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杨带着两人离开后,小狗子问有庆,“这是留下来了吧,我娘就怕我选不上伺候主家,还给我做了新草鞋。”

“赵叔说杨管事同意就能留下,刚子哥他们是去那个大宅子里了,待会儿我俩也能进去不?”有庆很向往宅子,看起来结实威武,不像自家的房子下雨就漏水。

小狗子被有庆一说换了话题,讨论起宅子,还有互相打听到的消息,以前主家不住庄子里,两人只知道偶尔有管事来巡查,安庄头就会让大伙都避着些管事,不然冲撞了要挨打。

所以贺宣来了以后,偶尔会在庄子里逛逛,也没有下人主动上前,就算遇上也会提前让开。

另一头,贺宣三人已经到了城门,之前小竹把城里的书铺都走访过,选了一个书籍齐全,价钱也合适的。

三人把驴车找了个位子停好,贺宣就去书铺里面选书籍,小竹和有粮轮流看着驴车,再去街上逛逛,买点礼物带回村里。

贺宣进了书铺,掌柜的过来招呼,“这位公子,要买什么书?”

“我想看看科考方面的,最好有名人学士的时文。”四书五经这些县城也有卖的,价钱比这边要便宜些,贺宣肯定不在京城买,主要是找注疏本。

这种大家的批注,县城很少有卖的,所以县里的学子光靠读书,考上童生秀才就已经很难了,举人进士更是寥寥无几。

不是不想买书,而是教育资源稀少,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除了京城,就只能在大的府市才能买到。

掌柜的给贺宣指了个位置,贺宣就在书架前挑选。

这家书铺教辅这一类的书籍不少,《易本义附录纂注》,《云庄礼记集说》,《孝经郑注疏》这几本贺宣翻看了下都还不错,因为时间有限,不能一本本看过去,贺宣都会挑着看看,其中几本对于四书的注解观点很是新颖。

除了注疏本,还有时文《戊辰房选删定》,这本书主要是八股文章的点评,书中的八股文章做的着实不错,点评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可以启发写文章的思路。

掌柜的看贺宣拿了不少科考书籍,还给推荐了一本《游艺塾文规》,从柜子里拿出来神神秘秘的递给贺宣。

“公子,你是要考功名,这本书必不可少,江苏袁黄先生整理的乡试会试文章,这里面袁大家还指点如何写文章,可以说是一生心得体会都在这本书里,要不是看你买了这么多书,平常人想要都不一定有。”

在书铺消磨了几个时辰,贺宣看得眼睛都累了,把这本书一起结算,掌柜的算盘一拨,开口就是五十两银子。

总共加起来十六本书,就要贺宣十分之一身家,一番讨价,书铺掌柜送了几打纸和毛笔,足够贺宣用小半年的,不过不是很好的纸张,有些微微泛黄,平时练字够用了。

掌柜的把书籍都包好,用草绳绑住,方便贺宣拎着。

“掌柜的,我还有些事情要办,书放在铺子一会儿,等会儿我过来拿。”带着一摞书买东西实在不方便。

“好的,您贵姓,我在外边给您写上,放在柜子下面。”掌柜很有经验,把贺宣的姓写好,草绳绑住,这样就不会跟别的书混合。

快到饭点了,贺宣回去找人,小竹已经买好东西,在驴车旁边等着。

“有粮去买东西了?”贺宣问道。

小竹找了个树荫,自己靠在板车边休息,看到贺宣过来,站好,“嗯,街上水粉铺子花样多,有粮想着买个头油送给他娘,已经去了一会儿,应该快回来了,公子,没买书吗?”

