肯定就不这样了。”

方氏拉着她坐到身边,“你到底要跟我说啥,这会醒面的功夫你说呗,我听着。”

周氏便把泡种子的事情跟方氏说了。

方氏一听也是将信将疑,“你这都是哪里听来的,咱以前可从来没有这么做过,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可是好心提醒你,这些都是我们春晓教的,她那棉花种子泡了长得可老好,你愿意试就试,不愿意试就还按着以前的。”

方氏听了沉默了一阵,这种事情周氏自然不会糊弄她,只是那么多的种子若是都泡了万一出点意外,那今年的收成可就完了,心下想着那就泡一半,剩下一办还按之前那样,只是这话她自然没有跟周氏讲。

中午的时候馒头出笼了,周氏给方氏装了5个。

“我这怪不好意思的,拿了蛋又拿馒头的。”

“有啥不好意思的,咱俩还客气,几百年不来一回,拿几个馒头就不好意思了,信你才有鬼。”

“行了行了,说不过你,那我走了。”

方氏走了,周氏拿了一个木桶提了一桶的馒头去了地里。

二十六这天,家里的十亩底肥全部施完了,严柄发决定月初再开始种小麦,因为春晓这边移栽的事情等不了了。

家里暂时不用牛,周氏趁机把牛借给了方氏家用,并告诉她晚上要还回来,第二天上午巳时后再来牵走,早上家里要送货。中间的时候,有好几户村里人过来跟他们祖牛他们都委婉的拒绝了,说是牛的用工时间都排满了。

如今大家都知道他们家地多所以也没哟多说什么,毕竟村里有牛的人家还有两三户,排好时间能租上。

二十七这天正好是春分,家里除了收货的跟送货的人,全家上阵开始给春晓移种棉花,所有的活都是听春晓安排,让他们怎么挖他们就怎么挖,让他们怎么栽他们就怎么栽。家里有50个大簸箕,装苗也不愁没有工具。

东升跟旺祖虽然不理解为啥不直接种而是要种在一起再移栽,但是他们也不多话,反正让他们怎么做他们照做就是,人家春晓会读书,知道的比他们都多,就看严家如今的光景也多是得了她的益,总之这户人家她的话最好使,这是他们近期悟出来的道理。他们在这处吃的好活也不重,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工了。

这移栽比之前赶牛深翻要累,要把苗按规矩一颗颗种下去,这种土质的地还得深载,总之家里的人只要手上的活做完得了空便来帮忙。

二十八号下午,方氏把牛还回来了,并对他们很是感谢,春晓与家里人商量了一阵叫来了严旺祖跟徐东升。

“旺祖啊,明日你不用来了。”

严旺祖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边上的东升也不淡定了。

“叔,咋的啦?”

严柄发见他惊恐的表情知道他是会错了意,忙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叔话没说好,明日你来把牛牵回去,把你们家五亩地耕了再来。”说完他又看向东升,“跟你爹说等两日,等他们家用完就轮到你们家。”

两人都露出惊喜的表情。

“柄发叔,你要把牛借给我们使?”旺祖跟东升笑着对视了一眼。

“是啊,你爹那人架子还真是大,要用牛还非得我送上门,来说一声都不肯。”严柄发说着玩笑话,“家里的地赶紧的耕,等我们要用的时候就不借了。”

“多谢柄发叔了,我把家里的地耕了就回,播种的事儿家里有人。就两天时间就行。”

“恩,记得巳时后来牵牛,晚上还回来,还有把我的牛喂饱,可别饿着它。”

东升见严柄发看向他,忙站正了身子,“柄发叔,那我排大后日,一天时间就行。”

严柄发笑了笑,“行了,就这个事情,去忙吧,这地里还得忙活几日呢。”

第二日,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大河快去快回,旺祖来取了牛,家里人继续移苗,这下雨好,这小雨润土苗容易成活,都不用怎么额外浇水了,棉花本就是抗旱植物。严柄发他们今日跟屠户说好了,若是雨大他们就隔天去,一回就是140斤左右,隔天去就得用到牛,像这样牛忙的日子,他们尽量都是一日一去取货的。

好在后头几天一直是下着绵绵小雨,等二号东升把牛还回来的时候,家里的棉花已经全部移栽完了。

家里又开始泡麦种播麦种,翻地耕种。

周氏这几日中午不是包子就是馒头,不是馒头就是煎饼配蛋汤,果然是如她所说怎么方便怎么来,大家也没设么意见,旺祖跟东升更加没有意见,他们如今在周氏家吃的可是比以前在自己家吃的好太多。基本都是细面跟精米,偶尔会吃杂粮饭,有时候吃着还会有些内疚,毕竟自己日日吃的这么好,家里人却日日稀粥。

这些日子天时而下雨时而晴,都没有个定数,她这才想到清明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