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村里人都对王氏和柳氏她们羡慕得不行,夸他们好福气。

许薄兴这些时日身体好了许多,现在瞧着自己二弟家这般荣耀,心里更是开怀,说怎么的也要摆席请邻里吃顿饭,庆贺庆贺才是。

许老头现在也是高兴得找不着北,一口便应了下来。

等许行丰知道自家被提品诰封已经是五日后的事了,家里宴席都请完了,许行丰也是哭笑不得。

“怎么爷爷没早些派人来通知我。”

“老太爷说公子您管着两府,近期又正好是百姓服役的时候,事情多着呢,不让您操心。”

“那也该告诉我的,这么大的喜事,早一日告诉我,我早一日的欢喜。

对了,我这正好刚得了两好山参,年份都在五十年以上,我也问了府医,每次切上一片,煮汤泡茶喝都是极补的。

你让爷爷给大爷爷送一颗去,然后他和奶奶自己得一根。”

“哎哟,这可是好东西,小的一定仔细拿好回去送给老太爷。”

“嗯,回吧。”

王熹等人走后才出声。

“我原本还纳闷朱薯这么大的功劳,官家怎么没表示么,却没想到原来有这么大的惊喜,想来爹娘还有二哥二嫂他们都是极欢喜的。”

“嗯嗯,他们得了赏,比我自己得赏,还让我高兴些。”

许行丰算是发现了,官家真想对一个臣子好时,真是处处妥帖,让人舒心至极。

“对了,行丰,晋府那几个杀人案频发的县,居然近期真安生了许多,你可真是厉害。”

“也没什么厉害的,解决事情总是得从根源处去的,也要做到恩威并施。

比如这几个县,之所以杀人案多,主要是地形导致,山地多,不比底下平原,靠水田养活,他们梯田居多,引水等多有不便。所以在粮食方面紧缺得很。

所以只能靠山吃山,自然猎户居多,猎户时常与猛兽相斗,日日都是见血的,自然民风彪悍了些许。

他们杀人也大多都是抢夺猎物,斗争中失手所致,山地好隐藏尸体,一来二去的,犯罪便越来越猖狂了起来。

所以想解决这杀人问题,首先便得让山上的百姓多些生路。

说起来这点我还是受阳天你的经历启发。”

孙阳天是五日前来的府衙,听到许行丰这话,诧异得很,因为他的经历?

“阳天你不是跟着村里大夫学了药学,采药赚的银子,才能有入学的机会吗?”

“原来大人说的这个,确实如此。”

“嗯,靠山吃山,除了猛兽,那便是山中的菌子野菜野果同药材了。

药材最是珍贵,不过百姓都不识得,自然是不知道这条谋生的方法,因此我才请了封府这边的大夫去教他们认药材,还特地让大夫画了药材的绘本给他们。

这样他们以后会打猎的可以接着打猎,技术没那么好的,那就采药卖也是不错的。

路子多了,自然就少了争端,加上思墨你编的话本子都不错,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威慑力,他们自然收敛许多。”

王思墨听到许行丰夸自己,脸上满是欢喜,他就怕自己做不成事。

“不过还是不够,朱薯不怎么讲究地形,山地上面也是可以种植的,明年这几个县的山地一定要大力种植,解决他们的粮食问题。

另外思墨你对酷刑的描述也要抓紧些,最好今年能用上。”

“好的,这个我会抓紧弄的。”

“阳天,那晋府那边启蒙学堂新建的事就交予你了。”

“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办妥。”

有了王思墨同孙阳天两个师爷,许行丰多管着一个晋府,反倒是还有余力了。

不过许行丰也没闲着,开始琢磨起纸张,酱油等物的制作来。

纸张和酱油等市场上是已经流行了的,许行丰之所以成立作坊制作这两物,是想着能够降低两府的百姓同学子的生活成本,另外能够往外销售,赚一些银子。

“公子,你怎么什么都懂呀。”

“或许是书得多些,什么就都会一些了。”

这话听在王熹耳朵里,可是把王熹刺激得不轻,觉得书中自有黄金屋果然半点没错。

“是了,说起书来,你也日日看,该有颜如玉才是了。”

王熹一听到这话,头皮发麻,完了,公子又催他完婚,但他总不能随意拉个姑娘来吧。

“还没有中意的?”

王熹硬着头皮摇了摇头。

“我就知道指望不上你,不过你倒是挺吃香,自从我将你在寻娘子的事抛出去,倒是有不少人递了自家女儿的信息到门房那。

你待会去看看,挑几个合意的,相看相看。

你都三十一马上三十二了,拖不得了。”

王熹哪里敢不答应,连忙说自己忙完就去看。

第一批纸张是赶在除夕前生产出来的,当时作坊里做工的百姓都惊了,他们是真没想到能成功。

“这珍贵的纸张居然还真是用木材制作出来的。”

“可不是,我之前还好奇纸张怎么来的呢。”

“这纸张金贵,却没想到居然两千斤木材能只制作出对半数量的纸张来。

听知府大人意思,这些好像都会便宜着卖给启蒙学堂的学童,那咱们每家每户都能省下不少银子来。”

“可不是,要不怎么说知府大人是活菩萨呢,不仅给咱们工钱,让咱们都有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让孩子们都能读得起书。”

“是呀,幸好知府大人留下来了,不然咱们哪能有这样的好光景。”

许行丰看着制出来的纸张也是高兴,这比买来的纸可划算太多了。

“以后这些制成的纸都先送到各个启蒙学堂去,等学堂够用了,再卖到别的地方。”

许行丰这话一出,作坊更加热闹了,毕竟谁家现在没有个孩子在学堂读书呀。

纸张陆续生产出来,封晋两府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读上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