“买好了,先放在书铺,吃完饭买点东西再回去拿。”贺宣跟小竹在树荫下等了一盏茶功夫,有粮就回来了。

牵着毛驴,在路边找了一家脚店,吃午饭。

这家脚店应该有些年头了,墙上的痕迹,碗边的缺口都是时间的累积,而且吃饭的人还不少。

贺宣看了眼别桌的吃食,点了三碗杂碎面,姜丝排骨和卷果。

小竹问店家要了一壶茶水,给贺宣先倒上一杯。

“你俩买了些啥?”贺宣问道,要是有合适的自己也要买些回去走礼。

小竹给有粮和自己倒水,说道,“就是些头油,头绳啥的,这东西轻巧,放上几日也不成问题。”

“我也是。”有粮喝了口水,憋出来一句,脸红红的。

这些都是送女子的,贺宣猜测两人是不好意思,换了个话题,“那街上有没有合适的礼品,我好带些回去。”

“公子,我听人家说,这条街跟菜市大街交界的铺子,有一家胡货,还有西洋的波,玻瓶。”有粮积极推荐。

“是舶来品吧?”贺宣问道。

“对,我没听明白,那人说的是舶来品,公子,舶来品是啥?”

反正面还没上,贺宣给两人科普,“舶来品就跟胡货意思一样,从外边运来的东西,齐朝不产,或者很少有的东西。”

“那可贵了吧!”小竹问道。

“看是什么,也有便宜的,谁都不知道有啥用,没人买就便宜,大多价钱都高,你想想,我们村里的粮食运到京城价钱都翻上一两倍,人家几千里路运过来,能贱卖咯~”

两人点头,表示认可,“那我们不去了。”去了也买不起,去干啥。

“干啥不去,过去看看,买不买另说,你回乡还能跟大家伙儿说说京城有啥,不然人家问起,你去京城都有什么新鲜事,你咋回答。”贺宣调侃道。

有粮一想也对,不能白来。

说话间,店家把吃食送上来。

杂碎面就是猪肝,猪肺这些做成卤子,放到面里,很简单,不过这家下水处理的干净,没有异味。

姜丝排骨是清蒸的,排骨事先腌制过,上面放了许多姜丝,有点辣辣的。

卷果要说一说,肉馅的,里面还有炸过的油条,这边叫面咯吱儿,咬起来咯吱咯吱响得名,加入葱蒜粒,放在豆皮里卷好,上锅蒸熟。

蒸熟后切段,下锅油炸,外酥里嫩。

贺宣点这个菜,就是闻到里面油炸的香味,一尝之下,果然不错。

呼噜呼噜吃完面条,剩下的两个菜也打扫干净,小竹付了饭钱,这家铺子收费也不贵,三个人吃了一百多文,还是三个荤菜,比酒楼实惠多了,难怪老多回头客。

吃过午饭,三人去胡货铺子长见识,这个时辰买东西的人不多,太阳这么大,要不是谋生,谁乐意往外跑。

把毛驴拴在铺子后面的树上,铺子里就能看到,不用担心被牵走。

店铺门口放着幌子,上面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对面是西洋货物俱全。

贺宣三人先进了皮货铺子,里面展示的却是珠宝,没有几张皮货,外面挂着皮货幌子,内里却卖珠宝,难道这是新型引客手段。

伙计上前招待,贺宣问道,“你们外边挂着幌子卖皮货,实际上没几张皮子,这不是挂羊肉,卖狗肉吗?”

小伙计呵呵一笑,“您肯定是刚来京城的吧。”

这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我们家铺子,夏天卖珠宝,天冷了皮子才能送过来,这个月份,皮子还在路上呢。您看下店里的宝石,都是正宗西域货,外边可买不到。”

店里的布局跟其他铺子也不同,一般铺子店门口有张柜子,用来收钱的,这家却是开放式,一边放着木架子,上面挂着皮子,另一边整面墙都做成博古架,上面放着许多的珠宝。

贺宣认识的就有象牙,玛瑙,珊瑚,还有些看着也很名贵,但是不认识的,伙计介绍说是犀牛角,砗磲等等。

部分是原料,也有加工好的,雕琢成手串,扳指这些。

小竹和有粮进了这家店后,看到整面墙都是珠宝首饰,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生怕把这些珍贵物什吹掉了,卖了自己都赔不起。

