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42章 世上真有长生之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什么计?”

李青自得笑笑,道:“现在不是时候,不过你既然问了,倒是可以提前告诉你。”

“所以……?”朱厚照一脸渴望。

却见李青抬起手,拇指摩擦食指肚,一脸‘你懂的’表情。

朱厚照愣了下,随即给气笑了,骂道:“你能不能别这么财迷?”

“这叫知识付费!”李青正色道。

“朝廷没给你发放俸禄?”

“得了吧,三天两头的扣,一月下来还有多少?现在太子太师的官职也没了,你让我喝西北风?”李青瞪眼。

朱厚照咬了咬牙,气郁道:“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一个月下来,你都没上过几天朝?”

“呵呵,就你这格局,一辈子吃不上四个菜。”

“放屁,朕顿顿……”朱厚照醒悟这是在贬损他,气道,“你说朕没格局?”

“难道不是?”李青好笑道,“我虽没上过几次朝,可我为你解决了多少问题?天天上朝,天天打酱油;偶尔上朝,一次解决大问题,你认为哪个好?”

“……开个价吧!”

“三百两。”李青伸出三根手指,“黄金!”

“……”朱厚照愤然道:“据朕所知,刘谢两个大学士还乡时父皇给了极大恩赏,这其中也包括你吧?

好好好,吃完老子吃儿子,你可真行,你这……到头了啊!”

堂堂一国之君,自然不在乎这点钱,可李青吃相着实难看。

唉,小崽子那会儿,人家可是爽快的很,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李青暗暗摇头,不耐挥手:

“请吧,快请吧……”

朱厚照强压下火气,道:“说,金子回头朕让人给你送来。”

“京察!”

朱厚照一呆,惊诧问:“京,京察?”

李青点头:“全大明,各省、府、州、县,天下官员全方位的大考核!让京察直接和升迁、贬降挂钩,而不是吏部做做样子,给份名单,也不是都察院区别弹劾……总之,搞公开大考核,大清查。”

“这能行吗?”朱厚照心惊,道:“这么搞,群臣怕不是要炸锅啊!”

“这你就错了。”李青淡笑道,“京察在太祖一朝,就开始尝试了,主要以帝王意志为主,时兴时废,多以天象有变时执行,到了正统朝京察才稍稍有了一些规律,可也仍是没规模化、正式化,说起来,三杨这件事儿干的还不赖。”

顿了下,中肯道:“三杨秉政期间,却做了不少实事,尽管他们也有私心,至于京察……亦是如此。”

朱厚照皱眉,“你的意思是……臣子不会反对京察?”

“这得看哪里的臣子,地方上的臣子肯定反对,可话说回来,朝廷政令什么时候征求过地方官的意见?”

“慢来,慢来……”朱厚照有些听不懂了,“既然地方官是武学院的威胁,又为何要进一步激怒他们?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武学院在县,府,州,当地的文官亦会有紧迫感,甚至他们比京官还要抵触武学院,毕竟,两京都是文官的天下。

还有,京官就不会反对京察?”

“先说京官吧,他们不会。”李青道,“首先,京察针对的主要就是地方官,至于京官……因为厂卫的缘故,亦有维护朝堂平稳原因,通常力度不大,且大多走个过场,他们受到的波及很有限。”

“有限也是波及啊!”朱厚照道,“刚闹出了这档子事儿,再搞京察……你比朕还激进啊!”

“我是保守派。”李青说。

“你是嫌朕太保守了吧?”

“……别贫了,说正经呢。”李青深吸一口气,道:“京官不会,一来,京察有油水,二来,京察可以提高京官的影响力,让他们对地方上的掌控更进一步。

昔年三杨秉政期间,京察之所以能在天象无变化时执行,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想进一步掌控地方。”

顿了顿,“当然,这么说也有些太伤他们了,京察的执行,不仅有利于京官大佬掌控地方,也有利于皇帝,须知,晋升,降级,罢免,降罪……最后的最后,可都要皇帝亲自拍板才行。”

李青目光灼灼,“这一来,战场就变了啊。”

“变了……”朱厚照猛如醍醐灌顶,道,“确实变了,京官和皇帝统一战线,一起欺负地方官。”

“这个比喻很不恰当,不过……意思到位。”李青点头,“有句话叫:山高皇帝远。地方上一个芝麻官,捞钱能力甚至都能让二三品的大员黯然失色,京官品尊而权重,不过,京官远没有地方官过得滋润。

