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许行丰此次出海光是黄金便有一百六十万两,换成纹银即一千六百万两,这数目比国库还多。

有了这银子,国库瞬间便充盈起来,许行丰也上折子希望官家能在各地兴建启蒙学堂。

许行丰所奏也是时顺帝所盼,朝堂上亦是无任何反对之声。

就这样,在时顺三十一年,每个镇都最少有一所启蒙学堂。

时顺帝也颁旨,鼓励孩童入启蒙学堂,学费一年也仅两百文,比起以前的私塾,实在便宜。

而且出海一事的成功,也让官家更加重视创发部,同时也重视起为创发部输送人才的明算科来,因此时顺帝另要求各府学增加明算科教学。

就此,大南朝的文教之风算是迎来了第一个顶峰。

而许行丰自从升任户部尚书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改良水稻,虽然杂交水稻无法实现,但通过筛选,却可以培养矮种多产的水稻品种出来。

与此同时,作为创发部右侍郎的稳琛经常许行丰取经,问能发明什么东西,得了方向便回创发部琢磨。

所以许行丰拿着一份俸禄,却做着两份活。

时顺三十六年,许行丰五十八岁时,培育的水稻种子,已经可以实现平均亩产八百斤。

占城稻虽说也亩产达六百斤,但米的口感却不好。

而许行丰培育出来的稻谷种子,不仅亩产高,还带糯性,颗颗饱满,实算上乘米种。

由于这一重大发明,民间多地自发为许行丰立起生祠来。

又由于拖拉机、割谷机等农业机器也是许行丰制造出来的,民间便习惯称呼许行丰为农神。

另外许行丰由于这高产水稻的研发成功,正式入内阁,且官家直接加封的是谨身殿大学士,即次辅。

五十八岁的次辅自然是风光无限,但许行丰却忧心起官家身子来,官家今年五十有五。

帝王向来寿数不高,便以大南朝为例,前三位官家平均寿数便只有五十。

而且近期上朝,许行丰便经常听见官家咳嗽,这兆头可不好。

虽说大皇子他们,许行丰都教授过,有半师之谊,现在瞧着品性也都算端正。

但品性一事本就易于伪装,许行丰不想赌,他觉得现在的官家便极好,绝大多数事情上,都是很支持他的。

性情也比较温和,不嗜杀,而且自己同官家君臣相处三十余载,已经磨合得很好了,所以许行丰希望他长寿些,至少让他干到退休才好。

有了想法后,许行丰便开始厚着脸皮进宫。

“你是说希望吾以后早晚锻炼,并且超过亥时便不要看折子了?想着吾养生?”

时顺帝实在是觉得稀奇,他还是第一次见有臣子特意进宫规劝帝王养生的。

“是,官家您乃千古明君,您长寿才是大南朝最大的福气。

而且您瞧微臣,是不是看着不太显年龄,微臣便是去自己刚刚所说那般做的。”

前半句时顺帝听得尤为舒坦,他也十分认同。

这后半句,他听着就不大舒服了,但他看着许行丰都快花甲之年的人了,居然才四十多的样子,一时竟也真考究可行性起来。

“每日早上锻炼两刻钟?晚上一刻钟?,还得睡足时辰?心情愉悦?”

“是,官家,您富有四海,乃天下之主,万事宽心,定能长寿。”

“天下之主?北狄还在呢。”

许行丰知道北狄是官家的心病,一直想将北狄并入大南朝。

虽说现在大南朝因为出海,国库充盈,但打仗到底苦的是边疆百姓,所以时顺帝才纠结。

“官家,我朝现在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而北狄百姓近些年因为天灾民不聊生,或许可以安排文官去边疆常驻。”

许行丰从来都是有的放矢,时顺帝深知,所以时顺帝知道许行丰这是有对策了。

“派文官去?历来都是武官常驻,文官去了有何用?”

“宣教,我国国力强盛,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若能派文官去兴建学堂,且免费让北狄孩子入学,然后在物资同科举上给与宽待,想来北狄边疆数年以后便会自动并入我大南朝。”

时顺帝久久未言语,应是在思考其中可行性,过了许久,许行丰感觉自己腿都有些麻了,终于时顺帝开了口。

“善。”

许行丰听到这话,赶紧慢慢扭了扭脚,不然待会出去定是麻的。

“许爱卿,你觉得让谁去合适?”

“这个微臣没有主意,还是看官家您的心意。”

“吾觉得稳璟这孩子便不错,而且如果吾没记错,稳珵便在边疆,打虎亲兄弟嘛,他们兄弟配合是最好的,就是不知道爱卿你舍得不舍得。

爱卿莫要急于回答吾,吾是真心诚意问你的,你若是不舍,便算了,吾不会怪罪。

作为父亲,吾懂得,稳琛现在还在海上,稳珵又在边疆,稳璟你便是心存不舍,也是正常的。”

许行丰没想到官家看中的是自己儿子,作为父亲,许行丰确实担忧,但作为次辅,他想了一圈,竟想不到比自己儿子更合适的人。

“官家,这事得问微臣儿子,微臣舍与不舍的无用,孩子大了,半点不由爹呀。”

许行丰这无奈的口气,让时顺帝好笑,不过想着自己几个儿子暗地里的动作,他便笑不出来了。

“行,若是稳璟同意,你放心,吾定会护他周全,而且会封他为正三品抚北使者,定不会叫他委屈了。”

“官家厚爱,微臣感激不尽。”

“你放心,以后吾会注意着身子,希望在吾有生之年能瞧见北狄并入我大南朝。”

这次议事后不到两个月,稳璟便被封为了抚北使者,前往了边疆。

稳璟还带上了自己妻子夏氏,至于两个孩子,都就在了京中,交给了许行丰夫妇照顾。

同行的还有大小数十个文官,浩浩荡荡,可见官家收服北狄之决心。

“你可会怪我?”

徐云容擦了擦眼泪,抱着两个孙子许久,才开口。

“孩子们大了,是雄鹰,我们在后面看着便好。”

“官家问过我的,能留下稳璟的,但我没开口。”

“璟儿自己愿意的,谁能拦得住他,就如当初你于爹娘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