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长安 > 第211章 李世民的条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石天的计划中,大唐想要向外扩张,还是要等上两年的,最起码也要等他把电报机搞出来,把电焊弄出来,如果能弄出铁船和汽车那就更好了。

攘外必先安内,大唐的内部,世家的事情必须要解决的。

其实世家想解决起来也容易,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国办学堂继续开下去,用不了几年,世家就成不了气候了。

岭南之地也是要开发的,想要开发岭南之地,必须要解决的事情就是交通。

大船暂时是造不出来的,如果有了内燃机,造一些一二十米长的货船还是没有太大难度的。

二十米长的船,排水量基本就可以达到三四百吨以上了,这种吨位的船出不了海,可是跑在杨广的运河上以及江南那些发达的水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官道上铺上水泥路,运河上跑着铁皮船,往来穿梭,如果李世民魄力大一些,再铺上几条铁路,等把周边小国的经济掏空了,那时候还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了。

其实,对大唐来说,扩张最大的障碍不在内部也不在外部,而是人口。三百万户,两三千万的人口,拉到美洲大陆一稀释,没人了!哪还有能力扩张和管理更多的疆域?

给李世民写了一份关于制糖工坊发展的奏折,石天收起天马行空的心思,老老实实地继续他的科研大业。回长安之前,发电机和电焊机必须要造出来才行!

嗯!整流器和电焊条除外!这两个东西一个需要材料,另一个也是需要材料。

……

石天在忙着让人打制制作硅钢片的时候,李世民正在甘露殿跟郑西坡喝茶。

石天给也整出来的崔元和郑方的事情他还是很高兴的。虽然事情不大,能做的文章不多,但是多少也算是个世家的把柄。

世家能传承千年,靠的可不光是读书人,还有就是百姓中的民望。这件事情,石天可以不在意,可是世家却不能不在意。

“历朝历代,朝廷皆以税收维持开支。税收之中,又含农税和商税。

大唐立国不到二十年,立国之初,怜百姓战乱之苦,帮不收商税。

这几年来,大唐国力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商业也已经崛起,朕有心重收商税,你郑家以为如何?”

喝着从江南之地快马送来的茶叶,李世民开出了他的条件。

商税之事,李世民已经打算重启了。五姓七望,现在拿住了荥阳郑氏和博陵崔氏,再加上他皇家的晋阳李氏,七占其三,再说通朝廷上的勋贵,这事就可以执行了。

博陵崔氏是五姓七望之首,荥阳郑氏相对要弱一些,可在七望之中,也算中游。

晋阳李氏原本只是二流世家,可是他跟李氏攀上关系之后,李氏一直以七望之首自居,虽然实力一般,可是皇室是他李家的,因此也算得上中游。

这三家如果同意征收商税,再加上朝堂上勋贵的占比,这事肯定就不会再有任何阻力了。

商税之事,李世民是可以强行推行的。可是强行推行商税,动了世家的利益,世家必然会给他找麻烦。

如果七望里面,有三家站出来同意,其他四家估计就不敢站出来反对了,毕竟他李世民手里的刀是用血磨出来的。

李世民要征商税,郑西坡也很为难,毕竟荥阳郑氏也是有很多产业的,这关乎到郑家的利益。

而且这事太大,他自己也做不了主,这事必须要上报家族才行。

“陛下,征收商税,古来有之,我个人是支持的!只是这事太大,若想让郑家支持,还需要等我将此事报于族中,让族老们定夺才行,我自己是做不了主的。”

郑方之事,他来找李世民,来之前就做好了被宰的打算。

这事李世民显然是合计好了,弄不好还跟朝堂上的那几个宰辅商量过的,开出的这个条件,正好是在郑家所能接受的临界点上。

商税之事,其他朝代都有征收,李世民遵循古制,要征收商税,他世家想拦也拦不住。可是让他们拥护李世民征收商税,这事还真有些为难了。

郑西坡打算拖一下,李世民也无所谓,毕竟这事不小,也不是他郑西坡一个人能决定的,他也能理解。

“既然这事你做不了主,那就尽快给郑家送信过去,问一下郑家的意见吧!郑方之事,朕已听闻,虽然还未查证,可也用不了多少时间了。

郑方在工部采买执事上已经干了三年了,向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朕是不相信他能做出这种有损郑家名声的事情的。

不过此事被石天拿住了,还录了口供,为了还郑方一个清白,这事朕也不能不查。

这段时间就委屈一下郑方,先收监在大理寺的牢房之中,等查清了真相,再按大唐委依法办理吧!”

你不是要请示家族吗?那就去请示吧!什么时候来信,什么时候处理郑方。

如果郑家同意征收商税,那就万事大吉,郑方和石天那就是个误会。如果郑家不同意征收商税,那你郑家就全是鸡鸣狗盗之辈了。

到了那时,郑方的事不光整个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老子还要拿他当个典型,让荥阳甚至整个大堂都知道,你郑家之人都是一些偷鸡摸狗的东西!

石天在长安,李明达天天往酒楼跑,现在石天去了蓝田了,李明达依然天天往外跑,这让长孙皇后满是无奈。

闺女大了,关不住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

石天不在长安城,李明达之所以往外跑,更多的是在考察和调教如诗如画。

如玉向他推荐了如诗如画,李明达现在把她们招到了自己的身边。可是这两个人却不是跟自己一同长大的,想要重用,那还得先考察一番才行。

跟在她身边,端茶倒水这种事情,是看不出两人的本性的。想要了解两人,那就得让她们做事。

石天的产业现在都在李明达的手里,想要给如诗如画找点事做,还是很容易的。

产业的管理,有专人负责,这事李明达不会插手,也不会让如诗如画去插手。不过让她们去查一下账目,考察一下工坊里的生产等事,也让两人忙得不亦乐乎。

美好的一天又要结束了,李明达放下手中石天编写的教材,又在等待着如诗如画两人每日一次的工作汇报。

“殿下,奴婢今日负责巡视酒楼。咱们的酒楼是整个大唐最大的酒楼了,可是相比其他酒楼,咱们酒楼却少了住宿一项,而且酒楼收费经比其他酒楼高上数倍不止。”

李明达让她们巡视石天的产业,那就是让她们去找问题。如果找不出问题,那就是她们无能。一个无能的人,李明达肯定是不会收在身边的。

如诗如画年纪要比李明达和如雪如玉小上不少,能看出这种问题,李明达还是很欣慰的。

“酒楼不设住宿,是因为能来我们酒楼消费的都是达官贵人,他们在长安城内都有自己的府邸,设了住宿,贵人们也不会住在酒楼。

至于收费,价格高自然有价格高的道理。酒楼的酒水是石县伯用秘方酿制的,要比市面上的酒水好上不止一个档次,甚至比宫里的御酒也不逞多让。

除了酒水之外,酒楼的菜品也与寻常酒楼有很大不同。整个长安,甚至整个大唐酒楼出售的新式菜品都是从我们酒楼里学去的,甚至宫里的御膳,也是派厨子来我们酒楼学的。

这天下的美食,我们酒楼做的是最正宗的,价格高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