家中是豪族,品级高、权力大的京官除外,他们合法捞钱的能力更强,不过,这终究只是极小一部分。”

“当然,地方官也会‘上贡’,常见的有冬日炭敬,夏日冰敬;暗地里还有别的,比如哪里发生了灾情,地方官夸大,朝中有人说话,一唱一和之下让朝廷多出钱赈灾,双方瓜分盈余部分……不过总体而言,单从捞钱这方面来说,地方官可操作空间更大。”

李青列举了一些,见朱厚照面色铁青,又补充道:

“我这都是基于人性本恶解读,事实没这么糟糕,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这么多省、府、州、县,又怎会没有贤臣、廉臣?京官之中亦不乏贤良之臣。”

朱厚照吁了口气,道:“不用安慰朕,官僚腐败乃历朝历代普遍现象,朕哪会不知?”

李青颔首,继续道:“京察的执行,会挑起双方的矛盾,并进一步激化矛盾,然,地方官的能量亦是不小,这一来,京官就必须坚定拥护皇帝,唯有如此,才能依仗受命于天的皇权打压地方官。”

朱厚照道:“可这样会让京官变得更加腐败,甚至剥削地方官,最后把损失摊到百姓身上。”

“说的好。”李青赞了句,道:“的确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绝不会一上来就会这般,至少也会等到地方官深受京官剥削后,才会转嫁到百姓身上。”

“而这个过程中,京卫武学已然成了气候,再想反扑也没了机会。”李青沉吟道,“老规矩,咱们从悲观角度出发,所以京察执行前,要先把京察制度完善。”

“慢来慢来……”朱厚照抬手打断李青,“你说的太快了,有些朕还没吃透。”

李青停下,道:“皇上有何不懂的地方,但讲无妨。”

朱厚照整理了下思绪,问:“为何一上来不会那般?”

“欲望是一点点膨胀起来的,刚开始双方都会克制。非是心善,而是间隙一起,双方相互不信任,所以起初都不敢太过。”李青解释。

“确实有道理……”朱厚照沉吟了下,又问,“京官对地方官掌控更进一步,并稳固了权柄,调转枪头面向朕,又作何解?”

“这和把损失分摊到百姓身上是一码事,通过完善制度,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李青说。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道:“可能完美解决弊端?”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皇上想不担风险,只能什么都不做。”李青道,“况且,京察本身就是约束地方官的有效手段,不是吗?哪怕没有京卫武学,亦要想办法立为永制,不能因噎废食啊!”

“地方上,朝廷有派巡抚,巡察御史,本也是在监督啊!”朱厚照说。

李青道:“时间一长,沆瀣一气。”

朱厚照无言。

“说说你的方案吧。”

“让犯罪的难度提高,让犯罪的成本扩大!”李青说。

朱厚照眼睛一亮,追问:“具体呢?”

“三杨秉政期间,他们兼着六部尚书之位,京察时他们一把抓,可现在不一样了。”李青道,“太上皇定的规矩,内阁大学士不得兼任任何官职,这就给了你可操作的空间。”

“内阁,六部,一分为二!”朱厚照脱口而出。

李青摇头。

“不对?”

“不,不够!”李青轻笑道,“皇上可别忘了,还有个都察院呢。”

小老弟什么尿性,李青再了解不过。

——墙头草,风往哪儿刮往哪儿倒!

不过,但凡能支棱起来,小老弟立马就能翻脸不认人。

主打一个灵活。

内阁,六部,都察院,三方势力介入京察,相互制衡之下,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

放之政治亦然。

这一点,汉末三国已生动的演绎过。

有搞头……朱厚照问:“具体如何分配?”

李青沉吟道:“六部不能全卷进来,不然就失衡了,老规矩,让六部之首的吏部来就是了。吏部考功,都察院考过,他们有初审、提名之权,内阁则有终审、裁定之权。最后的决策,由皇帝来拍板。”

“吏部掌升迁,都察院掌监察,内阁掌票拟,如此分工他们挑不出毛病。”李青道,“皇帝在拍板前,可提问初审,终审,卷宗……,皇上以为如何?”

朱厚照闭上眼,好半晌,喃喃惊叹:“妙,妙不可言,太妙了……”

良久,他缓缓睁开,直视李青,道:

“所以……世上真有长生之人?”

似疑问,又似肯定,朱厚照定定望着李青。

李青诧异:“你说我是永青侯李青?”

“你是吗?”

“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