三人逛了一圈,就出来了,价钱都没问,贺宣真要买,也买得起,就是没必要,以自己现在的身家,银钱要花在刀刃上。

再给自己立个目标,等羊毛挣钱了,就把喜欢的都买下来,也整面墙,天天看着这些珠宝,想想就有动力,回去督促罗家旺他们干活。

来都来了,对面西洋铺子也顺道看看,这家铺子比胡货铺子更大些,里面的东西却杂,一进铺子就可以看到一个帆船模型,放在架子上,手臂长的船只,上面有九根柱子,八个挂帆,有了这个模型,根本不用介绍这些货物的来源,大家都能明白。

除了这个模型,屋里最显眼的是一件孔雀羽毛做成的大氅,阳光下,蓝绿色的孔雀羽毛熠熠生辉。

有粮和小竹看呆了,“公子,这衣裳是用金线绣的吧,怎么看着在发光?”

贺宣倒是没太大反应,孔雀嘛!动物园里就见过,也不是很稀缺,就是羽毛漂亮了点。

铺子里还有一把权杖,权杖是用黄金做的,镶嵌许多的宝石,最上面的形状有点像问号,中间有一个彩宝,大概有手掌心那么大,这东西得几千两银子吧,贺宣猜测是宗教器物。

看了一会儿就去看别的,反正也买不起,估计是人家的镇店之宝,有专门的人守在边上。

小竹和有粮路过了还是转头看这个权杖,金子做的拐杖,掌心大的宝石,要不是跟着公子到京城,做梦都不敢想,回去之后跟同村人一说,不得羡慕死他们,赶紧多看两眼。

铺子里东西不少,有洋漆描金的茶几,上面是一整套茶具,还有水晶做成的灯罩,镶嵌宝石的倭刀等等。

三人着实涨了一番见识,从铺子离开,小竹和有粮兴奋的讨论,到底是那个权杖贵些还是大氅贵些?还让贺宣做评判。

贺宣跟在驴车边上,笑着说,“我也不清楚,要不我们回去问问?”

一个说大氅放的位置最大,在正中心,肯定要贵些,一个说拐杖上老大一颗宝石,肯定比大氅值钱。

讨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贺宣想买点东西带回去,正好看到一家铺子专门卖头巾。

齐朝男子蓄发,为了让头发整齐不散,喜欢戴巾帽,尤其是富人,头巾的花样百出,家中能有十几款样式的头巾,搭配衣裳。

庶民的头巾样式就简单些,一统江山巾,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这三款使用最多,流传最广,上到皇帝,下到佃户,都可以使用,还有修饰样貌的功效。

这家专门卖巾帽的铺子,里面的头巾样式就有十几款,哪怕是最平常的一统江山巾,也有不同的颜色,料子可以选择。

贺宣看了柜台上罗列的头巾,也有想买的欲望。

带着最新款头巾的掌柜介绍,“这是店里卖的最好的款式,也是新出的,您仔细看这上面。”掌柜的还卖个关子,让贺宣自己发现。

贺宣接过来,摸索了下,“这上面的绳带去掉了。”

掌柜的比个大拇指,“嘿!公子眼神不错,这款网巾,只有下边两条带子,戴起来更加方便,所以大伙戏称为‘收懒网’。”

贺宣看着确实不错,想着买回去试试,而且这个样式的头巾,安德县肯定没有,多买几个,作为礼物。

贺宣直接拿了十个,价钱不是很贵,不行就留着自己慢慢用。

小竹有粮看着也喜欢,每人掏钱买了两个,可以换着用。

东西买的差不多了,贺宣准备回去,去书铺的路上,看到有家酒铺,买了几壶酒,这东西送周夫子和周老爷子最合适。

为啥呀?

你想啊,夫子出门和朋友交际,带着一壶酒助兴,朋友会问,“这酒不错,哪里来的?”

夫子就可以淡然的摸着胡须道,“我的一个学生,去京城特意带回来送我的。”

这不就很有面子,即表明了学生尊敬师长,又说明学生有出息。

要是朋友继续问,是不是进京赶考啊?

周夫子更好说了,“欸,他才没那个水平,十五岁中了个童生而已,不过是恰好被封了个六品小官。”

这炫耀起来,是不是特高级。